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104006
2017山西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10400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1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    、奋勇抗争所换来的社会新秩序,决不允许被少数的几个贪腐分子破坏。

为了在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各班的同学们提前一个月准备,在节目筛选、排演方面可谓    

你若真正懂得珍惜时间,那么就请明确目标,为之    ,不懈奋斗吧。

A. 呕心沥血 煞费苦心 肝脑涂地    B. 肝脑涂地 呕心沥血 煞费苦心

C. 呕心沥血 肝脑涂地 煞费苦心    D. 肝脑涂地 煞费苦心 呕心沥血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和语境的把握能力。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运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对象、身份、场合等进行分析。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煞费苦心:形容为达到细微末节的逼真和精确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肝脑涂地: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第一句结合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等词语可知,社会新秩序来之不易,故用肝脑涂地;第二句修饰学生排练之用心,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应用煞费苦心;第三句根据语境应用呕心沥血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霸王级寒潮在中国多地登陆,许多滞留在景点的游客,由于所在景区路面湿滑结冰,交通不畅,通讯受阻,无法返程,极易引发安全隐患。

B. 《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被称为伟大的长剧,是因为它运用精湛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了旧中国的面貌。

C. 培养工匠精神,要从上到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尊重工匠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

D. 路遥的小说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和境界的原因,是因为他所具有的超拔识见和文学智慧,以及对生活切实的体验感受和坚苦卓绝的创作精神。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项搭配不当,极易引发安全隐患承前主语是游客C项成分残缺,树立……的观念D项句式杂糅,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和境界的原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互联网+”被视为对传统信息化的重新定义,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了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可以说,    ,蕴含着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创新、更智慧、更环保方向发展的强大动力。

A. 互联网+”不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而是创新驱动的新方向

B. 互联网+”不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而是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C. 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更是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D. 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更是创新驱动的新方向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二是句式、修辞要一致。三是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根据两者的关系,应该确定关联词用不仅仅……更是,排除AB。结合后面内容推动”“强大动力判断用新引擎更符合语境,故C项最恰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宋、司马、公孙等;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陶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由少数民族汉化而来的姓等。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西汉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如朱熹,字元晦。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这一传统文化,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4下列对有关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普遍认为,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它是用以区分若干氏族和支族的符号。

B. 姓氏来源十分复杂。有的姓氏体现了母系社会对女性、某种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的崇拜。

C.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说明姓氏在夏商周时代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 姓氏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姓氏也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B. 夏商周时代的由统治者赐封而成,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说明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

C. 中国人起名,体现了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杨雄”“班超就刻有时代的烙印。

D. 西汉时,人们多起单名;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下可以有多个可以理解为的分支,可见的产生比要晚一些。

B. 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

C. 按照古代姓氏的命制来看,孟姜女并不是指姓的女子,而是指姓人家的大女儿。

D. 姓氏是公共的,有着区分血缘关系的社会意义;而名字氏个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采。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

5D

6B

【解析】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项根据文本第二节内容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可知,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是为了说明同姓不婚的制度。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D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错。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是因为单名重复太多。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推断错误,同姓不婚制度是有积极意义的。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桥墩

杨祥生

江心乡大桥通车庆典活动准备就绪。晶莹闪亮的44根灯杆上的彩旗哗啦啦地飞舞,四只大彩球凌空飘扬,穿着节日盛装的人群潮水般涌来,历尽隔江千里远之苦的人们沉浸在无限欢乐的氛围中。

庆典活动下午两时整举行,倒计时还剩下三个小时,然而为大桥通车剪彩的乔厅长尚未驾到,真急煞人呀!半月前发出的请柬没回音,打宅电嘀嘀忙音,加急电报也如石沉大海。万般无奈,乡政府只得请乔厅长的救命恩人田大爷出山赴省城面请,按理田大爷昨日可归,可眼下却杳无音信,急得赵乡长团团转。

大桥通车剪彩非乔厅长莫属,这是江心人的强烈呼声。乔厅长不仅是江心人相识中职务最高的官儿,更重要的是他是建桥的第一功臣。战争年代,乔厅长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是田大爷冒着枪林弹雨将他用木盆送过江。从此乔厅长与江心乡结下不解之缘,多次大声疾呼要造桥,甩掉贫困帽,并捐款三万元。江心乡人都清楚,乔厅长是清官,这笔巨款是他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大家都哭了。乔厅长不剪彩,有谁能担当此殊荣呢?

赵乡长脑海里闪现着斗大的问号:难道乔厅长有意退避,以此不显山不露水永葆美名?否!乔厅长在大庭广众中曾亮底:大桥通车,我只要有口气,爬也爬来参加祝贺!难道是政务繁忙难以脱身?否!乔厅长已离休三载,为江心乡造大桥是我晚年最大的事!难道子女尽孝心,带着他游山玩水享清福?否!乔厅长无儿无女,为江心乡造大桥尽微薄之力是我晚年最大的清福!

……为什么?赵乡长百思不解。

正当焦急万分之时,田大爷气喘吁吁赶到,赵乡长迫不及待地问:乔厅长怎没来?

……没见到。田大爷捋着雪白的胡须,嗫嗫嚅嚅。

什么人都没有见到?”赵乡长呼吸急促起来。

……见到乔厅长老伴,说乔厅长身体不适,不参加庆典,晚上来看看。田大爷声音冷冰冰的。

……”赵乡长十分失望,大会筹委会开了紧急会议,临时请来宾中的副市长剪彩。

夜幕降临,桥灯齐明,人头攒动。来啦!一辆黑轿车缓缓驶上桥来,人们呼地一下呼喊着。

车上下来一位老太太,穿着一身黑衣服,一副憔悴的面容。砰,车门关紧。

乔厅长呢?赵乡长问道。

老头子在里面,他很累。老太太平静如水。

赵乡长缓缓走向车门:乔厅长,请您老人家下来看看吧,乡亲们已恭候您半天啦!

突然老太太揉了揉眼,亮开了沙哑的老声:好吧,我来请老头子下车。少顷,老太太下了车,人们目光顿时定了格:老太太捧着只黑色的骨灰盒:老头子五天前已去世,这是他的遗信。

赵乡长虔诚地双手接过信,悲哀的语音在桥四周弥漫:我以一个离休老干部的身份衷心祝贺大桥通车!……我恳求将我的骨灰埋在大桥底,请允许我当个桥墩吧……”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对江心乡大桥通车活动的热闹气氛进行描写,是为了说明这次活动在当地人心中的重要性,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蓄势。

B. 赵乡长千方百计地邀请乔厅长出席庆典活动,一方面是满足老百姓的呼声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展示政绩求得进一步的提拔。

C. 田大爷赴省城面请乔厅长未果,面对赵乡长的问话他回答的声音冷冰冰是为自己未完成任务而内疚自责。

D. 小说的结尾处既表达了江心乡的干部群众对乔厅长的敬重和缅怀,也是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无声反抗。

8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许多独特之处,请选择两点简要分析。

9桥墩作为小说的标题,包含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

8多次运用伏笔:半月前邀请乔厅长都未得到阿复;面对赵乡长的提问,田大爷表现反常等都为后文乔厅长的生病去世埋下伏笔;层层设置悬念:小说从参加剪彩的乔厅长迟迟未能到来设悬,到赵乡长的各种猜测,层层推进,结尾处乔夫人解开悬念,吸引读者,震撼人心;对比手祛的运用,开篇江心大桥通车庆典活动热闹非凡,而结尾处人们陷入悲痛,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小说主题。

9①“桥墩取自乔厅长的遗愿。乔厅长死后愿将骨灰埋在桥底,做桥墩,突出他至死不忘百姓的人民公仆形象;②“桥墩是极为鲜明的象征,人民就像是大桥,官员是支撑大桥的桥墩,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和赞美之意。

【解析】

7试题分析:B为了展示政绩,求得进一步的提拔,错;C田大爷声音冷冰冰是已知道真相,错;D是对官场不正之风的无声反抗错。

8试题分析:注意答出伏笔”“对比”“设置悬念等特征,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分析。

点睛:小说情节安排一般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本篇文章情节安排的独到之处有:多次运用伏笔,层层设置悬念,对比手法的运用。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9试题分析:本题就题目设题,探究它的深刻意蕴。探究此类题目要注意几点:一是审清题干,看清题干潜台词,明确探究点;二是掌握多角度探究思路,如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主旨)等。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观点明确,切记模棱两可。探究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同时要有条理地阐述,体现层次性。桥墩取自乔厅长的遗愿。乔厅 长死后愿将骨灰埋在桥底,做桥墩,突出他至死不忘百姓的人民公仆形象;桥墩是极为鲜明的象征,人民就像是大桥,官员是支撑大桥的桥墩,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和赞美之意。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89701554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