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内蒙古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0-03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材料一:

“大部分网络自制剧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大城市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2017年12月27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电影电视评论周的论坛上,谈到网络自制剧中影视剧的观众时,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这样说。

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量从2015年的317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147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所有因素使网络自制剧在创作质量方面已经产生了向精品化拓展的趋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卫这样说。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摘编自速途网)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猛增,但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 “中国制造”都是在刻意地翻版与抄袭,其实这样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率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面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不利。三、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较小,制作粗糙,是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毫无艺术性可言。国产网络剧,外形包装简单,故事性较差,内容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一是 “树三讲”“去三俗”,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 “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功夫。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他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题材、剧本、制作、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生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最主流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因为她们相对来说闲暇时间多一点。

B 根据调查, “有喜欢的演员”只占“影响受众选择网络自制剧的原因”的38.9%,这表明网络自制剧无须注重明星效应。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题材单一,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同质化明显,这对自制剧本身的发展很不利。

D 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新媒体,应着力 “三讲”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三俗”,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和播放流量上升,表明自制剧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 “新常态”。

B 从材料二看,大多数观众会选择内容有趣、剧情吸引人的情景喜剧和青春偶像剧,也有人选择制作精良的剧集。

C 材料三说明缺乏原创内容、受众群体狭小、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限制了我国网络自制剧的良性发展。

D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如果能保证剧集不 “三俗”,不违反创作原则,质量上乘,网络自制剧是能够强大起来的。

3 对于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难度: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
使用次数:1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A

3 注重原创,着力打造精品,走特色精品之路。丰富题材,扩大受众群体,注重剧集质量。尊重观众,有限度地符合观众口味和要求。精选剧本,精良制作,注重艺术性。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网络自制剧无须注重明星效应”不对。材料二图2中所列出的数据,都是“影响受众选择网络自制剧的原凶”,都应引起网络自制剧制作者的重视。故本题选B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原文说“从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量迅猛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而“播放流量上升”并不说明这个问题。故本题选A项。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怎样解决对于材料三中 “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这要结合面临的问题对症分析解决。材料三说:“一、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猛增,但大部分所表现的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针对抄袭严重的现状,我们可以加大打击力度,杜绝抄袭,加强原创,着力打造精品,走特色精品之路。“二、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以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针对这种“影片的受众面相对窄小”的现象,可以扩大题材,增加受众,注重剧集质量,有限度地符合观众口味和要求。。“三、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毫无艺术性可言。国产网络剧,外形包装简单,故事性较差,内容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针对这种“没有深度,吸引力差”的快餐式影片,可以在创作质量方面向精品化发展,精选剧本,精良制作,注重艺术性。。总之,要找到问题再有针对性第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任何革命性的趋势一样,人工智能的崛起同样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难以应对的挑战,但其中最严重的可能并不是最常讨论的风险。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具备显著提高整体经济生产率的潜能。即使考虑到过渡成本和竞争效应,截至 2030年它也可以使总产值增加13万亿美元,同时每年提高全球生产总值1.2%左右。

也许,人工智能最让人们担忧的问题是,其未来取代的岗位可能比创造的更多。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显示,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的采用或许并不会对净就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尽管整体状况十分乐观,不好的消息也同样存在。首先,感受人工智能的好处可能需要时间 ——尤其是在生产率方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截至2030年,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是今后5年的3~5倍。上述结果与所谓的索洛悖论相一致:生产率的提升落后于技术进步——这是数字革命期间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部分原因是,起初,经济体面临高额的落地和转型成本,而这种成本往往会被关于人工智能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忽略掉。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模拟研究表明,未来5年这些成本将占到潜在总收益的80%,而到2030年却将下降至潜在总收益的1/3左右。

人工智能革命另外一个令人不安的潜在特征是,它所产生的效益不太可能得到公平的分配。由此带来的 “人工智能差异”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差异已经造成的经济不平等。

上述差异可能来源于三个领域:在公司层面,完全不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可能因市场份额的丧失而面临 20%左右的现金流下降,从而致使他们面临裁员的压力;在技能层面,以重复性操作和低数字技术含量为特征的职务,可能从占就业总人数的40%下降到2030年的仅30%左右,而在工资总额中的比率从33%下降到20%左右;在国家层面,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今天与过去相比,可能获得20%~25%的额外经济收入,而新兴经济体可能仅增加5%~15%。

发达经济体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它们能更进一步落实此前的数字技术,还有极强的动机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当前生产率增长慢、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之下,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数字设施严重不足,创新和投资能力弱,而且缺乏牢固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低工资的动机抑制效应和充足的生产率追赶空间,这些经济体似乎不太可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与那些发达国家伙伴保持同步。

这些人工智能差异的兴起和扩大,并非不可避免。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可以选择采用前瞻性的思维方法,包括强化其数字基础并积极鼓励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时,为了确保满足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企业可以在支持低技术群体的教育升级和持续学习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但上述差异所造成的风险绝对不容低估。远见和毅力对于人工智能革命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在带来长期收益之前将会造成短期的痛苦。

(摘编自《人工智能的前途和陷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崛起具有显著提高整体经济生产率的潜能和增加净就业岗位的良好社会效应。

B 经济体要考虑发展人工智能的落地和转型成本,这种成本随着时间推移,在潜在收益的占比会逐渐降低。

C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完全不采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及重复性操作和低数字技术含量的技术人员面临的压力加大。

D 人工智能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长期收益之前也必然会给人类造成短期的痛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论证了人工智能未来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及有可能带来的风险。

B 第四、五段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瓶颈:生产率的提升落后于技术进步、不太可能得到公平的分配的效益。

C 文章从公司、技能、国家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 “人工智能差异”的来源,这三者为并列关系。

D 文章用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 “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在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差异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不平等是因为 “人工智能差异”,如果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B 要想解决生产率增长慢、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较高问题,就必须发展人工智能。

C 发展中国家只要努力跟进,积极应对,就完全可以避免人工智能差异的出现和扩大。

D 人工智能差异所造成的风险绝对不容低估,相关公司和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国家都要重视。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B

3 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增加净就业岗位的良好社会效应”表述错误,由原文“人工智能的采用或许并不会对净就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知。

故选 A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

B. “第四、五段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瓶颈”错误。不是瓶颈,而是令人不安的潜在特征。

故选 B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A. “经济不平等是因为‘人工智能差异’,如果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就能解决这一难题”错误。从原文看“由此带来的‘人工智能差异’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差异已经造成的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差异”;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能解决这一难题。

B. “要想解决生产率增长慢、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较高问题,就必须发展人工智能”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发达经济体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它们能更进一步落实此前的数字技术,还有极强的动机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当前生产率增长慢、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可见原文并没有说发展人工智能是唯一途径。

C. “就完全可以避免”错误。从原文看“这些人工智能差异的兴起和扩大,并非不可避免。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可以选择采用前瞻性的思维方法,包括强化其数字基础并积极鼓励对人工智能的应用”,选项“完全可以避免”太过绝对。

故选 D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 “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 “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 “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 “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

南唐中主的词 “落苔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

(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作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主要是见物象所引起的诗人的感动。

B 就读者方面而言, “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

C 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

D 中国诗歌中的 “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王国维对晏殊词中相思爱情的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B 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

C 文章论述 “兴”的作用,主要通过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重点论述后者。

D 文章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析,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全文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歌传统中 “兴”的作用。

B 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只从表面理解作品,就是第一层次的读者。

C 孔子的 “诗可以兴”既是说诗能表达多种含义,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

D 王国维对《摊破浣溪沙》和《蝶恋花》如此解读,证明他是第三层次的读者。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29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C

3 C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原文中除 “物象”外还有“事象”引起诗人的兴,而且并未论及主次;

B. 本文论述的是诗的 “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

D. “体现在王国维对晏殊词中相思爱情的理解”错,兴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王国维对晏殊相思爱情诗关于事业学问的感发,而不是对诗词本身情思的理解。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 “对作者和读者的对比论证”错,文章有重点论述“读者”方面,但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也是说诗能感动众多读者”错,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指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没有指出感动的读者的多少。

故选 C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 进士 。咸丰初,诏群臣言得失。 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复上言: 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 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至岁出之数,兵饷为钜,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二年,典试江西,中途 丁母忧 归。

江宁平,天子褒功,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候,赏双眼翎。开国以来,文臣封侯自是始。朝野称贺,而国藩功成不居,粥粥 如畏。

国藩为政务持大体,规全势。自西人入中国,交涉事日繁。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每定约章,辄诏问可许不可许,国藩以为争彼我之虚仪者可许,其夺吾民生计者勿许也。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 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着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同治 十三年, 于位,年六十二。百姓巷哭,绘像祀之。事闻,震悼,辍朝三日。赠太傅,谥文正,把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 ·曾国藩传》)

(注) ①粥粥:敬慎恭肃的样子。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项是(   )

A 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B 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C 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D 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在京城举行,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

B 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遭逢母亲的丧事叫丁母忧,遭逢父亲的丧事叫丁父忧。

C 同治,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的年号是唯一的。

D 薨,古代指诸候或大官的死。《新唐书》有 “凡丧,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曾国藩忠心耿耿,奏陈恳切。他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相互谄谀奉承,上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完全不把个人荣辱放在心上。

B 曾国藩熟知军用,力谏裁军。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用一系列军用数字指出军队存在的弊端,建议裁减五万兵员恢复原有的定额。

C 曾国藩居功至伟,敬慎恭肃。他因功被皇帝封为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开国以来文臣获得的最高荣誉,但他谦虚谨慎,居功而不自傲。

D 曾国藩有大局观,注重西学。他极力促成朝廷向西方购买先进机器、置办先进船舶枪械等事宜,他还建议选拔优秀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陈今日急务,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

2)于岁人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2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

2 C

3 A

4 1)(曾国藩)上奏陈述当务之急,首先是任用人才,人才任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察的方法。

2)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 “竦然”是“见者”的谓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 排除 A “所成就荐拔者”构成“无……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应断 开,排除 C 项; “所……者”意义相 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本句译为: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

故选 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 “每个皇帝的年号是唯一的”错误。一个皇帝在位时,可以进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 “他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相互谄谀奉承”错误。原文“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他痛恨的不是“臣子相互谄谀奉承”,而是内外臣子对皇帝谄谀奉承、欺骗掩饰。

故选 A

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 “奏陈”,上奏陈述;“急务”,当务之急;“道”,方法。

2 “岁”,名词作状语, 按照年份; “诚”,实在,的确;“术”,手段;“害”,伤害。

参考译文:

曾国藩,最初名叫子城,字涤生,是湖南湘乡人。他的祖父曾玉屏,开始向往乡学。他的父亲曾麟书,是县学生,凭借孝顺闻名。

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进士。咸丰初年,皇帝下诏让群臣上书谈论治国的得失利弊。(曾国藩)上奏陈述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首先是选用人才,人才选用有转移的方法,有培养的方法,有考核视察的方法。(他)又上书说: “国家财政费用不足,军队士兵不精良,这两个是天下大患。在按照年份收取定额的赋税之外,实在不能另外使用搜刮(老百姓钱财的)手段了,增加一分税收老百姓就受到一分的伤害。至于每年总支出的数额,士兵的粮饷是最大的,绿营官兵总额六十四万,却经常虚领六七万人的粮饷来供给军队费用。从乾隆中期增加兵员说起,一年耗费官库银两二百多万。当时大学士阿桂就担忧这项开支难以维持,嘉庆、道光期间两次商议裁减士兵,(但裁减的人数)不到(超额的)十分之四,仍然应该淘汰五万,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额度。自古以来,王朝开国初年,士兵少而国家强,以后士兵越来越多而国力越来越弱,兵饷越来越多而国家越来越贫穷。”(他)又深切痛恨朝廷内外的臣子谄媚奉承欺骗掩饰,没有陈述好的意见、指摘过失的风气。于是(他)呈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这一奏疏,恳切指出皇帝本身的问题,有些话是别人所不敢说的,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江西主持考试之事,中途因为母亲去世返回家乡。

平定江宁后,天子论功行赏,加封曾国藩为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赏赐双眼花翎顶戴。清朝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朝廷和民间都称颂祝贺,而曾国藩建立了大功却并不以功自居,敬慎谦恭得好像害怕一样。

曾国藩处理政务把握大局,规划整体。同从西方人进入中国以来,外交事务日益繁重。等到朝廷商议购买机器,置办船舶枪械时,(曾国藩)就极力促成此事,还建议选拔年幼的学生到欧洲学习技艺。每当朝廷与外国签订约定的章程时,皇上就下诏询问他是否可以答应,曾国藩认为那些争夺彼此之间没有实际意义的礼仪的事情可以答应,而那些剥夺我国民众资财的事情是不可以答应的。

曾国藩为人威严庄重,有漂亮的胡须,眼睛呈三角形,锐利而有威势。每当他会见客人时,注视对方一段时间而不说话,见他的人就感到害怕,等人走后他便记住了此人的优缺点,没有一次失误。他尤其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他们,所造就和推荐、提拔的人数不过来。他见人一面就能品评此人的才能,而且都很恰如其分。(曾国藩)居住在江南的时间很久,在江南留下的功业和德行也最多。

同治十三年,(曾国藩)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百姓们在街巷哭,画了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曾国藩的死讯上报后,皇上震惊悲痛,停止上朝三天。赠官太傅,谥号文正,在京城的昭忠、贤良祠祭祀他,各省为他建立了专门的祠堂。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全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疽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 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 弹冠 ,新浴者必 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 •屈原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伏兵绝其后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 秦伏兵 /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C 秦伏兵绝 /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D 秦伏兵 /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2 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闻强志,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与之相近的词有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等。

B 随其流而扬其波,即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盲目地跟随别人行动。

C 怀瑾握瑜,瑾、瑜都是美玉,喻美德。比喻人具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D 弹冠振衣,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将有官可做,因此互相祝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C 屈原在为官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遭流放的时候仍心系朝廷。

D 作者借渔父与屈原的对话,表达了对昏驟无道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21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A

2 D

3 C

4 1)秦惠王对此感到担忧。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把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

2)楚国人随后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而抱怨子兰。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绝”是动词,“其后”是宾语,动宾后断开,排除 CD 两项;

“秦伏兵”是“绝其后”的主语,主谓之间不可断开,排除 B 项。

故选 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弹冠振衣,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将有官可做,因此互相祝贺”错误,选项释义应为“弹冠相庆”的意思,“弹冠振衣”是指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屈原在为官期间不能劝阻怀王赴秦”错误,根据上文“屈原既绌”可知,劝阻怀王赴秦不是屈原为官期间的行为。

故选 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患”,意动用法,对……感到担忧;“乃”,就;“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名词作状语,用丰厚的礼物;“委质”,委派人质。

2 “咎”,抱怨;“以”,因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而抱怨子兰。

参考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 “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 “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眜。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 “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 “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三、名句默写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50.0%
偏难
6
30.0%
容易
3
15.0%
很难
1
5.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3
15.0%
文言文阅读
2
10.0%
名句默写
2
10.0%
选择题
2
10.0%
名著阅读
3
15.0%
语言表达
4
20.0%
作文
2
10.0%
诗歌鉴赏
2
1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
1
5.0%
人物传记类
2
10.0%
其他
2
10.0%
词语
2
10.0%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5.0%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3
15.0%
压缩语段
1
5.0%
话题作文
2
10.0%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1
5.0%
1
5.0%
小说
1
5.0%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
1
5.0%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1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李李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