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5-12-2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 20091231《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解析】

A.“自我发展历程”是划分人生境界的前提条件,而该句中说“人生境界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错,人生的最高境界——审美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

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

D、“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对应关系。

2、 】B

【解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3 B

【解析】

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

D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2.

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矛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矛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2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3C从“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可知第一空是“改名换姓”而非“移花接木”(暗中更换人或事,贬义)。从“笔名比原名来得响亮”可知第二空是“如雷贯耳”(名声大)而非“大名鼎鼎”(很有名),从“真假难辨”可知第三空是与之照应的“弄假成真”而非“弄巧成拙”(想耍手段而坏了事,贬义)。

3.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4.D A否定不当B并列不当C语序不当

4.

1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
.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5D

二、文言文阅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
.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伏:佩服

5.B 

南面即面向南。古代以北坐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面,故代称帝位。文中为即帝位之意。

6.B

 “ 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错。原文是“·····不听。凑执争,以·····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韦凑并没有“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7.(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5译出大意给2分;“厚禄” “顾” “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5分)

译出大意给3分;“重” “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翻译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后又调任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入朝担任项王府属,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调职到太府,兼任通事舍人。

    景云初年,皇上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那么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韦凑坚持己见,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另外详细审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 你怎么敢这样呢?”韦凑说:“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

    开元初年,朝廷打算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能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因他的劝谏工程停止。升任将作大匠。皇帝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经传说:‘一定要先确立名分。’根据礼:祖用来称有开创之功的国君,宗用来称有德的国君,他们的宗庙经过百世也不会毁坏。历代称宗的,都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在宗庙中排列,这就是所说的不毁。皇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名分。”于是停止。

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按照旧例,那些卫大将军与尚书应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 中说下属有罪,要处罚主帅,韦凑降任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以后,升任太原尹,兼任北都军器监,边防事务处理得当,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生病后,派遗御医登门治疗。死时享年六十五岁。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83.33%
基础
1
8.33%
容易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文言文阅读
4
33.33%
填空题
1
8.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语言表达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白羽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