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四川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1899
2017四川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189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8-0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②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③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④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由原文第二段“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可知,“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属于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在流传形式上的差异,并非本质差异。
2
、【C】由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可知,“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错误。同时“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因果关系错误。另外“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应是“小说家”。
3
、【B】第四段“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可知,小说家对虚构的依赖没有降低。

2.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李梦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②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③舞台上,书法家挥毫泼墨,顷刻间一幅龙飞凤舞的大字一挥而就,现场观众纷纷举手竞价,争相把字买下来。

④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⑤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⑥多年来父母对我耳提面命,关怀备至,从未放弃过我,我之所以能从失败中走出来,完全得益于此。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8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D】①萍水相逢: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三十年前的同学”不合语境。②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此处使用不当。③形容书法舒展活泼;也形容山势蜿蜒雄壮。此处使用恰当④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此处使用恰当⑤甘之如饴: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使用不当。⑥耳提面命:(褒)恳切教导。此处使用恰当。

3.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A.一部戏剧能否好戏连台吸引观众,主要看编导的水平。

B近年来,部分中国游客在海外不讲卫生、乱涂乱画的不文明举止,遭到了当地人的批评指责,落下了素质低下、缺乏教养的坏名声。

C每年9月的米亚罗,气候宜人,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DCBA季后赛中,南钢大华队屡遭败绩,究其原因,大华队欠缺的,一是战术不当,二是心理状态不稳定。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AA项“水平”分高低,与“是否”两面对两面,正确。B项“落下了素质低下、缺乏教养的坏名声”前加主语“中国人”。C项“米亚罗是季节”主宾不搭配。D项不合逻辑,改为“大华队欠缺的,一是恰当的战术,二是稳定的心理状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节选)

①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

②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不够。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苦难的生活,磨炼了启功的意志。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③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他向溥心学画,溥心总说“要空灵”。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他认为:“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以结字为上。”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④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字。20004月,88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200310月,91岁高龄的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律来自印度的说法予以反驳。20047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金。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的劳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而先生毫不介意,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启功先生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启功缓缓问道:“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那当然不会。”启功说:“那我就放心了,你走吧。”

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⑧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脏!”这一个字,启功记了一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相关链接

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作伪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他总是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1999年,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不急,我真不急!”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 “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享受了“副部级待遇”。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急”。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启功先生 88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照应标题。

D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奠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 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 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 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 启功说: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6.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请阐述其中的寓意。(5分)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A项启功向溥心学画是为了表现他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B项不是为了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而是为了表现先生的认真。D项不是反映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而是他的大度。)

5、【CEE3分,C2分,B1分。

A强加因果,相关内容在原文第2段,B项客观上一句不准确,应是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D项溥心认为的是绘画而非书法。)

6、这与启功先生的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的含义相一致,表现了他的人生志趣和追求,自我勉励,自我鞭策。(1分)

坚,指坚如磐石,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决不苟且、执着认真、敢于怀疑。(2分)

净,指纯净如水,主要体现在平易近人、不图名利、不媚权贵、坦诚而用于自我剖析。(2分)

三、语言表达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咏史(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指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B诗歌通过涧底松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描写。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D诗歌引用了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题目咏史”。

E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2)全诗在内容上可分为哪三层?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2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4、【CEC3分,E2分。

C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错误。E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来能做高官分析错误,此处用典是为了证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唐与金张两家不在同一时期。

15第一层,先写涧底松和山上苗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的自然现象。第二层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具体说明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或先以涧底之松对比山上之苗,后以世家庸碌子弟对比屈沉下僚的寒门才俊,再以世代显赫的金张子弟对比壮志难酬、白首浩叹的冯唐)。(3分)

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位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批判。(3分)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8
80.0%
偏难
1
10.0%
基础
1
1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30.0%
现代文阅读
1
10.0%
语言表达
4
40.0%
填空题
1
10.0%
作文
1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10.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10.0%
1
10.0%
其他
1
10.0%
成语(熟语)
1
10.0%
病句辨析
1
10.0%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10.0%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10.0%
图文转换
1
10.0%
材料作文
1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赖鸿铭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