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8云南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659
2018云南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10465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8-01-3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度夏“凉”方

 

①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我们躲在空调房内,享受着习习凉风与冰盘冷饮,丝毫不觉炎暑的酷热。可在千百年前科技没那么发达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度过漫长苦夏的呢?

②窖冰是古代的传统之一,亦称“藏冰”。《周礼》有云:“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暑之用。”凌阴就是冰窖,有专设掌管冰的官吏──凌人,这种深挖窖广藏冰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冰块既可以置于屋内降温,也可用于饮食。宴饮时盛放冰的器具叫“冰鉴”,用铜制成,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作用如同今日之冰箱。

③屈原在《楚辞·招魂》中称:“挫糟冻饮,酎清凉兮。”试想,烈日当头,喝上一大口冰酒,一定很清爽畅快。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这种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调制而成。明清时代,冷饮花样更是繁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冰碗,用鲜藕、杏仁、莲子、鲜果、白糖等制成,放入冰块冰镇,吃起来绝对爽口。

④“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是扇子的雅号,由称呼便可看出古人对扇子的情有独钟。古代扇子多是用竹编成的,随手拿来,一摇生风,让人清凉舒爽。汉代,曾有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在一个轴上装上扇叶,轴心上拴绳索,仆人拉动轴心上的绳索,扇叶被带动旋转产生一股股凉风。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战。”可见其纳凉效果非常好。  

⑤唐朝时还出现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这“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唐代诗人张仲素《宫中乐》诗云:“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说的就是这种利用水循环建成的水殿,既绿色,又环保。到了宋代,这种设备造得比唐朝更加豪华,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冷不堪。

⑥古人消暑,睡觉时还用瓷枕。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其中的“玉枕”,就是一种青白釉瓷枕,它是古人夏日消暑的必备之物。这种瓷枕中空,下端有孔可以透气,表面施有一层釉,冰冰凉凉的,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非常凉快。金代戏曲作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便是对瓷枕的赞美。

⑦“竹夫人”也是古代夏季必备的一种消暑用具,是用打磨光滑的竹条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写到这东西,薛宝钗出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即是“竹夫人”。因为整体都是镂空编制的,天气热时放置在床上抱着入眠,非常清凉惬意。

⑧当然,古人的消夏方法还有很多,他们充分借鉴各种自然条件,发挥奇思妙想,把炎炎盛夏过得似乎比现代人更清凉快乐、更富有情趣。

(选自20170809《天津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古人极具智慧,更富有情趣,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度过漫长苦夏。

古人深挖窖广藏冰,还专设“凌人”掌管冰,储存的冰块,用于夏日屋内降温或饮食。

古人宴饮时用铜制成的“冰鉴”盛放冰块,制冷饮料或食物,作用如同今日之冰箱。

D.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但当时最出名的却是冰碗。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古代扇子都是用竹编制而成,携带轻便,一摇生风,深得古人喜爱,被称为“凉友”。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了长安巧匠丁缓作的七轮扇,消暑效果极佳,一人即可操作。

C.唐朝时出现的“凉屋”采用水循环推动扇轮摇转或利用机械引水上屋,起到消暑作用。

D.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天气热时将“竹夫人”放置在床上抱着入眠,非常清凉惬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汉代,大型纳凉器具“叶轮拨风”横空出世,其取凉效果非常可观,但这种大型设备一般人消费不起。

B.唐代诗人张仲素在《宫中乐》中提到一种水殿,利用水循环建成,既绿色又环保,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用。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自己半夜枕在瓷器之上,凉意顿生,当然,这里不仅仅是肌肤所接触的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D.“竹夫人”是古代的一种消暑用具。既然是消暑用具,秋天的扇子都是要被抛弃的,冬天的竹夫人自然恩爱也不会到冬。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解析】原文第三段表述“明清时代,冷饮花样更是繁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冰碗”得知“冰碗”是明清时花样繁多的冷饮之一,并不是在南宋时期。

A。【解析】原文第四段表述“古代扇子多是用竹编成的”,选项中把“多”改成了“都”,以偏概全。

B。【解析】原文第五段表述“唐代诗人张仲素《宫中乐》诗云”,从诗题《宫中乐》中得知这个水殿与老百姓是无缘的。

2.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虽然我和他关系不错,但对于他的一些无耻行为依然感到切齿拊心。

②坚韧从来都不孚众望,因为它沉默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

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0年不平凡的峥嵘岁月融入历史长河。

④心怀不轨之人,终有一天会图穷匕见,露出他的真面目。

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俄国双边关系逐渐改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⑥一位短小精悍的中年男子进来了,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广东人。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C【解析】①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

②语境不符。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应该用“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③语义重复。峥嵘岁月: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日子、岁月。

④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⑤对象误用。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的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婚,泛指两家联姻。“秦晋”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⑥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3.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不断加快。

B.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全面展现了中国外交领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新思想、新战略、新实践、新成就。

C.为了禁止变相安排和诱导购物等阻碍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行为不再发生,各省市将公布“史上最严”旅游市场整治措施。

D.经过家人的细心照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爱,使他终于豁然开朗,走出了车祸致残的阴影,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B。【解析】A搭配不当,“规模”与“加快”动宾搭配不当; C:“禁止……不……”不合逻辑,去掉“不”;

D:“经过……,使……”造成主语缺失。删去“经过”或者“使”。

4.

19下列是几个关于敬语使用的句子,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对令尊的问候,我一定丝毫不差地转达。

B.我的书桌上有大学老师赠送的一本小说《活着》,扉页上写着“张涛同学惠存”几个遒劲的大字。

C.你的作文存在几处用词不当的地方,我都一一雅正了。

D.朋友请放心,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会鼎力相助的。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9.B。【解析】A “令尊”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C “雅正”是一个敬词,只能用于别人,是本人对别人说的话,意思是:请别人帮忙改正;D,“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一般用于请别人帮助的客气话。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教创作靠“讲”不成,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

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还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

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先生不确定创作能不能教,觉得这是一个争论性的问题。但他依然坚持教创作靠“讲”不成,必须要“写”,如果要“讲”,也要在“写”之后。

B.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所以从来不出题目,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几个同学就用这些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最后都发表了。

C.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风景、人物无所不谈。尤其是喜欢谈风景和人物,玉龙雪山的杜鹃花、老先生的猫、徐志摩的烟台苹果、林徽因带病谈文艺、金岳霖的斗鸡……

D.选文采用了排比、对比、细节描写的方法,塑造了沈从文先生教学认真、细心耐烦、朴实真诚的形象。

5.结合选文内容,请概括沈从文先生教授写作有哪些特点。(5分)

6.请依据本文内容,概括并分析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C。【解析】A不是沈从文先生不确定这个问题,而是作者认为;B沈先生还是会出一些非常具体的题目;D对比手法没有体现。

5.①切实具体的出题,主张片段习作,锻炼基本功;②认真批改,写的比说的多,在很长的读后感中评析本文得失,见解精到,文笔讲究;③介绍学生看一些与他们的习作写法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并自己找来,让学生借鉴提高;④学生写得好的习作就主动帮忙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鼓励学生写作。(每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即可得5分。)

6.①谦逊朴实,不哗众取宠,从不引经据典,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不用手势,没有腔调。②教学认真,提携学生。为学生写很长的读后感,帮学生找借鉴的作品,替学生寄作品发表。③做事细心耐烦,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④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但多是风景和人物,尤其是自己的朋友。⑤生活上不讲究,他进城大多吃一碗米线,酒也很少喝。(每答对1点得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各1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历史事件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词语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文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