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5560
2017山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95560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1-1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后,最接近原意的一项是

A.秋雨初霁,阳光和煦,公园里游人如织,人们个个喜笑颜开(喜出望外)。

B.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

C.我们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同爱国的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D.岭南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但由于气候潮湿等原因,唐代以前的书法作品鲜有传世,即使是宋元墨迹,今天能见到的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8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喜笑颜开”和“喜出望外”都表示高兴,但前者强调的是满面笑容,后者强调的是出乎意料;B项“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则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C项“肝 胆相照”强调对人忠诚,“同舟共济”强调齐心协力;D项“寥若晨星”“屈指可数”都是指数量稀少。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B.《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借助这一曲折的情节展现了湘西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把关联词“不仅是„„,更是„„”引导的内容互换一下;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成“描写”;D项句式杂糅,应为“实现在••••••方面的合作”或“在••••••达成合作”。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 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①这里因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④小说中渡口的尖头渡船已经变成方头的了,

⑤身边看不到其他人,

⑥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经济强调借助科技的力量发展产业,主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出,抑制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主要是以低碳含量、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共同和谐发展为特征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该种经济模式的提出是在气候变暖这一大环境下,主张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减少气候灾害的出现。相对于高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政府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政策来引导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策上,我国应提出节能措施,倡导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施节能可以有效保证能源资源总量供应安全、使用安全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及保护环境。一些专家预测,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有望将能源的消费量减少15%。而我国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建筑、交通、工业三大部门的能效。

应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虽然新型能源不断出现,但我们所广泛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能源生产以及消费的主导地位。从保护环境以及优化能源结构角度分析,发展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可以有效保证使用能源的多样性,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能源排放。但需注意的是,能源结构受到经济成本、技术状况以及资源影响约束,如果能源需求量仍大幅增长,调整后的结构仍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政府提供的政策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调整能源结构时,应与能源的总体消费量保持一致。

应调整产业结构,对高碳产业要采取限制措施,倡导实施低碳产业。我国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第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调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对于制约碳排放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第二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工业制造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且在一定时期内仍将表现为继续高速发展。因此,针对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特点,倡导实施产业低碳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另外,发展区域低碳经济要结合我国具体地区的实际。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中部是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区,中部贯通东西,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过渡作用,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东部地区。借助创新技术,中部地区已经开始将新能源汽车、输变电以及节电设备等新兴技术和能源应用到实际中,成效显著。中部地区的能耗指标显著下降,且以此为契机,中部地区实施中部崛起计划,发展中部经济。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经济强调借助科技的力量发展产业,在气候变暖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出,抑制气候变化的主张。

B.低碳经济不仅有着低污染、低能耗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求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共同和谐发展。

C.我国人口众多,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已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D.我们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应提出节能措施,这是能源资源总量供应安全、使用安全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的有效保证,能有效提高国家竞争力,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B.在调整能源结构时,应与能源的总体消费量保持一致,因为有可能发生能源需求量仍大幅增长,调整后的结构仍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的状况。

C.我国能源消耗巨大,第二产业的交通、建筑、工业三方面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且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高速发展,我们要倡导实施产业低碳化。

D.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多,位置特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过渡作用,能源消耗量巨大,所以中部地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应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发展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能有效减少能源排放,但是我国的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是不会被撼动的。

B.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相对较大的第一、二产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耗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C.中部地区的能耗指标有了很明显的下降,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输变电、节电设备等新兴技术和能源的应用。

D.发展低碳经济,要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要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型低碳能源;要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碳产业;要结合我国具体地区的实际。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D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C未然说成已然。“已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原文是“政府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政策来引导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D于文无据。“与其他地区完全不同”文中无此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A说法绝对。“我国的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是不会被撼动的”错误,原文是“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能源生产以及消费的主导地位”。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

一小时的梦想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 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去世时,近似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嚎啕大哭,这一情节表明女主人公深爱着丈夫及她对于婚姻生活的顺从。

B.B.小说第二段用“暴风雨”来形容女主人公的悲伤,说明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C.“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这里的门与窗,具有象征意义。“门”折射出女主人公所经受的婚姻枷锁和残酷的社会现实,门内门外两重天;而“窗”反映了女主人公渴望美好与自由的一种美好心境。

D.突然的“丧夫”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而丈夫的“死”而复生又使她极度的高兴,这些突然的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E.小说里出现的人物不多,却也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夫妻、有姐妹、有朋友。然而马德拉夫人周围的这些看似关系亲密的人物,只知道她有心脏病,却对她真实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2)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小说对布兰特雷· 马拉德和马拉德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

4)小说结尾布兰特雷· 马拉德“死而复生”,而马拉德夫人却猝然死去,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D3分,答A2分,答E1分。

2)技巧:①衬托(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③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 觉结合。作用:①烘托欢快、愉悦气氛。②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③衬托人物获得解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④暗示了马拉德夫人久埋心中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技巧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作用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3)①布兰特雷 •马拉德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他表面对妻子关心爱护,实质上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妻子并使其屈从,是无视妻子人格的专制男人。(2分)②马拉德夫人逆来顺受,曾屈从于夫权而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个性得不到张扬,毫无自由可言。(2分)丈夫的“死”唤醒了她的反叛意识,她开始呼唤自由,向往为自己而活的美好生活。(2分)

4)这样的结局安排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2分)理查德看见“死亡者”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2分)小说在开头就交代马拉德夫人患有心脏病,为后来她因受到意外的极度刺激而死亡作了铺垫;(2分)马拉德夫人因为长期受到丈夫压制,身心都不自由,经过痛苦的心灵挣扎,她刚刚挣脱丈夫的专制阴影,但丈夫的“死而复生”又让她回到残酷现实,从而导致她彻底崩溃,走向死亡。这样的结局看似意外,实在情理之中。(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马拉德夫人是因为发现丈夫“死而复生”极度失望而死;A项从全文来看,马拉德夫人并不真正爱她的丈夫;E项“对她真实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表达太过绝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一、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二、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三、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还可以为下文发展做铺垫四、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五、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一考点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体验文本,独立思考,获得自己的见解并发表看法,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面对这种类型的考题,要凸显个性化体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见解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能给读者以启发。探究题目的作用,要结合人物、情节、主题几个角度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9
90.0%
基础
1
1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40.0%
现代文阅读
1
10.0%
文言文阅读
1
10.0%
语言表达
2
20.0%
名句默写
1
1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10.0%
病句辨析
1
10.0%
句子衔接
1
10.0%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1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0.0%
人物传记类
1
10.0%
1
10.0%
其他
1
10.0%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1
10.0%
材料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玉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