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猜题卷(一)
高中 中等 共 16题 159次下载 陈丽惠
一、 作文:(共 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可以指某些素养或特征,而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  “气吞山河”;俗话说:  “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含意,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命题,但题目中必须包含“气’’字。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

作文及写作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67
二、 填空题:(共 6题)
1.

将下面几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

①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北京奥运特刊》于200715正式创刊。②全世界人民将通过《北京奥运特刊》了解和发现中国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度。③全世界人民将通过《北京奥运特刊》了解和发现北京这个城市。④全世界人民将通过《北京奥运特刊》了解和发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中等 组卷次数: 123
2.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其他 中等 组卷次数: 115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其他 中等 组卷次数: 182
4.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其他 中等 组卷次数: 181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前赤壁赋》)

其他 中等 组卷次数: 195
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做了题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等 组卷次数: 187
三、 现代文阅读:(共 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爱因斯坦的成功看教育的局限

①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并不为国人共知。直到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谁是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这才引起人们对爱因斯坦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重视。

②像马克思一样,爱因斯坦极为重视每一个人的才能发展,同时又指出人是作为社会的人存在的。他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和在什么定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当爱因斯坦受到普遍赞誉时,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权威。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爱因斯坦十分蔑视自以为是真理化身的权威,他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爱因斯坦与一群儿童的讲话,最清楚又深刻地表达了他平凡又伟大的心态:

③“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到它,尊重它,增进它,并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人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永生。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别的民族和别的时代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

④经历十年“丈化大革命”的恶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但是如何才能造就人才,如何实施正确的教育,还仍然是个大问题。我们读一读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稿——《论教育》,和他怎样从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成为科学奇才的切身感受,会得到深刻的教益。爱因斯坦说:人不同于蜜蜂或蚂蚁,“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爱因斯坦是在四五岁时,从父亲给他的一个罗盘受到启迪,萌发探求大自然奥秘,求知识、求真理的热情的。但是他面对的却是“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克价值的”。  “这种追求的残酷又是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的”,而学校教育正是做这样的掩饰。德国中学的六年学习,他面对的是处处受权威的指导,依赖训练和追求名利的教育。在大学,他面对的是“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

⑤爱因斯坦避开或克服了这些扼杀创造性的束缚,“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我求知欲和兴趣妁东西。 “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热情而又努力地在物理实验室工作”,走出一条学习、研究、创造、成才的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⑥再看看今天我们的学子们,还紧张、忙碌,甚至疲于奔命地应付学校的考试、升级、取证,泯灭了少年时探求奥秘的好奇心,失去了追求真理的热情,扼杀了创造性,艰难地跋涉在“成才”的道路上。难道不想一想,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吗?

1.结合第③段和第④段相关内容,概述爱因斯坦的教育主张。

2.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3.文章结尾写道:“再看看今天我们的学子们……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吗?”请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目前学校的教育方式应当怎样改革才适合中学生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9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任崇喜

村庄在鸟的声音中醒来/一些鸟声在空气中飘浮/绿色的翅膀随意走动/在村庄之外一朵朵的花/开始与季节对话

①题目是偶然看到这首诗得来的。在城市的一角,借着绿色的翅膀,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脆脆地传过来。只闻鸟声,不见鸟影。你可以肆意想象鸟的模样,在空旷的平原之上或茂密的树丛之间,一只,两只,一群,两群,想象鸟的周围还有几只鸟,或者干脆想象鸟怀着怎样的心情在歌唱:是示爱、求偶、交配,抑或悲欢离合,或者干脆只是一种声音。

②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这缘于她们质朴的乡土味。鸟儿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在乡村的清晨醒来,你的耳畔响起的是鸟鸣。这一粒粒细小的鸟鸣,像赤脚农夫在软软的耕地上撒出的种籽,唤醒房屋,唤醒牛马,唤醒村庄,唤醒道路,唤醒庄稼,唤醒树林。

③城市里不是也有鸟声吗?当然。下雨的声音刚刚响过,汽车鸣笛的声音刚刚响过,酒店里醉腔醉调的声音刚刚响过,你便可以静下来听听鸟的声音了。但城市的鸟声只是微雕,只是历史,它向我们展示什么是往事,而不是什么返璞归真。  “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记得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

④鸟声,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方树丛飞到另一方树丛,从一家的房顶飞另一家的房顶,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个村庄抵达另一个村庄。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我不敢动,我怕我的一声咳嗽把满树的鸟吓跑了。这正是那首诗里最精彩的一句。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⑤鸟声,又是一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阴丛中,国画简墨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⑥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用尖锐多情的喙啄开了中原的早春和流水,俨然鸟类中的一个孤独、隐秘的侠客,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为屋檐下正端碗吃饭的人们和鸣、伴奏,调剂、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乃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⑦然而,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害”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令我想到了《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有最亲密的联盟。”

⑧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都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生此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对于我来说,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1.第一段划线句中,用“一粒粒”来修饰鸟鸣声,别有趣味。请说说“一粒粒”表现出了鸟鸣声怎样的特点?

2.从全文看,第三段写到了城市的鸟声,并将其比喻为“微雕、历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对于我来说,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86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

 

    最近常常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西方知识分子,除了一些共同特征以外,比如以自己的独立思想向社会说话、承担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等等,有没有因文化的差异而呈现的不同品格呢?在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当代文化进程中,这样的不同品格是应该被特别强调,还是应该尽量去消弭、使得全人类只有一种知识分子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萨伊德和哈维尔。这两个学者近年被中国知识分子热衷谈论,显然与中国学界特别倾向的一种对知识分子的独立理解有关。哈维尔先不去说他,在《知识分子论》一书中,萨伊德特别肯定班达认为的知识分子具有“反对现状的状态”,激赏米尔斯的主要论点是“大众与个人的对立”,均在表明一个观点:知识分子是敢于“对抗现实”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我赞同萨伊德的独立的知识分子是向社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赞同他所认为的“专业态度”是“今天对于知识分子的特别威胁”,但在这种“独特见解”是“对抗现实”的,还是也可以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的问题上,我认为涉及到对东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文化差异性理解。这种差异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论”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所以,与萨伊德赞赏伏尔泰、萨特、阿多诺这些“辩护者”“冒险者”“流浪者”不同,我更愿意从苏轼、黄永玉身上提炼知识分子独立的“中国品格”。说到独立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对世界的哲学性理解,上述东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程度都具备,但我发现苏轼、黄永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是直接“对抗现实”的。苏轼两次提出“御史监察机构”的建议,均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而是一种“修补”或“合理化”倡议,有健全、深化现实政治的作用。在文学观上,苏轼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  《题西林壁》  《大江东去》却不是“文以载道”可以解释的。这样的情况,就是“尊重载道又突破现有的道”的“穿越现实”的独立品格,决然不是“对抗现实”的品格。有了这种品格,一个作家与现实的关系就会变得从容而大气,没有剑拔弩张的对抗心理。有中国式独立品格的知识分子,对世界具有一种宽和理解进而平静的心态。

    这个问题放到有老顽童心态的黄永玉身上,问题就更饶有意味了。贸然一看,萨伊德恐怕不会承认黄永玉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因为他太不面对政治和现实秩序了,也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论来使自己站立,不像哈耶克那样发起组成培勒林山学会去讨论国家与自由的关系。然而,他面对“专业画家”那种以“不太讲道理”的心态去画专家们感到震惊、却又很难归类的绘画,不被任何组织和行政收编的自由创作状态,也不遵守儒家“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更以自己对生活用品、花鸟虫草的哲理性思考突破道家式的“恬淡人生”和“忘知荚学”,给人特别的意味和震撼体验,你又不得不说他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黄永玉有句名言,叫“人家跳出红尘,我要往红尘里钻”  (见黄永玉《火里凤凰•画像一》),表面上看,这似乎与知识分子应批判和超越世俗生活的独立品格大相径庭,但仔细想想,黄永玉式的“独立”奥妙就在一个“钻”字——“钻”表明黄永玉是不“轻视世俗”的,甚至有些“喜欢世俗”;“钻”也表明黄永玉又是“不限于世俗”的,并且可以“钻出去”的。这种“亲和又能穿过”的“穿越精神”,正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知识分子面对世俗的一种观念差别:“对抗现实”必然会有康德式的“超越世俗”道德姿态,也必然会有边沁那样完全“功利主义”之逆反式对抗,而黄永玉的“钻”却提供了一种东方式的“不限于世俗”的“非对抗性”之独立品格。

所以我认为,尽管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把西方知识分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质阐述的多么令东方知识分子心向往之,我还是要指出其文化错位而带来的“价值有限性”。中国知识分子在独立与自由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国原创性理解,就不可能弥补这种有限性。因为自晚清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是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为依托进行“文化批判”的。“人人有自主之权”这一晚清以来知识界典型的启蒙话语,并未在“中国问题”视角下进行过深入追问。即独立与自由,对中国个体究竟“主”在哪里?又如何去“主”,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是随心所欲即算自主?还是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意志或独特的对世界的理解才能自主?如果是后者,存在不存在自主的“中国方法论”问题?或自主者对世界的东方式态度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必须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与自由的理性建构?而这样的建构要求,是否必然会推导出我们对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西方思想家的独立与自由理论的审视态度与批判实践?

(选自20071026《文摘读书周报》)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中西方知识分子,都具有以自己的独立思想向社会说话、承担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等共同特征,但也因文化的差异而呈现不同品格。

B.能否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差异性很重要,这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C.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向伏尔泰、萨特、阿多诺等这些“辩护者”  “冒险者”  “流浪者”学习,敢于向社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应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 

D.苏轼虽然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  《题西林壁》  《大江东去》却又表明他是反对“文以载道”的。

E.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一直是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武装自己,对现实进行着“文化批判”的。

F.中国知识分子对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西方思想家的独立与自由理论不应一味盲从,而应一分为二地辨证分析。

2.作者说黄永玉“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对其论据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他面对“专业画家”,抱着“不太讲道理”心态,却创作让他们感到震惊和另类的画。

B.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加入任何组织,不属于任何行政单位,处于完全自由状态。

C.他在绘画创作时,不像其他画家那样怀有儒家所提倡的“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

D.他凭借自己哲理性的思考来描绘生活用品、花鸟虫草,完全摆脱了道家思想的束缚。

3.西方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有什么不同?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4.针对中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独立品格,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71
四、 文言文阅读:(共 1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

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问者诸将集会,羌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

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日:  “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注释]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嚣:yin,奸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杀郡守,兴       坐:坐视

B.嚣己自饰             矜:夸耀

C.常以为西伯复         作:兴起

D.嚣之而止             病:感到不妥,有所顾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同学者皆师                     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

B.兴闻谓嚣日                     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C.后遂广置职位,自尊高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无益于实,有损               其身也,则耻师焉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兴劝说隗嚣“不称王’ 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诸将集会,不道忠信之言    ②大将军之听,阿而不察  ③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  ④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  ⑤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  ⑥无益于实,有损于名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B.郑兴在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嚣,隗嚣很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C.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嚣身边将领心怀异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嚣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D.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精通《左氏传》,造诣高深 ,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嚣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

②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文言文阅读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41
五、 选择题:(共 4题)
1.

下列各句,表达准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紧迫课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而且影响到我们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B2006年以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了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就业、住房、用水用电等问题日益严重。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表示,我国一定会履行申办奥运时的承诺,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病句辨析 中等 组卷次数: 185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单元测试 中等 组卷次数: 133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雪灾期间,中央领导一行来到湖南重灾乡镇               灾情,慰问在一线开展电力设施抢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②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被盗,11日发现被盗后,公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展开  

③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       

A.查看 侦察 国事         B.查看 侦查 国事   

C.察看 侦察 国是         D.察看 侦查 国是

词语 中等 组卷次数: 157
4.

下列各组词语,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邪/开新路   数/押    结/

B /客他乡   积/粮   性/

C凉/十分   /碑    逐/

D体/歌载舞   肯/   /慰

字音 中等 组卷次数: 155
六、 语言表达:(共 1题)
1.

某校高二学生张涛将自己创作的一首短诗寄给《星星诗刊》著名编辑李峰,并附了一封信,但信中用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将表达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6)

李编辑:

您好!

①寄上我的大作《青春宣言》,②望拜读。③敝人有吟诗雅趣,④在学习之余,⑤凑成几句,⑥觉得语言还不够简练。⑦但自己不能斧正,⑧您是大手笔,⑨望不吝赐教,⑩在工作之暇给予修改。此致。祝

教祺

后起之秀  张涛

                                                                 200846

病句辨析 中等 组卷次数: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