难度:    题型:   

 排  序  方  式       
试题篮试题分布情况

  • 难度: 使用次数:139 入库时间:2021-01-05
    来源: 2020年高考(新高考II)海南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5 入库时间:2020-11-05
    来源: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大地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1206)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0421)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单车手机定位功能扫描二维码取车还车并支付费用

    B. 2016-2019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及预测)迅速扩大急剧降低并趋于平缓

    C. 指导意见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等鼓励规范发展共享单车

    D. 指导意见 符合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 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 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 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6. 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2 入库时间:2020-11-03
    来源: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

    材料三:

    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B. 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C. 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

    D. 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

    5. 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B. 文章先破后立,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C. 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

    D. 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

    6. 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8 入库时间:2020-10-30
    来源: 广西省兴安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虛拟现实(VR)技术,简单说即是让人进入一个虛拟环境并在其中得到近乎真实的感受。这套富有沉浸感并能进行交互的仿真系统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全面支持,方可完美呈现出虚拟现实

    拍摄VR视频与其他视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这样才能让用户无论是抬头、低头还是回头,看到的都是统一.连贯的场景。为此,全景拍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内部集成了6个摄像头的GoProOmniVR,拥有8个同步球形相机的Nokia OZO......

    不单满足于视听效果,VR技术开始向强化感官体验渗透,开发出触达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的全方位沉浸式VR。这类VR需要借助更多的传感器和芯片来实现,VR智能衣通过分布全身的震动马达增加触觉体验,玩家能感受到音乐的震动,身体的刺激”;芳香扩散器会让用户闻到食物的味道;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冷、热和疼痛,真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未来,深度感知技术会让VR的体验越来越真实。届时,分辨出虛拟现实和真实的现实,恐怕需要花上点时间了。

    (摘编自人民8报《虚拟现实,亦幻亦真》)

    材料二   从高大上的黑科技,到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在工业制造、文化、健康、商贸等领域发光发热。作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有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

    虚拟现实技术跨界融合了多个领域的技术,虚拟现实产业的飞跃,也离不开技术融合的美美与共。即将迎来商用的5G为提升虚拟现实体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业内人士指出,5G的特性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虚拟现实想要真正落地,也需要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入,这也依赖于更高性能的5G网络。AI( 工智能)VR的融合,同样为虚拟现实开拓了生存空间。美国的研究人员预测,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将在医学、教育等诸多方面重塑未来日常生活和企业运营方式。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只有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才能化虚为实。马云表示,离开实体经济的虛拟现实技术没有未来。不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再流行、资本再青睞,如果不能推进实体业转型升级,不能支持可持续和绿色的发展,这样的技术会变得毫无意义。

    (摘编自东方头条《赋能创新,虚拟现实迎发展》)

    材料三在过去的一年里,“VR"一词在多个产品类别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不同的程度。在很短的时间内,VR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Persistence Marke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2022年底,全球VR技术市场将超过60亿美元。

    尽管如此,VR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人员正目睹着新挑战的出现,这让大量用户感到不安。目前,阻碍全球VR市场增长的最大挑战是价格难以承受。全球VR市场中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为大量采用VR创造了较高的价格点。即使这些公司克服了价格因素,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难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内容。此外,消费者对移动VR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安全隐患正成为一个关键的限制。由于VR设备在高数据传输方面的有效工作,对统一5G频谱蜂窝网络的需求得到了关注。不幸的是,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以及全球范围内缺乏这种一致性,限制了它的广泛采用。

    (摘编自新浪网《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2022VR市场的价值将超过60亿美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VR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

    B.VR技术已经突破了视听限制,想要有全面的感官体验,可以通过在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来实现。

    C.目前,全球VR技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等领域,2022年底,预测会超过60亿美元。

    D.拥有更高性能的5G网络的强大技术支撑,VR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人才能实现,虛拟现实才可能真正落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VR技术不仅要能满足全方位、统一、连贯的视觉需要,还要能满足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等全方位沉浸式感官体验的需要。

    B.VR视频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因此全景拍摄设备必不可少,设备内部至少要有6个摄像头才能完成这样的拍摄。

    C.引用马云的话,意在强调VR技术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否则,即使再受热捧,也会失去价值而毫无意义。

    D.VR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限制及应用推广等诸多问题,不过它仍然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6. VR要实现市场增长及产业的飞跃,需要应对哪些挑战?根据材料信息简要概括。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2 入库时间:2020-10-30
    来源: 广西省兴安县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生态转向的主线。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中渗透着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

    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挪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当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干涸大地、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制造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把自然看作生存伙伴。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

    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环境问题的批判、对消费欲望的克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当代美术.叙事的主要创作方向。

    B.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乡土美术呈现出以视觉图像的方式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C.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反思人与动物关系的思想基础。

    D.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人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创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重要内容、精神指向、主旨几方面,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文章体现了乡土美术较强的生态观,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都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的主旨这一内容。

    C.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了比较,说明尚扬的作品较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D.文章开篇总述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发生生态转向的概况,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这一点并进行了补充阐释,形成首尾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这与我国的基本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B.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退出来,是一些艺术家为了遏制人们过度消费的欲望做出的一种积极尝试。

    C.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决定了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会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

    D.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成为了中国当代主题性美学创作乡土叙事发展转变的重要助推力。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5 入库时间:2020-10-29
    来源: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根据环保部12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增长幅度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2017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证本国居民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126日网易新闻网)

    材料二

    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当前,以洗选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了。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量达到1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第一。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1211日搜狐网)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

    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

    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2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图片来源:中国报告网《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口量构成及主要管道分布分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土库曼斯坦的违约行为,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形势。

    B. 洁净煤与天然气一样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C. 我国今年的天然气荒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

    D. 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天然气荒的成因,材料二则揭示了对燃煤发电存在的误解和中国的能源资源现状。

    B. 在大城市加强大型储气罐群建设,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C. 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000万立方米。

    D. 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这一难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9 入库时间:2020-10-29
    来源: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 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 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

    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D.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试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第四段中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

    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透过他的诗作还是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

    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 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

    D.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71 入库时间:2020-10-28
    来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针灸的起源和功效

    针灸疗法最早记载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其中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从此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又被称为针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后来便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渐发展为灸法。

    针灸的功效很多。首先,针灸能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其次,针灸能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这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再次,针灸能扶正祛邪,可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材于百度百科”“针灸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201011月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以恢复健康。这种刺激包括在经络穴位上针刺或燃烧艾绒(艾叶)的方法,以达到恢复机体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是根据人体的不同状态选择适宜的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灸法通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用艾炷接触穴位灸灼,或用艾条与体表保持一定距离热薰穴位。

    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

    中医针灸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彰显国家软实力,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针灸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其共享度,使它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取材于《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针灸铜人当国礼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时,有这样一个环节: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习主席在致辞中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

    看到这一幕不禁浮想联翩。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欧洲药典上首次出现了6种中医药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炎,欧洲还建立了209个中医教育机构。如果再联系屠呦呦前年获诺奖,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医学层面,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日益多方位走向世界,被接纳、认同。

    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全球化大势中,开放与交流日渐增多,原本一只只独立的土豆,必然要被装进一个麻袋里,摩擦、碰撞甚至冲突、交锋都在所难免。对中国来说,走向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文化交融、文明包容的过程。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过程特别需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但究竞该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才有好效果,大有玄机。

    针灸在2010午申遗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中国申报的项目是中医,包括中医理论、技能、各种药物、用药原则等,打了很大一个,并不顺利当然,这也与西医话语体系下中药本身存在的争议有关。后来,中方进行了调整,把中医针灸作为申遗的优先项目提出。记得当时专家解释这种调整时是这样说的:除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外,特别考虑到它的实践性和技艺性,考虑到它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被国际医学界了解得软多,便于外国人理解。

    申遗的成功证明了这种调整的必要和智慧,也给我们一种启迪: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万。当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价值认同时,要找到最易交流的点、最能认同的面、最有说服力的事,才可能计门越开越大。了解、认识是第一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是第二步,然后才谈得上认同、欣赏乃至合作。

    这次向世卫组织赠送的针灸铜人塑像,本身也没具故事性,铜人原型诞生于近1000年前的中国北宋天圣年间,当时,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绘制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针灸国家标准,并铸造了两尊铜人,以立体人体模式来标注354个经络和针孔六位,无论是医学分值还是制造工艺,堪称世界瑰宝,两尊天圣铜人在历史长河中命运多件,现存中国的仅是共后世仿品,可想而知,伴随着针灸铜人身上附着的这些故事被钩沉、翻阅,会有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的沧桑历史。

    (节选自人民网评《针灸铜人当国礼,从排斥到认冋需要好载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针法治疗起源于白人的生活实践,古代当一些使物偶然碰撞了身体某个部位而出现疼痛减轻的现象时,古人逐渐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最终形成丁中医针法。

    B. 针法与灸法治疗的手段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针法是通过刺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治病的疗法,灸法是通过烧灼烘烤来治病的疗法。

    C. 针灸能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止常的生理作用,能调和阴阳,能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

    D. 世界上第一个针十灸国家标准针灸图经,是北宋人绘制的,并铸造了两尊立体人体铜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其中一尊针灸铜人雕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易燃、易加工、资源丰富等特点,还有温通经脉的疗效,就选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原料。

    B. 中医药材出现在欧洲药典上,众多中医教育机构在欧洲建立,针灸在部分世卫会员国被允许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针灸申遗成功直接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C. 针法和灸法会在特定部位上针刺或烧灼艾叶来达到机体的平衡,其共同点是都能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

    D. 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多方位走向世界。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医针灸,阐明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及实践性和技艺性。

    6.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有何意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阐述。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0 入库时间:2020-10-28
    来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420

    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

    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9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1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 2012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 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学科&

    C. 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 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6.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24 入库时间:2020-10-27
    来源: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宅”这个名词起源于日本,是“御宅族”的简称,最早是由日本著名漫画家中森明夫1983年通过漫画作品提出的,主要形容那些对动漫着迷并且不顾时间、精力全身心投入的人群。后来,“宅”就逐渐演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之统称。“宅文化”的不断发展,引领着网络消费文化的改变。随着“宅文化”的兴起,各种与之相关的产业也在高速发展,“宅经济”也应运而生。

    网路无疑是“宅经济”的主要集中地,众多“御宅族”成为商家们开拓目标消费人群的潜在市场。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订餐……人们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兼顾生活、娱乐和工作,有人形象地将时下这类依赖互联网解决各种生活服务问题的人群称为“网活族”。而随着“宅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网活族”也日益壮大,这也悄然改变了不少商家的运作模式。

        “宅经济”在本质上是网络发展的结果,核心价值是网上购物。减少出行次数,购物、聚餐、逛街等消费形式转换为一人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由网购代替外出购物,由网络娱乐代替聚会,由外卖代替外出聚餐。依靠网络,“网活族”甚至可以足不出户搞定自己的一切生活。“宅经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参与者年轻化等特点,不断转变着现代人的消费模式,也改变了生活方式。

    “宅经济”潜力巨大,成为很多商家和企业眼里一座可以挖掘的大金矿。不过,“宅经济”仍然存在经营商家门槛低、廉价低层等现象,假货、水货、低质产品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发展“宅经济”需要严格规范立法,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宅经济”发展的有利保障和强大催化剂。

    (编自何雅君《天生我宅必有用:“宅经济”能否改变生活?),光明网2017818)

    材料二:

    由“懒人经济”演变而来的“宅经济”,成为共同战“疫”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事实上,它诞生已久,但在此次疫情中,在线上课、生鲜配送、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细分业态最受关注。

    “宅经济”保障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需求,还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业内人士认为,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没有这些,即使人人居家,“宅经济”也不可能异军突起。

    该业内人士指出,“宅经济”领域的新金业、新行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与之相关的行业也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不过,经济火热的背后,考验的是平台力量。最近由于需求暴增,与宅经济相关的不少线上软件出现崩溃现象,还有一些线上教育急功近利,盲目照搬线下内容。所以,后续如何增强平台硬实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或将成为关键所在。

    (摘编自卜岚《无接触消费,“宅经济”细分圈粉),《三湘都市报》2020223)

    材料三:

    受疫情的影响,线下的各行各业按下“暂停键”,人们原本的生活消费习惯也被打乱。然而,以线上服务为主的“宅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人们对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等的需求大幅增长。疫情下,“宅经济”愈发成为重要角色。

    如今为应对疫情,人们选择减少外出,宅在家中,这让线上服务需求激增之余,更让“宅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利好环境。毕竟,即使人们足不出户,其日常生活需求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可能会随着居家时间的增加,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与习惯。而新的需求与习惯,也会倒逼线上服务创新模式,拓展业务形态。比如,外卖平台创新“无接触配送”,生鲜超市成立专门团队送货上门,以及在线医疗平台的线上问诊等。此外,在“宅经济”的刺激下,一些传统的线下服务行业也作出调整,向线上化、智能化靠拢,从而迎合大众“宅”的需求。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宅经济”逆市火热,很大程度上是疫情所“推动”的。而目前的“宅经济”所涵盖的各领域线上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线上教育存在急功近利倾向,盲目照搬线下内容,脱离用户实际需求,缺乏长期的发展策划。

    作为新生业态,“宅经济”未来的发展,除了需要特定的环境支持之外,更需要自身持续的变革与创新。让“宅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让它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编自陈文杰《培育好疫情下的“宅经济”》,《广州日报》2020218)

    4.下列不属于有关“宅经济”现象的一项是                           

    A.待在家里,与社会脱节,沉迷于个人兴趣、爱好。

    B.依靠网络,足不出户搞定自己的一切生活。

    C.在线上课、生鲜配送、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

    D.传统的线下服务行业作出调整,向线上化智能化靠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活族”寄生于网络,依赖互联网解决各种生活服务问题,人数还在不断壮大,也悄然改变了不少商家的运作模式。

    B.宅经济”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参与者年轻化等特点,也存在经营商家门槛低、廉价低层产品质量差等现象,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C.在共同战“疫”期间,“宅经济”保障了人们正常生活的所有需求,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为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进步提供了动力。

    D.当前“宅经济”逆市火热,很大程度上是由疫情推动而形成的,但随着线上服务需求的激增,“宅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6.请结合材料,概括关于进一步发展“宅经济”的具体措施。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92 入库时间:2020-10-27
    来源: 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至21世纪初,浙江在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3%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身在水乡无水吃,土壤污染严重,近海岸赤潮频发,浙江遭遇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不仅浙江,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

    “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1985 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的时候,便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有了深入思考。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2006年,习近平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两山论”,深刻阐述了“两山”之间内在关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摘编自《中国为什么提两山论”?》,澎湃新闻201999日)

    材料二:

    北京将处于山区的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区的全域和昌平、房山两区的山区化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三分之二,是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全北京约80%的林木资源、60%的水资源、65%的湿地、95%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都位于该区域。

    京西的门头沟区,煤矿开采有上千年历史。如今,最后一个煤矿已在去年9月停产,今年下半年正式关闭。煤矿土地变成“京西林场”,过去是漫山遍野找矿、开矿,现在是漫山遍野找地儿种树。林木多了,环境好了,褐马鸡、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3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了山上的常客,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北京市为生态涵养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绿”与“富”同兴,生态涵养区的农户也过上了好日子。还有更令人惊艳的变化,雁栖湖国际会都、怀柔科学城、冬奥会和世园会相继选址在生态涵养区,使之成为首都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承载地,一个个重大活动在这里令全球瞩目。

    (摘编自《生态涵养区:北京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材料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转化”,本质是如何使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产,如何评估生态资产的生态价值,如何使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实现“转化”的关键路径:自然资源的权属界定,科学核算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转化通道,对不能直接体现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进行补偿,通过科技创新、机制保障、共同参与来实现生态价值的提升,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福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机制的核心是市场交易机制、政府规制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市场交易机制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结合。政府规制机制关键在于既遏制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又彰显优质生态环境的正外部性。综合利用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政策,实现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一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遏制污染存量,倒逼绿色转型。生态补偿机制要推动纵向补偿和横向补偿的结合。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的部分,要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力度;对于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要着重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的核心特征是在全社会自愿参与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编自李宏伟《将生态美转化为发展美》,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81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水、土壤、海洋等的严重污染让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自豪的同时也深感环境污染之痛。

    B.京西的门头沟区黑色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最大化,让百姓感受到绿同兴。

    C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核心问题,就是挖掘所有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搭建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

    D.政府规制机制,是通过政府命令控制和经济激励政策,遏制环境污染,倒逼绿色转型,实现私人、社会成本和利益的一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山内在关系包括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三阶段。

    B.北京生态涵养区的建设不仅让环境变好,让区内百姓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吸引来了很多绿色产业,完成了新业态转型。

    C.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对具有显著公共物品属性和可能进行生态产权界定的部分都要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横向生态补偿。

    D两山论是前瞻性的论断,经过时间和实践的双重洗礼,充分证明思想的深邃,持久的理论生命力、强大的实践引领力。

    6.根据上述材料,阐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关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6 入库时间:2020-10-22
    来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对一生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猎物

    事实上,为推动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例如,江西省明确2019年中考体育科目分值增加至55 ,2020年增加至60;云南等多地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奖励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有效改善了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健康问题;加拿大对青少年子女开展适当运动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等。

    (摘编自《近视、肥胖、耐力差,好日子为何没换来青少年好体质?)

    材料二: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10万多名青少年成为全国小篮球联赛的参与者,这一新兴青少年联赛颇受欢迎。但与很多人关心的如何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想法不同,篮协主席姚明呼吁做大基数、降低门槛、避免筛选,这些思路显然更有助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诚然,一个国家篮球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要靠竞赛成绩来体现。但向更深层次溯源,竞赛成绩只能从强大的群众基础中来。

    其实不只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都建立在群众体育发达,尤其是青少年体育活跃的基础之上。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炼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摘编自《发展青少年体育,重在普及》)

    材料三:

    目前,各地中考招生时,体育考试分数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就开始被文化课挤压,学生体质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体育教育加码措施。以浙江大学为例,该校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还将每天下午的第十节课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

    事实上,劳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体魄,锻炼其意志品质。可以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还表示,可以倡导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长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摘编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近视眼、肥胖等成为青少年常见疾病》)

    材料四:

    正在热播的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运动不一样3》,以全新升级的内容和形式,将竞技体育和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全民运动中来,成为收视热点和网络热门话题。

    《运动不一样3》设有应战吧冠军”“超能标杆赛”“三方抢位赛”“终极对决四个环节,前两个侧重向运动名将请教,后两个则侧重于团队竞技的配合。其中,又以应战吧冠军最吸引人眼球。在这个环节中,青少年选手将挑战体操、蹦床、击剑、羽毛球、田径等多路世界冠军。邢傲伟、史冬鹏、郑洁、郭跃等体育名将,不仅会做出榜样展示,传授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还将按规则增加冠军难度应对孩子们的挑战。比如史冬鹏要在泡沫障眼法下跨栏;邢傲伟要挑战1.8米的最强跳马,并必须落点在一个半米见方的区域内。

    除了向冠军请教、挑战冠军,节目还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了考验策略制订、团结协作和智力分析等的趣味挑战。如与时间赛跑的穿越大风车考验敏捷度和反应力,算数插旗考察计算能力、集中力与爆发力……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运动的积板性,更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了不畏挫折,团结合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

    (摘编自《青少年体育节目可以更有趣》,《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时期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不培养好的体质,会直接导致成年后患上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B.青少年联赛不应只立足于选拔优秀运动员,通过比赛发掘体育魅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样意义重大。

    C.竞技体育的竞赛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提升其水平,发达的群众体育,尤其是活跃的青少年体育必不可少。

    D.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只能通过体育课或体育比赛,参与劳动也是进行锻炼的一种方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过多文化课占用了体育运动时间,还有家长对青少年体质问题关注不够。

    B.中国增加体育科目分值、美国和加拿大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表明国内外都在努力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C.《运动不一样3》传达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又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游戏,体现了其专业与科学的特点。

    D.将竞技体育与游戏相结合,邀请冠军参与,增加挑战的趣味性,这些都可以成为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的亮点。

    6结合材料思考,怎样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8 入库时间:2020-10-21
    来源: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5G的到来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这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高通5G市场主管谢里夫·汉纳说道。举例来说,即使在没有Wi-Fi的环境下,手机应用也不再需要降低视频或图片的分辨率。事实上,你很可能会更倾向利用手机网络来下载,因为5G的速度将会比你家中或是办公室里的Wi-Fi更快。更进一步说,我们的手机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今天的手机处理器会受到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但是想象一下,如汉纳所说,如果你的手机通过5G网络与更强大的计算机相连接,“处理都会在远程完成,但是由于网络速度足够快,就好像是为你手中的手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处理器一样”。

      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也就是说,2023,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25》更高的优先级。

    (摘编自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材料二:

      在3GPP主办的5G标准投票会议上,全球通讯企业对未来5G是使用美国高通主导的LDPC技术还是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技术进行了投票,胜利的一方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会议最终达成的决定是:数据通道长码和短码编码方案均采用LDPC方案,控制通道采用Polar方案。

    (摘编自《透视5G投票风波》,《人民邮电报》)

      材料三:

      外国政府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虽然会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无法逆转中国在5G领域赶超的进程。5G通信网络建设投资规模巨大,美国等国家限制中国企业的电信设备进入,不仅会造成其国内5G投资额的进一步增加,而且会由于5G网络建设的延迟影响关联市场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中国国内具备支持5G发展的有利条件。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数量庞大,能够为5G以及下游应用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规模的市场;同时,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又会吸引用户,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形成正反馈的促进机制。目前,中国已经形成由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下游应用提供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移动通信生态。完善的产业生态不但能够降低5G投资风险,而且能够形成合力,加速5G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中国4G成熟度高,中国4G基站数占全世界4G基站数的60%4G网络中的铁塔、电源、传输光缆、机房配套设备等均可以用于5G,有利于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另外,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门类、最完整的产业链和最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孕育创新性的5G下游应用提供了市场基础。经过近20年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国形成了以BAT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知名的领军型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又拥有强大的算力、算法和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正在积极进入物联网、车联网等产业互联网领域,将成为推动5G下游应用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李晓华《5G的重要性与中国的赶超机遇》)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来通过5G网络与计算机相连接,我们的手机可以摆脱处理器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就如同增加了一个处理器一样,将比以往更加强大。

    B.材料二表明,三星在高通主导的LDPC码上拥有较大优势,但在Polar码上与华为差距悬殊;且这两项技术上,其他各方都有一定的专利份额,很难做到一家独大。

    C.综合5G标准投票会议结果,华为虽然在LDPC码上的专利数不高,但总体数量遥遥领先高通,长远来看,华为将成为全球5G行业的领导者。

    D.从国际环境看,外国政府的不正当竞争手段会对中国的5G事业造成一定影响,但中国5G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中国具备赶超的实力与条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时代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网络全面覆盖,能够进行智能管理,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更急需的数据进行优先传输,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

    B.中国企业电信设备的进入,不仅可以帮助美国等一些国家减少其国内5G投资额,更能帮助他们加快关联市场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中国的消费人口规模庞大,由此带来的产业低成本会吸引更多用户,5G以及下游应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形成正反馈的促进机制。

    D.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数据资源、算力、算法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巨大优势,将成为推动5G下游应用发展的重要力量。

    6.中国国内具备哪些支持5G发展的有利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13 入库时间:2020-10-21
    来源: 北京市三十五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

    材料一

    7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进一步。

        1962年,人类迈出火星探测的第一步。这一年,苏联发射“火星1A号”探测器,但在飞往火星的途中与地面失去联系,最终失败。此后,苏联的“火星1号”与美国的“水手3号”等火星探测器探测任务也宣告失败。

      直到三年后,美国的“水手4号”首次完成火星飞越,成为首例成功探测火星的人造卫星。此后,包括“水手6号”在内的多颗探测器顺利完成任务。尤其是1971年发射的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20世纪90年代以后,火星探测更加频繁,“火星快车”“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等多颗探测器飞向火星。然而,火星探测的成功率到目前只有50%左右。

      火星探测到底难在哪儿?

      首先是距离远。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有4亿公里,最近时大约5500万公里。作为对比,月球离地球最近时36万公里,最远时40万公里。也就是说,即使火星离我们最近时,也要比月球远一百多倍。人类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大约需要7个月的时间。

      由于距离遥远,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当火星离我们最远时,从地球发一个指令,要20多分钟才能到达火星。即使在距离最近时也要几分钟才能到,远比从地球上发指令到月球上的时间长得多。”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解释,时延比较长,给火星探测的测控通信带来很大挑战。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时间仅7分钟左右,由于时延,无法实时操控,探测器必须自主完成着陆。

      其次是发射窗口小,机会少。刘彤杰说,要让航天器飞4亿公里,“人类现在还没有能力做到,而且也没有必要”,我们可以等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时候发射探测器。但受天体运行规律的影响,这样的发射机会很少,大约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每次有一个月左右的发射窗口,“比探测月球的窗口要小得多,严苛得多”。

      再次是着陆难度大。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气,探测器着陆时必须穿过大气,这个过程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着陆时既需要隔热罩,也需要配备降落伞进一步减速。而且,随着探测器往下降,其推力、方向会发生变化。“不像在月球上探测,不用降落伞,用反推发动机就可以,在火星上着陆需要用变推力发动机。”刘彤杰说,减速下降和着陆火星的过程,被称为“黑色7分钟”。

      此外,前往火星还需要推力更强的运载火箭。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以前我们探月,最远是到地月轨道,处于地球的引力圈。现在要到火星,不仅有地球,还有太阳和火星的引力影响,因此这次火箭系统有很大的变化。”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解释。

    6.根据“材料一”,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延:火星和地球,相距遥远,无线电信号的传输需要时间。从地球上每向火星探测器发布一道指令,探测器都要在20多分钟以后才能接收到信号,这个接收时间的延后就是时延

    B.窗口:指用运载火箭来发射航天器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范围。窗口有大有小,探测月球的窗口大,探测火星的窗口小。

    C.黑色7分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时需要降温、减速,而且由于地球与火星距离遥远,整个过程无法由地面实时控制,必须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这是探测火星任务中最难的地方,被人们形容为黑色7分钟

    D.地火转移轨道:运载火箭从绕地轨道转移到绕火轨道,需要借助于与两个轨道相切的椭圆轨道,这就是地火转移轨道

    材料二

    火星探测很难,要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以下简称“绕、着、巡”),难上加难

      很多人对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很熟悉,这些目标是通过实施多次探月任务而分步骤实现的。面对难度更高的火星探测,我们却要多步并作一步走。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和环绕器组成。此次任务要一次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进行巡视探测。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但不是一次实现,而是分几次任务实现的。

      据介绍,天问一号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六个阶段。探测器发射后,将被火箭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器箭分离后,探测器的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将相继展开,在测控系统支持下朝火星飞去,约7个月抵达火星。

      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探测器将进行深空机动和中途修正,即不断调整飞行方向。“因为发射的时候方向可能对得不是非常准,飞行的过程中会调整方向,更准确地飞向火星,然后和火星交汇,由火星的重力来捕获它。”刘彤杰解释。

      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并经过制动后,要进行23个月的环绕飞行,然后择机进入火星。在着陆前,会在着陆区上空对着陆区开展探测。接着,探测器择机实施降轨机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环绕器升轨返回到停泊轨道,为着陆过程提供中继通信。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依次完成配平翼展开、降落伞开伞、大底分离、背罩分离、动力减速、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着陆缓冲等动作,着陆于火星表面。

      着陆后,火星车与着陆平台解锁分离。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巡视探测。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后,环绕器进入中继轨道,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兼顾科学探测。火星车完成探测任务后,环绕器进入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兼顾火星车扩展任务中继通信。

      上面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发生丝毫错误。“如果天问一号探测器能顺利在火星表面着陆,我们将是国际上第一个通过一次发射实施火星探测‘绕、着、巡’的国家。”刘彤杰坦言,难度非常大,但也有信心。他认为,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我国已具备了一步实现“绕、着、巡”的能力。

      “跳一跳,够得着。”耿言如此形容天问一号任务的难度。

     7.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此次“天问一号”飞行过程的一项是( 

    A.探测器太阳翼和定向天线相继展开

    B.探测器的飞行方向被不断地调整修正

    C.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D.环绕器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环绕火星巡视探测

    8. “材料一”认为,火星距离地球远,发射窗口小,探测器着陆难度大,所以说火星探测很难。那么,作者在“材料二”中,说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难上加难”的根本原因是( 

    A.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发射探测器风险大,成本高,所以难上加难。

    B.基于现有航天能力,航天器飞行约7个月才能到达火星。在这7个月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说难上加难。

    C.别的国家进行火星探测,都是分几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而我国的“天问一号”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这几项目标,所以很难上加难。

    D.地球离火星距离遥远,为了确保探测数据能有效传回地球,我国现有的为探测月球而建的测控站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还得在短期内快速多建测控站,这真是难上加难。

    材料三

    就像人类历次火星探测一样,在去往火星的漫漫旅途中,天问一号也将接受各种考验。不过,好奇的人们已经对天问一号未来在火星上的工作充满遐想和期待。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任务艰难,但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不曾却步,而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发现火星曾经有水,甚至现在还存在水的若干证据,极大激发了人们在火星寻找生命的热情,而这也成为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

      “虽然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对火星进行了很多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和全面。因此,我们根据国外的研究情况,结合中国对火星的认识,专门选取对火星的大气、气象、地质等方面进行探测,并配备相应的科学载荷。”刘继忠介绍。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火星车均可开展探测,环绕携带7台科学仪器,包括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次表层雷达等;火星车携带带6台仪器,包括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气象测量仪等。通过这些科学仪器,可实现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方面的科学探测,有利于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对火星的探测和研究不仅局限于火星本身,还包括火星与太阳系的演化,以及对地球的认识。“我们虽然在地球上,但仅仅在地球上去认识地球肯定是不够的。”刘继忠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天问一号能顺利抵达火星的基础上。此刻,我们只能等待。等待7个月后,天问一号从火星给我们带来问候。 

    9.根据“材料三”推断,下列不属于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要完成的探测任务的一项是( 

    A.传送火星图片

    B.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成分以及内部地质结构

    C.采集岩石和土壤,并带回地球

    D.探测火星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

    10.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有水存在的明确证据,引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热烈猜想。

    B.和火星探测比起来,探月工程相对容易些,以往的经验、技术,火星探测完全用不上。

    C.火星探测成功率低,火星上特殊的环境、地火之间遥远的距离,给火星探测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我们知难而上,逐个解决。

    D. 发射成功仅仅是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后续科研工作人员还将再接再厉,为顺利完成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离轨着陆、科学探测等一系列关键任务继续拼搏。

    1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总结我国发射“天问一号”探索火星的意义。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66 入库时间:2020-10-21
    来源: 北京市房山区2020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的新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经进入规模化退役期,到2020年,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吉瓦时。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如何做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置换等工作,成为一道现实考题。截至20199月,共设立了2882个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真正从回收网点回收的电池寥寥无几。

    如果在保修期内,客户有更换电池的需求,会主动联系汽车生产企业;如果在保修期外,情况则比较复杂。电池回收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定,汽车生产企业是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负有监管责任,但是退役电池所有权在客户手里,公司没有处理权。如果退役电池还有可用之处和利润空间,客户并不一定愿意将其交给车企处理,往往有自己的考虑。商用车客户以国有公交公司为主,对回收退役电池比较配合。私人购买的乘用车,其动力蓄电池追踪回收起来比较困难,要一对一沟通。即便是在售卖车辆时的协议中有一条协议是“客户有配合动力蓄电池回收的责任”,但也没有多大约束力。

    由于退役电池属于一般的工业固废,回收没有特别门槛,只需有正常资质即可。除了负有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的汽车生产企业之外,还有专门的回收企业可以回收。然而,如果回收后的退役电池没有用到正规渠道,例如制成了小型充电宝等,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会从监管的视野中消失。

    20187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这是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有效推动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溯源平台以国标电池编码为信息载体,完成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相关信息的采集,形成涵盖动力蓄电池生产、使用、报废、回收、利用全过程信息链条有效监管,动力蓄电池可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20197月,20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功对接国家溯源平台,平台在实现动力蓄电池监管车辆数跨入“百万级”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取材于人民网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对网点回收电池寥寥无几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汽车生产企业虽是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但没有处理权。

    B.客户往往有自己的考虑,不愿将旧电池交给车企处理。

    C.私人在购车时签定了配合回收的协议,但约束力不大。

    D.电池回收门槛虽不高,但是具有回收资质的企业较少。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只有汽车生产企业才可以回收退役蓄电池。     

    B.用退役电池制成的小型充电宝有安全隐患。

    C.国家溯源平台可以对蓄电池信息进行监管。     

    D.国家溯源平台监管的车辆数已达到百万级。

    材料二

    电动玩具上不能用的电池,放在遥控器里却可以继续使用。同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时,虽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可以用于其他领域,这就是梯次利用。

    动力蓄电池由一个个小电芯组成,它们串联成各种规格的模组,再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包。使用若干年后,电池包容量会逐步衰减,无法在汽车上继续使用。如果将电池包还原成模组,再经过重组和检测,符合通信基站所需的大小尺寸和电压等级,便可以供通信基站“备电”使用,即在停电后用来供电。目前很多企业在积极探索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的新途径,比如,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将其用来“储能”。由于电费实施峰谷分时计价,供电企业需要在晚上充电储能,白天再将电力释放出来,这样能为客户节约大量电费。

    一般情况下,如果容量性能降到30%以下,动力蓄电池就不能再梯次利用,只能拆解报废。电池被拆解后,可回收其中有利用价值的再生资源,例如钴、锂等贵金属,这些资源将再转化为电池的制作材料,这是构建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体系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动力蓄电池的拆解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拆解和化学拆解两种。由于化学拆解中使用的强酸强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所以国家并不鼓励这种方法。一家新能源公司研发出了等离子拆解法,即对废旧锂电池实施等离子分离、固体物分离、气体无害化处理等程序,提取可利用的再生资源。这种新型的化学拆解方法能够有效地规避强酸强碱的使用,防止损害环境。目前这项新技术已在部分地区推广。

    除了拆解过程可能造成污染,高成本也是阻碍退役电池回收再生的难题。据拆解企业负责人介绍,广泛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价值较低,处置成本过高,再生收益远不抵其再生成本,这也大大影响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有数据统计,一台纯电动汽车的电池从自动化组装到出库最快仅需2分钟,但电动车的电池拆解则需要2名工人操作近8小时才能完成。

    总之,废旧电池的处理不应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除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回收成本,发放补贴也是广为认同的方案。为了实现精准补贴,部分地区仿照家电回收补贴的做法,设立专项基金;不过,对于是否适合补贴、如何制定标准、怎样具体操作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取材于人民网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梯次利用的一项是( 

    A.在日常生活中,电动玩具上不能用的电池,放在遥控器里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B.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时还可用于其他领域。

    C.动力蓄电池由一个个电芯串联成各种规格的模组,再通过串并联组成电池包。

    D.汽车上不能用的电池包经还原、重组和检测符合标准的供通信基站备电使用。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拆解报废是蓄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中最关键的环节。

    B.蓄电池在化学拆解中都会产生强酸强碱,从而会造成环境污染。

    C.由于退役蓄电池回收成本较高,因此回收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

    D.电动车电池的组装、出库与拆解相比,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

    5.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回答如何破解蓄电池回收处理难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39 入库时间:2020-10-19
    来源: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三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摘编自搜狗百科)

    材料二:

    229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73例,新增死亡病例35(湖北34例,河南1),新增疑似病例132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62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620人,重症病例减少299例。

    截至229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329(其中重症病例7365),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1625例,累计死亡病例2870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9824,现有疑似病例85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6071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1856人。

    (摘自《最新通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连续三天个位数》,国家卫健委,31)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帮助邻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在疫魔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只有全球携起手来,共同御“敌”,把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冠疫魔都制服,把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冠病毒都清除干净,人类才会安全。

    几周前,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中国肆虐之时,日本、韩国等东亚邻邦,以种种形式支援和帮助中国。捐助物资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文字,打动了无数国人。

    而今,韩国和日本的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形势严峻,中国投桃报李,积极施以援手。中国向日本提供病毒试剂盒等抗疫物资,试剂盒上写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驻韩使馆日前向韩国大邱市紧急捐助2.5万余个医用口罩,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名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君送我“风月同天”,我报君以“道不远人”——严峻的疫情让中日韩三个东亚友邻更加团结在一起,感同身受,休戚与共,携手应对,抒写了东亚命运与共的时代篇章。而文化的共通,为这种携手互助、和衷共济抹上了让人心动、让人感怀的文化光芒。

    (摘自《日韩已3871人确诊,中国回馈“风月同天”也是帮自己》,新华社202031)

    材料四:

    “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疗效。”张伯礼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往往不是着眼于病,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这和靶点治疗一样,同样可以治好疾病。”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但我还是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他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治疗此次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中西协同救治病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2019年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明确,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方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已成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医药专家积极参与医疗救治特别是重症、危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4.下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点首先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接着介绍了我国对此的研究以及对全球研发诊断试剂、开展病毒致病性研究的帮助,最后介绍国家卫健委的防控措施。

    B.材料二统计了20202290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出院病例和各项累计数据。

    C.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走向图来看,全国新增确诊与湖北新增确诊走向高度类似,二者均在212日达到高峰,而湖北以外新增确诊在在23日最高,以后一直缓慢下降。

    D.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走向图来看,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占了全国新增确诊病例的绝大多数,可见,湖北胜则全国胜,动员全国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6.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50 入库时间:2020-10-16
    来源: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许倬云1928年出生于无锡大族,出生时手脚弯曲,一直不能动。 直到七岁才能坐在椅子上,长大后肌肉不发达,终生借助双拐行走。小时候,许倬云没法上学,只能在家自修。时任厦门海关监督的许风藻,人文学术素养很高,经常给儿子随机指点:给他讲数学、讲历史、讲语文,教他有关战争史、政治学与外交学等。许倬云起初爱看武侠小说,许风藻说:“ 你别老看武侠小说,好好看看《史记》。”于是许倬云从十来岁开始读《史记》《左传》,读了许多古书。

    1934年,许倬云随父亲移居沙市荆关监督公署。抗战开始后,因沙市地处要冲,逃难的人经此转往四川,川军也经此开赴前线。在沙市家门口的下马石旁,眼看见一队队川军开往台儿庄,有许多士兵还是小孩子,只有七八岁的许倬云,说了一句话,“这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一夜之间长大。当时许倬云父亲负责供应军粮民食,许家人也经常随着军队转移,或者随着难民逃难。很多时候,许倬云被摆在一个土墩、石磨、板凳上。作为一个旁观者,满目所见,尽.是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知道了什么叫饥俄,什么叫恐俱。也因此。许倬云看到了中国最深入内地的农村,看见最没有被外面触及的原始原貌。七十年后回顾起这段往事,许倬云还是忍不住伤心流泪。

    1949年,许倬云随家人迁台,考入台大外文系。因为中文和历史考得好。在傅斯年的建议下转入历史系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再加上当时上课常常是一个人一班,等于几个名师一起训练许倬云。这在以后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条件。许倬云终生感激这些不同风格的老师,每个人都给他一些东西,他没有走任何老师的路,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条路受每位老师很大的影响。

    1957年,时任“中研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员的许倬云,获得纽约华侨徐铭信提供的1500美元奖学金,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在芝大的五年,许倬云在学术上突飞猛进,除了历史以外,他还接受了社会学、宗教学以及计量统计学方面的训练,也熏染了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这些影响了他一生的治学方向。不过,何炳棣在回忆录中,对芝大这种学风颇有微词——只做“世界第一流的学问”。2010 年“中研院”为许先生庆寿,院士杜正胜如是评价:“许先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上古史,而在于所引入的那种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视角。”

    在两岸三地,许倬云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大众史学的写作。近二十年来,他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新近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系列四册等几十种,这些书有的是精心撰著而成,有的则是根据在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整理而成,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理念——关注与当下、与中国相关的大问题。或许,这种文字背后的问题意识和情怀,也是许先生的书受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喜爱的原因。

    相关链接

    ①北宋的张载,曾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许倬云: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许倬云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正常读书学习,所以他一直在家自修, 直到考入台大外文系,他才开始了正式的学校学习生活。

    B.许倬云师从众多大家,但又不盲从,而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这说明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

    C.许倬云从事历史研究,特别强调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研究历史问题,在这一点上,他的贡献大于他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

    D.许倬云不仅具有扎实的功底,旁观者的观察能力,而且学术视野广阔,善于借助其他学科进行历史研究,因而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从父亲的教育中,许倬云领略到了历史的趣味;古书《史记》等是许倬云最初的历史营养,使他萌发了对历史的兴趣:这些都为他从事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B.抗战时期,许倬云深入内地农村的经历,使他后来对中国社会复杂性的认识,都远比常人深刻、真切,这种经历,直接决定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C.许倬云在台大求学时,得到了傅斯年的赏识,并在傅斯年的指引下作出正确的选择:从最初学习外文转到学习历史,自此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领域。

    D.留学美国是许倬云的人生转折,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大问题意识确定了他治学的方向。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从在家自修学习,再到台大上学、芝加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许倬云都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帮助和提携,整个学习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9.有人评价许倬云“时时心怀天下,悲悯苍生”,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43 入库时间:2020-10-16
    来源: 江西省南昌市一中、十中、铁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务之急。受疫情影响,湖北很多优质农副产品面临销售困境,这将直接影响湖北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群众的就业生计。自41日起,央视新闻新媒体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和社交平台,联手淘宝、京东等数十个知名品牌,启动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大型公益活动,倡议广大网友通过购买湖北生鲜、农副产品,为湖北经济复苏贡献温暖力量。46日晚,由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和带货达人李佳琦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同框搭档火了一把。他们主持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引发了广大网友为湖北“拼单”的极大热情——这场公益直播共吸引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人次,直播间点赞数达1.6亿人次,两个小时直播累计销售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

    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兴高效的网络经济方式。只要网络主播和网络平台规范有序,能够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确保商品质量,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提供完善服务,就应该大力支持。而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方式开展公益活动,更是使直播带货拥有了一颗关爱社会、随手公益的公益心,更应该大力支持。

    (摘编自《让直播带货带来更多温暖的力量》,央广网202048日)

    材料二:

    4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为湖北拼个单”;山东烟台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同时,一些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纪录。“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除了营销技巧之外,“直播带货”的流行也有着深层次原因。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足不出户推动“宅经济”发展,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向电子商务谋生存。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

    “直播带货”在方便购物的同时,也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假冒伪劣、售后维权难等问题。这启示直播电商,不讲诚信可能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解决诚信问题、涵养行业生态才是制胜之道。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市场监管者需尽早完善制度,畅通维权渠道,更好地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

    摘编自(《“直播带货”创新消费方式》,《人民日报》20200422日)

    材料三:

    直播带货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

    摘编自(《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北京青年报》20200426日)

    材料四:

    对比内容

    传统电商

    直播电商

    信息是否对称

    传统电商模式仅仅依靠图片和文字,但不乏有些文字信息含有虚假成分,而图片往往经过修图处理,比实物更美观,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直播电商是基于视频让消费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其维度较为丰富,所看即所得。

    购物体验感

    由于信息不全面,消费者则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才能做出消费决策;这对消费者地购物体验而言会有所下降。

    主播们讲解示范、回答问题。直播解决了“讲解”这个导购问题,提供与线下商场导购员相同服务,快速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

    是否包含社交属性

    缺乏社交行为,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却少了跟亲朋好友聚会逛街地机会。

    可以即时互动,问主播问题,并跟看直播地人一起通过弹幕等方式交流,一起购物。

    (信息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疫情期间的助农公益直播节目不仅有助于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也传递了同心抗疫、共渡难关的决心,公益与直播的结合模式引起了强烈反响。

    B. 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青睐,不仅因为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发展,还因为“直播带货”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减少消费投诉。

    C. 与线下销售相比,“直播带货”能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为此应大力支持。

    D. “直播带货”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的,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线下经济的复苏,“直播带货”的热度也必将会退去。

    5. 结合材料四,属于电商直播优势的一项是(  )

    A. 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咨询了产品性能问题,得到了主播的讲解示范。

    B. 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看到主播在试用产品,较全面地了解产品性能。

    C. 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与主播互动,通过弹幕交流,购物体验更愉快。

    D. 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领取线上优惠券,以较低的价格在线购买产品。

    6. 如何才能促进“直播带货”取得长足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17 入库时间:2020-10-16
    来源: 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了观众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热烈讨论,融梗一词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所谓融梗,通常是指网络文学创作过程中汇集各方创意,在作品人物设定、故事套路等方面借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有的创作者倾向于用借鉴来解释这种行为,有的批评者则指责其实质为抄袭。融梗究竟是不是抄袭?是否应该受到法律惩戒?这些疑问集中凸显网络文学生产传播过程中有关原创与模仿的界定难题。

    原创是著作权制度的核心概念,和这一概念相连的是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形象:基于灵感和生命体验,从无到有地进行创作,通过消耗自己的智力劳动,创造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作家原创的认识,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类型文学写作时受到挑战。网络文学生产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仿和借用,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法律保护不够到位,在更深层面上是与网络类型文学生产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类型的决定作用。类型套路是网络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穿越、玄幻、修仙在内的几十种大类型,不计其数的小类型,是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重要收获。类型绝大多数并非由单个作者独立创造,而是由初始设定出发,经由大量写作者前后相继,才得以陆续展开。再如,读者前所未有的参与性。网络作家的工作通常不再是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思,而是归属于一个复杂的交流网络。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读者反馈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类型的创造、更新和进化。在这样一种创作机制之下,套路的反复使用常难以避免。

    对于类型化的网络文学创作,融梗只是关于写作资源使用的经验式描述,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或法律上的贬义,但这不意味着,抄袭是可以容忍的。《少年的你》和其他网络文学影视改编作品所引发的抄袭与否的讨论,恰恰提醒我们,网络文学绝不是著作权的法外之地,必须找到一条既能保护写作者合法权益又能保持网络文学创作活力的道路。

    (摘编自储卉娟《网络文学:既要秩序也要活力》)

    材料二: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现象日益受到关注,人们经常把它归结为资本驱动下的商业性产物,或是通俗流行文化的一种表征,而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缘由、网络小说的创造性则被漠视。

    类型化的网络小说,在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下不断成型,其发生发展的根本缘由在于人类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类型小说对人类的情感需求做出分门别类的回应与安置。读者缺少或向往某种情感体验,就会去欣赏能提供某种情感体验的类型小说类型电影,在幻想中代入、融合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心理的补偿、平衡与满足,产生愉悦感,恢复积极的心态。

    有些小说类型中的情感体验似乎与快感体验相对立,比如惊悚、恐怖小说,它们通向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体验。这些负面情绪,人皆厌恶,但惊悚、恐怖小说却很流行,它不仅说明人们对每一种情感体验的顽固寻求,更能体现小说类型发生发展的原因。太平岁月,人对危险的警觉水平下降,所以会本能地从文艺作品中寻找恐怖刺激的情景,寻求紧张体验,得到生存经验的补偿,这些紧张感、焦虑感、恐惧感获得释放之后,读者会为自己现实的安全处境感到松弛愉悦,这种心理需要就刺激了相关类型小说、电影的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小说的类型不断被发明、扩展、更新,以创造人类情感体验的新天地,比如科幻、侦探、推理、悬疑等都是晚近的发明,而有数百年发展史的武侠、历史、玄幻则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每种小说类型,都聚集着大量为之着迷的读者。我们必须强调,优秀的网络小说受到追捧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类型定势之后,总是呈现出的作者个人的独创性。人类对于新鲜事物的需求具有与生俱来、永难满足的本能,而情感体验的情景、方法却永远在求新求变。

    玄幻小说是网络小说中成绩最为显著的部分,这种类型的兴起受到了西方玄幻小说、好菜坞电影的启示,并且在寻求想象的本土化这一动机支配下,链接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文化典籍、明清小说等资源。在作者与读者求新求变的欲望推动下,玄幻小说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面貌,既有《恶魔法则》《佣兵天下》等创造性地运用西方玄幻小说的魔法、龙、精灵、天使与魔鬼等元素,也有《盘龙》《神墓》等混合了东方神魔小说与西方玄幻小说诸种神力元素,更有《间客》打通了玄幻小说与科幻小说的类型界线,另开小说类型的局面。这些小说,创造了独特的生命、社会文明与宇宙景观,具有文本价值的独一性,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康桥《网络小说的类型化与独创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少年的你》引发了关于原著小说抄袭与否的讨论,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不是抄袭,不应该受到法律惩戒。

    B. 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离不开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互动,网络小说类型化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大众读者的热情推动。

    C. 人类对包括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在内的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是网络小说呈现类型化形态的根本原因。

    D. 网络小说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既有与人类新的情感体验相适应的晚近的发明,又有在原有类型基础上的创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难以避免反复使用“套路”和“梗”,这导致网络小说创新性不足,网络文学创作活力逐渐丧失。

    B. 人们如果不缺少某种类型的生命情感体验,就不会通过阅读某种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来获得类似的情感体验。

    C. 玄幻小说的成就启示作者,网络小说创作既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资源,又要从西方文学作品中获得借鉴。

    D. 网络小说类型化虽然能满足读者对各种生命情感的内在需求,但也阻碍着网络小说独创性作品的产生。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悬念巧妙设置,故事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主人公充满个性魅力,是网络小说吸引读者的常用方式。”

    B. “现实生活中缺失获取情感体验的机会,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在想象中形成情感经验。”

    C. “大多读者不关心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成从无到有的创造,而是聚焦于作者是否完成既有类型的接续和延展。”

    D. “必须正视网络文学特殊的生产机制和阅读机制,探索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从而保护和激发创造性。”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如何实现网络小说写作的创新。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 难度: 使用次数:133 入库时间:2020-10-15
    来源: 湖南省娄底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有明显不足。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材料四:

    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4. 下列不全属于“智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

    A.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

    B. 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 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 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B. 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华东华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

    C. 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

    D. 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8.7万亿元。

    6. 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