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江苏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7520
2015江苏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7520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4-10-30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险(xìn)   栏(sǔn)    断壁残(yúan)   象(hù)

B.长(háo)   乳(ǎo)     呱坠地(guā)    先(bǐ)

C.树(guān)  妊(shēn)   茕孑立 (jié)     愿(sù)

D.裂(jūn)   维(xiān)   越俎代(páo)   地(ké)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楯”应读shǔn,B“呱”应读gū,D“壳”应读qiào。本题着重考查了多音字、形声字的读音,号、呱、冠、龟、纤、壳是多音字,衅、楯、垣、笏、媪、妣、娠、茕、夙、庖是易误读形声字。备考要特别关注多音字与易误读形声字。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 “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B项“领略”和“民居建筑”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成分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一条了。”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藉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下列文句画底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两项是( )( )(5分)

A.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刘姥姥笑道: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 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B.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你问我借盘缠, 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 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C.华歆劝曹丕杀曹植。曹丕召曹植入见,限七步吟诗一首,须以“兄弟”为题,但不许犯“兄弟”字样,方可免死。曹植略不思索, 即吟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D.虬髯客想请道士观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决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乃由刘文静邀李世民前来看棋。弈棋中的道士见李世民神采惊人,惨然曰:“此局全输矣! 于此失却局, 奇哉!救无路矣! ”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D(答对一个给2分全对给5分)

【解析】

试题分析:C中既指豆与,又指兄弟关系;D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既指棋局输,又指虬髯客逐鹿之局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箩  筐

林清玄

①香蕉场前面的不远处,有几个小孩子用竹子撑开一个旧箩筐,箩筐里撒了一把米,孩子们躲在一角拉着绳子,等待着大雨前急着觅食的麻雀。

②一只麻雀咻咻两声从屋顶上飞翔而下,在蕉场边跳跃着,慢慢地,它发现了白米,一步一步跳进箩筐里;孩子们把绳子一拉,箩筐砰然盖住,惊慌的麻雀打着双翼,却一点也找不到出路地悲哀地号叫出声。孩子们欢呼着自墙边出来,七八只手争着去捉那只小小的雀子,一个大孩子用原来绑竹子的那根线系住麻雀的腿,然后将它放飞。

③麻雀以为得到了自由,振力地飞翔,到屋顶高的时候才知道被缚住了脚,颓然跌落在地上,它不灰心,再飞起,又跌落,直到完全没有力气,蹲在褐黄色的土地上,绝望地喘着气,还忧戚地长嘶,仿佛在向某一处不知的远方呼唤着什么。

④这捕麻雀的游戏,是我幼年经常玩的,如今在心情沉落的此刻,心中不禁一阵哀感。我想着小小的麻雀走进箩筐的景况,只是为了啄食几粒白米,未料竟落进一个不可超拔的生命陷阱里去,农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白日里辛勤地工作,夜里还要去巡田,有时也只是为了求取三餐的温饱,没想到勤奋打拼地工作,竟也走入了命运的箩筐。

⑤箩筐是劳作的人们一件再平凡不过的用具,它是收成时一串快乐的歌声。在收成的时节,看着人人挑着空空的箩筐走过黎明的田路,当太阳斜向山边,他们弯腰吃力地挑着饱满的箩筐,走过晚霞投照的田埂,确是一种无法言宣的美,是出自生活与劳作的美,比一切美术音乐还美。

⑥我每看到农人收成,挑着箩筐唱简单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蘸着血泪写成的。如果说大地是一张摊开的稿纸,农民正是蘸着血泪在上面写着伟大的诗篇;播种的时候是逗点,耕耘的时候是顿号,收成的箩筐正像诗篇的最后圈上一个饱满的句点。人间再也没有比这篇诗章更令人动容的作品了。

⑦遗憾的是,农民写作歌颂大地的诗章时,不免有感叹号,不免有问号,有时还有通向不可知的分号!我看过狂风下不能出海的渔民,望着箩篱出神;看过海水倒灌淹没盐田,在家里踢着箩筐出气的盐民;看过火旱时的龟裂土地,农民挑着空的箩筐叹息。那样单纯的情切意乱,比诗人捻断数根须犹不能下笔还要忧心百倍;这时的农民正是契诃夫笔下没有主题的人,失去土地的依恃,再好的农人都变成浅薄的、渺小的、悲惨的、滑稽的、没有明天的小人物,他不再是个大地诗人了!

⑧由于气候的不能收成和没有收成固是伤心的事,倘若收成过剩而必须抛弃自己的心血,更是最大的打击。这一次我的乡人因为收成过多,不得不把几千万公斤的香蕉毁弃,每个人的心都被抓出了几道血痕。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只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天理,从来没有听说过“收成过剩”这个东西,怪不得几位白了胡子的乡人要感叹起来:真是没有天理呀!

4.文章开头写孩子们用箩筐捉麻雀的情景有什么用意?(4分)

答:                                                                                         

5.请分析作者将农民比作“大地诗人”的表达效果。(4分)

答:                                                                                        

6.说一说“他不再是个大地诗人了”这句话的内涵。(6分)

答:                                                                                         

7.本文以箩筐形象来表现农民的生产生活,试结合全文概括箩筐的丰富意蕴。(6分)

答: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以麻雀落入箩筐来象征农民艰辛劳作而命运悲苦的境遇(2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形象生动而又耐人寻味(2分)。

5.通过类比将农民的劳动之美提升到艺术的高度(1分),用一系列比喻和排比表现出对农民伟大创造的由衷赞美(2分),也为下文表现农民的悲苦命运作铺垫(或反衬)(1分)。

6.说明农民在生产受困的情况下无法再有劳动的创造(2分),表现出作者对失去了土地依恃的农民的深切同情悲悯(2分),以及对天灾人祸给农民造成的精神挤压的愤懑不平(2分)。

7.箩筐是农民日常劳作的用具,是农民辛勤耕作丰盈收获的载体(2分),是农民遇到天灾人祸时无助形象的化身(2分),也是农民悲苦命运的象征(2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对作品主题的理解。解答时要全面理解文本内涵,然后再考虑箩筐的表层义与象征义。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较易,就手法而言,应想到类比与比喻,感情上很显然是赞美,再考虑结构上的作用,就能想到为下文作铺垫这样的术语。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揣摩前句“这时的农民正是契诃夫笔下没有主题的人,失去土地的依恃,再好的农人都变成浅薄的、渺小的、悲惨的、滑稽的、没有明天的小人物”,就可体会出作者以农民的深切同情悲悯与心中的愤懑不平。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本题实质考查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意蕴。解读时要紧紧扣住“箩筐”与农民的生活关系、“箩筐”与农民的命运关系来探究。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陈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写过从政治家、科学家到“引车卖浆者流”都人见人爱的新派武侠小说,也没那么多门徒和拥趸。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哪里会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过“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发表过声讨某集团的《告全国人民书》。

没有哪个小女生或小男生会去买《元白诗笺证》或《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柳如是是谁?是王菲吗?还是田震?陈寅恪又是谁?是汪国真、赵忠祥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无闻的。他甚至不同于钱钟书。钱先生和陈先生一样,也是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的《管锥编》。《谈艺录》,也没多少人看得懂。但钱先生毕竟写过《围城》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还拍得挺成功。这就举国皆知,人人趋之若鹜了。那么,陈先生可曾与大众传媒缔结过良缘吗?没有。

所以我赞同骆玉明教授的说法:“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然而“最不应该成为”的最终还是“成为”了。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至于这些说词究竟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又有多少最得逝者之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和热。最不该热的热了起来,就一定事出有因。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道,陈寅恪这“瞎老头”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疑团很快就因史料的披露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12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35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种的)。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其次是“守不住”。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中国的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历来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满腹经纶得有地方派个用场,否则实在是可惜了。所谓“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换饭吃,换钱花,更主要的还是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国计民生。因此这种想法不但不可耻,反倒很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陈寅恪?    

(选自《博文》,有改动)

8.文章说了陈寅恪热的现象,陈寅恪为什么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6分)

答:                                                                             

9.结合文章概括陈寅恪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6分)

答:                                                                              

10.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6分)

答: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8.①陈寅恪身上光环众多,被推介出来正好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理,②谈及陈寅恪可以显得自己博学,可以附庸风雅。(每点3分)

9.)①“文革”中拒绝学习,拒绝改造;②他的著作选题很专门,文字很古奥;③身世显赫;学问大;④名声大。(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0.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守不住”。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追求的是“学以致用”。 (每点3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根据第四段“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与第五段最后“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就可揣摩出陈寅恪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的原因。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抓住第二段中“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抓住第五段中“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就可概括出陈寅恪异乎常人的地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六、七两段中。抓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就可分析出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3
30.0%
中等
5
50.0%
容易
2
2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30.0%
现代文阅读
2
20.0%
文言文阅读
1
10.0%
名句默写
1
10.0%
未分类
1
10.0%
填空题
1
1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10.0%
病句辨析
1
10.0%
作家作品
2
2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0.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0.0%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10.0%
名句默写 单元测试
1
10.0%
1
10.0%
材料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田爱传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