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辽宁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8276
2017辽宁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827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2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北宋不可以擅杀读书人,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大臣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可以隔三岔五提出加薪的要求,皇帝还无法拒绝。

②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书法的实践者,其书法堪称一代大家。《晋祠铭》就是李世民以王羲之的书法精神一蹴而就的千古名碑。

③"体育"一词,这个词是19世纪从日本传来的。西方体育强调竞技性,而中国古代体育活动,比如人们耳濡目染的蹴鞠、武术等,更注重愉悦生活,或是强健身心。

④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中,望人群如蝼蚁般奔忙,见车辆如过江之鲫穿行,更觉一个人的闲适之乐。古人说人生“难得寂寞”,这大概是人到晚年之后步入的一种境界。

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暮鼓晨钟地辛勤劳作,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支撑起他们的筋骨呢?

⑥清朝庆亲王的生财之道就是卖官,他“细大不捐”,大钱不怕多,小钱不嫌少,明码标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好得很。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4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不合语境。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一般不作为定语。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暮鼓晨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修饰“辛勤劳作”,不合语境。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论韩国政府如何从安全角度为部署“萨德”进行辩护,宣布在韩国国内部署“萨德”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段时期内最大的政治热点。

B.作为“廉价”为最初出发点的坦克,无论F72还是96系列,主战坦克都在当年带着某种“可承受的缺陷”诞生,如今又要伴随着改进补上这些缺陷。

C.美国执法部门采用“钓鱼式执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禁酒令”时期。911之后因反恐形势升级,FBI采用这种执法方式的力度和次数都明显增多。

D.本次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棋手是击剑运动员、伦敦奥运会冠军雷声。中国虽然已经拿了很多奥运金牌,但雷声却是第一位担任棋手的奥运会冠军。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B项搭配不当,应该是以……为出发点。C项搭配不当,“力度”和“增多”搭配不当,应该是力度增强。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是“虽然中国”。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氏父子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曹丕);阮籍有“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其间如正始名士的不拘礼法,太康、永嘉的“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陆机)、“何期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刘琨)的政治悲愤,都有一定的具体积极内容。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这种对人生短促及生死存亡的慨叹是魏晋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特点。

B.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感慨在魏晋诗文中反复出现,这种对人生的群体性慨叹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心理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现代文阅读答案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C.怀疑论哲学思潮怀疑和否定的对象包括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繁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

D.意识到死亡必然降临,意识到人生短促而且充满生死离别哀伤不幸,意味着人的觉醒,正是这种人的觉醒促成了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表面上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无耻享乐,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达的正是诗人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B.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但是内涵深刻,对人生短暂的伤感背后,表达的却是对人生的眷恋,内容上与后世的腐败之作有本质区别。

C.魏晋诗篇当中对人生的咏叹是和时代背景分不开的。社会动荡、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凸显了人生易老、生命无常这一根本困境。

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都是自爱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对自己人生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与追求。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风骨的人生爱尚与其建功立业“慷慨气多”并不矛盾,正因为有人生短暂易逝感叹,才有不负人生建功立业的慷慨。

B.《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哀伤,而在《兰亭诗》“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中,又表达了如何安顿自己人生的积极思考。

C.以生命无常、人生易老为命题的魏晋诗篇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颂,是因为他们对既定的传统、事物、学问、信仰的否定,对“人生行乐”的公开宣扬。

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B

6C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结合文本内容“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可知,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否定促成了人的觉醒,因果倒置。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B项“魏晋时期文学作品虽然题材狭窄,千篇一律”于原文无据。魏晋时期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虽有共同特点,但“题材狭窄,千篇一律”言过其实。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项结合文本内容“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可知,魏晋诗篇的艺术魅力不是宣扬“人生行乐”,而是魏晋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人生的积极思考和把握。对原文理解错误。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兰斯顿•休斯

七点整,一辆大型轿车在布克蒂华盛顿旅馆前面停了下来,一个穿制服的白人司机从车里走了出来,向大门走去,打算向服务台询问有没有一位名叫布朗的黑人教授住在这里。其实这位教授正坐在门厅里。

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

“对,先生,”白人司机对这位穿戴整齐、身材矮小的黑人说,“您是布朗博士吗?”

“我就是。”教授微笑着稍稍欠身说。司机给布朗博士打开了临街的大门,他们上了车。汽车驶过一条长长的黑人街。坐在轿车里的教授对于黑人区的大街总是呈现同样的低劣的、讨厌的景象感到很遗憾。教授移开了目光不再去看这种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景。

钱得勒一家在中西部和南方都很有势力,是美国巨富之一。现在这位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就要邀请布郎教授到他们的住宅来吃晚饭。

教授坐在这辆又宽大又暖和的轿车里,在美丽的林荫大道上迅速地前进,黑人贫民区已经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

教授叹了口气,望着汽车外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这些住宅里面住的都是白人。过了一会儿,汽车转进一条郊区道路,只见一些吊着常春藤的围墙,修得很整齐的灌木,还有黄杨木等,这些都表明这里不仅仅有住宅,还有庞大的庄园。不久,汽车穿过充满了喷泉和树木的园林,开到了一座像旅馆一样大的私人住宅前。一盏挂在高大门廊上的巨大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直照在轿车镀有铬合金的黑色车身上。白人司机跳下车来,恭恭敬敬地为黑人教授把车门打开。男管家领着教授走进一间大客厅。

这时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走上前来,一一同教授握了手。他们又介绍了另一位将和他们一起进晚餐的客人布尔威克博士。

“很高兴认识您,”布尔威克博士说,“我跟您一样,也是社会学家。”

男管家送来一大银壶雪利酒。他们都坐下来,开始有礼貌地谈了起来,布尔威克博士开始问起布朗教授的那本书——《偏见的社会学》,问他认为黑人问题是否能有解决的一天。

布朗博士亲切地说:“我们是在前进。”这句话是他经常说的,虽然他老是感到自己是在说谎。

布尔威克博士说:“没有一所为黑人办的大学——虽然这儿的人口有将近百分之四十是黑人。我们又不能把他们当作本校学生收下。这个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太不幸了。”

“确实,确实。”钱得勒先生说,“但是,等你们黑人有了发展——我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所发展,我们委员会计划帮助他们发展——那时候他们的系将由像您这样的人来主持。”

“您说得很对。”布朗博士圆滑地答应着,他想到他们会捐赠一个社会学的讲座,他自己将成为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也许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元。但是他的脑子里忘不了刚才坐车经过的黑人区大街,满街的肮脏、悲惨景象,还有那热水总是冰冷的只住黑人的旅馆,那个他讲课的黑人教堂,以及其他所有隔离黑人、歧视黑人的待遇——从来就没有对黑人有过平等的待遇!

“饭已经好了’。”男管家说。

他们站起来,走进餐厅,边喝汤边轻松地交谈。

“您的《偏见的社会学》,”布尔威克博士说,“在结束处有一段话是我非常赞成的。”

布朗博士不住地点着他的黑脑袋,心里想的却是有了一年一万元的收入,夏天他可以把他的一家带到南美洲去,在那儿他们就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当黑人。

钱得勒说:“现在我们再谈谈您的学院——大学吧,我相信您称它为大学。要使它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您需要的是?”

“我们需要”布朗博士说起来了。眼前来了黄金机会,这工作可能变成一年一万元的职位,他本人可以有足够的钱,至少能带领他的一家到南美洲去旅行,在那里他们就可以不当黑人了。“我们需要,钱得勒先生”

布朗博士的小学院所需要的东西在钱得勒夫妇的眼里都算不上一回事。布朗博士这种明智的、稳健的提出要求的方式使钱得勒夫妇的慈善心肠大为高兴。在适当的时候布朗博士起身要走了。汽车叫来了,他与布尔威克博士和钱得勒夫妇一一握手。这些白人对布朗博士感到满意,于是他们就鞠躬送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钱得勒夫妇对黑人布朗教授极其尊重,因而专门派了一位穿制服的司机准时到达旅馆去接布朗教授用晚餐。

B.布朗教授坐在车上经过黑人区的时候,看到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很遗憾,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C.小说在塑造布朗教授这个人物形象时,揭示了他的自私、虚伪和软弱,让读者在冷冷的轻蔑中又分明感受到一种沉重。

D.小说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得勒先生的形象特点,又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说明了钱得勒先生的身份和地位。

E.这篇小说里没有大肆渲染的夸张,没有反差强烈的脸谱,更没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主旨。

2)小说的第二段是如何刻画布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用运了对比手法,请指出三处并简要分析。

4)有人说布朗这个人物形象是十分矛盾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C3分,答E2分,答A1分;答BD不给分。

2)①“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②“‘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语言犹豫,揭示了他面对白人时的胆怯和自卑。③通过对人物一“迎”一“问”的简单勾勒,透视出布朗教授被遮掩着的整个灵魂,既简单又含蓄,既直观形象又内蕴丰富。

3)①黑人和白人居住环境的对比。“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与白人那边“宽 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②布朗教授的头衔和地位的对比。布朗是教授,和布尔威克博士一样是社会学家,但布朗在他们面前却唯唯诺诺。他的“教授”“社会学家”的头衔,与他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可怜地位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现状。③布朗的身份与他的表现的对比。布朗教授是黑人社会学家,本应为黑人谋福利,但他却自私自利,在与钱得勒等人交谈时一心想着“一万元”等私利。

4)同意。布郞是一个矛盾的角色:理由:①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虚伪、自私却要去见钱得勒夫妇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 ②他既贪恋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又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痛苦。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对穷苦黑人的可悲处境怀有同情,但又对斗争的前景信心不足,向现实妥协。

不同意:布朗不是一个矛盾的角色。①布朗教授去见钱得勒夫妇是为黑人学校寻求帮助,看起来是在为黑人谋福利,但他的内心却只想为自己谋福利。②他不断地为黑人在这个国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感到气恼和愤怒,是因为他害怕失去已经获得和将要获得的比同肤色大多数人要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物质享受,③他渴望清除种族歧视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解析】

1)试题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5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从小说开头来看,钱得勒夫妇对布朗教授是有一定尊重的,但从全文来看,钱得勒夫妇内心对黑人还是存在歧视的。B项“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说法错误,布朗教授此时并没有自责心理,而是对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厌恶。D项小说没有对钱得勒先生的“心理”进行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为“第二段”,分析的角度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如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和侧面描写,同时还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迎”是动作描写,第二句中“问”是语言描写,难点在于透过一“迎”一“问”分析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可以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主题的揭示等方面思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对比”点,而且限定了答案点的数量。考生可以从环境与环境、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自身等多方面去思考其具有对比性的地方,并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着重在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上多做思考。答题时,先要亮明观点,再分点说出自己的理由。寻找作为理由的依据时,可重点把握人物行为和心理上的矛盾或可笑之处。作为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探究应建立在对事理的尊重,对规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观事实的浓缩,它表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为对事实规律的认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学的地方,有时需要从不同角度作辩证的认知。依据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这是答好探究题的第一步。所以要搞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事,通过这个事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的什么性格,表现了什么主题。例如本题,考生可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着重在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上多做思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填空题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压缩语段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黄永慧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