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语文训练试题含详解
山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语文训练试题含详解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1-10-25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 ,关令尹喜日: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 玄孙 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 太傅 ,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老子修道德其学 /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B 老子修道 /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C 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D 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B “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C 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

D 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

B 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

C 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

D 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5 孔子问礼与老子,老子告诚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你简要概括。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C

3 A

4 1)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所以)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

2)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5 第一,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顺其自然。第二,除去你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孜孜以求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其学”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不需要断开;“以……为务”,表完整意思。排除 A 项、 B 项,

“见”的主语应该是“老子”,宾语为“周之衰”;“去”的主语也应该是“老子”,连词“乃”连接前后两个句子,“乃”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D 项。

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故选 C

2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C 项, “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错误。结合“李宫的玄孙叫李假”分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曾祖父。

故选 C

3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项, “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错误,原因分析不对应,应该是“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结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分析,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而因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

故选 A

4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 “从事”,做事情,处理事务;“几”,近,接近;“慎”,慎重对待;“败事”,意思是失败的事。( 2 “或”,代词,有的人;“即”,就是;“莫”,代词,没有谁,没有人;“然”,正确。

5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分析,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围绕“时”与“仕”来说的,也就是说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时就顺其自然。

结合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分析,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也就是告诫孔子,要除去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孜孜以求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

参考译文:

(一)

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就容易维持;在没有定局的时候,就容易筹谋;在脆弱的时候,就容易分判;在微弱的时候就容易消散。在没有发生困难的时候就要去做,在没有发生紊乱的时候就要去处理。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如果不遵照自然规律去做的人(为者),就会破坏它(道),坚持去做的人(执者)就会失掉它。因为 “圣人”实行“无为”,所以不会破坏它,不坚持去做(无执),所以就不会失掉它(道)。人们做事往往在将要成功时候失败了。(所以)像对待开始一样慎重地对待结果,那就不会有办不成的事。因此,圣人以没有欲望为欲望,不重视难得的财物;学习弃绝学习的道理,而回到众人所经历过的(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他只)能辅助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轻举妄动。

(二)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 “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二月,甲寅,诏曰: 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供祭服;其具礼仪! 初,秦时祝官有秘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当刑, 诏狱 逮系长安。其少女缇萦上书曰: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 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 妾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天子怜悲其意, 五月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及令罪人各以轻重,不亡逃,有年而免。具为令! 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奏请定律曰: 诸当髡者为城旦、舂;当 髡者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当斩右止及杀人先自告及吏坐受赇、枉法、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而复有笞罪者皆弃市。罪人狱已决为城旦、舂者,各有岁数以免。 曰: 可。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 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六月,诏曰: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汉文帝轻刑重农》,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月 /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B 五月 /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C 五月 /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D 五月 /诏曰/诗曰/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繇至/朕甚怜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关押由皇帝下诏书定罪的犯人。

B 妾,本义指有罪的女性,文中的 “妾”是缇萦上书时自称的谦辞。

C 黥,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的肉刑,被汉文帝废除后就绝迹了。

D 制,帝王的命令。古时皇帝下的命令有策书、制书、诏书、戒敕等名目。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文帝相信灾难由怨恨而生、福气由德政兴起的说法,认为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他一人来承担,因此他下令废除秘祝官。

B 张苍、冯敬上奏请求汉文帝确立法令时说髡刑、黥刑、劓刑、斩左脚右脚等肉刑都改为其他相对较轻的刑罚,得到了汉文帝的认可。

C 汉文帝批准的新法令,对官员二次犯罪处罚相当严厉,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再犯者,全部公开处以死刑。

D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而农民要缴纳农田的租税,表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繇也。

2)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难度: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使用次数:22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D

2 C

3 D

4 1)我悲伤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过刑的肢体不能再接回去,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

2)讨论国政追求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告发他人阴私的风俗。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恺弟君子民之父母”中,“恺弟”是“君子”的定语,其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B C

“今人有过”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宾语“过”后断开,据此排除 A

故选 D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 “被汉文帝废除后就绝迹了”错,“黥刑”被汉文帝废除后,五代时又恢复了,直到清末被废除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故选 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表明……落实”错误,原文是“其于劝农之道未备”,意思是说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还不完备,不是“没有得到落实”。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 “伤”,悲伤;“属”,接,连接;“无繇”,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

第二句得分点: “务”,追求;“耻”,以……为耻;“告讦”,告发他人的阴私。

参考译文:

春,二月甲寅日,汉文帝下诏说: “我亲自带领天下臣民耕种土地来供应祭祀,皇后亲自采桑来供应祭服;应拟写这样的礼仪制度!”以前,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当有凶兆出现时,(秘祝)就把过错从皇帝身上移到官员身上。夏,汉文帝下诏说:“我听说天理(是这样的),灾难由怨恨而生,福气由德政兴起,百官的过失,应该由我亲自承担。现在秘祝把过错移到官员身上,因为彰显了我的失德,我很不赞成。应该废除这个官职!”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该受刑罚,皇帝下诏将其逮捕并拘囚在长安(的牢狱)。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向汉文帝上书说:“我父亲做官,齐人都称赞他廉洁公正;现在他因犯法而获罪,应该受刑罚。我悲伤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过刑的肢体不能再接回去,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我愿意去官府做官婢,来赎我父亲的刑罚,使他得以改过自新。”汉文帝怜悯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说:“《诗经》中说‘和乐平易的君子,好比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没有施加教育但已经施加刑罚,有的人想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了,我非常怜悯这些人!刑罚残酷到截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不能平息这种痛苦,这是多么疼痛而不合道德的刑罚啊!这难道符合我身为百姓父母的本意!应该废除肉刑,用其他刑罚代替它;并且下令都根据罪的轻重来惩处犯罪的人,只要不逃跑,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要制定相关的法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上奏请求汉文帝确定法令时说:“那些应判髡刑的改为城旦和舂;应判黥刑、髡刑的改为用铁圈束颈,进行城旦和舂;应判劓刑的改为笞打三百下;应判斩左脚的改为笞打五百下;应判斩右脚、杀人之后先自首的和官员因受贿、枉法、监守自盗等已经定罪但又犯应判笞刑的,全部改为公开处以死刑。罪犯已被判为城旦、舂的,各自服刑到一定年数后赦免。”汉文帝下命令说:“可以。”这时,汉文帝谨守自持,深沉不语,而将相都是老功臣,他们文化水平低,为人质朴厚道。讨论国政追求宽厚,以议论他人的过失为耻;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告发他人阴私的风俗。官员安于自己的职位,百姓乐于自己的本业,积蓄每年增加,人口渐渐繁衍。风俗教化忠实厚道,禁令法律宽松,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因此刑罚大量减少,甚至全国只审判四百起案件,有置刑法而不用的景象。六月,汉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重要。如今辛勤劳动的农民还要缴纳租税,这样本末就没有区别了,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还不完备。应当免除农民的农田租税!”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 门荫 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 制敕 。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 銮舆 幸陕,岘由商山路赴 行在 。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 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 “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 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 ”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旧唐书 ·李岘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酉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B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C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D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门荫:也称作 “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

B 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

C 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

D 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因为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B 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

C 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D 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尽数免除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

(2)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B

3 D

4 (1)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

(2)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这句话的含义是:天宝十三年 , 阴雨连绵六十余天 , 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 , 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 , 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 , 百姓唱民谣道 : “想使米粟贱 , 莫过追李岘。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天宝十三载”表时间,应断开;“京兆尹”是“归咎”的对象,不能断开;“时”引出“米贵”的事实,不能断开;“无过”强调“追李岘”,不能断开。故答案选 C

2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平时多积累。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B ,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说法有误。制敕:指皇帝的诏令。故答案选 B

3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点考向的要求,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比对选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D “尽数免除……死罪”于文无据,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李岘不提倡“一概处死”,但未提出“尽数免除”。故答案选 D

4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解答翻译试题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1) “希旨”逢迎旨意;“深刻”严峻苛刻;“惩劝”惩戒警示;“从”听从。 (2) “行诛”处死;“坚”坚定;“之”结构助词,的;“更”更改。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李岘 , 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 , 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 , 多次升任高陵令 , 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 , 所任各职政绩显著。天宝十三年 , 阴雨连绵六十余天 , 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 , 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 , 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 , 百姓唱民谣道 : “想使米粟贱 , 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乾元二年 , 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 , 军国大事 , 诸公不敢表态 , 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 , 李辅国判行军司马 , 每天在银台门处理

天下政事 , 需要决定时 , 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 , 进出都佩带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 , 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 , 皇上感悟 , 赏识李岘的正直 , 这些事情都被革除。

代宗即位 , 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 , 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京师后 , 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先例 , 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 , 当时天下多事 , 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 , 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 , 并设置榻床接待 ; 李岘任宰相后 , 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 , 人数不限。

刚收复京师时 , 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 , 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 , 上奏全部处死 ; 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 , 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当时李岘任三司使 , 坚持说 : “凡事有首恶有胁从 , 罪行有轻有重 , 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 , 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 , 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 , 只是杀掉他们首恶 , 胁从不问。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 , 许多官吏身陷贼中 , 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 , 正如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 , 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 , 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 ? 困兽犹斗 , 何况数万人呢 ! ”崔器、吕諲 , 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 , 不明大体 , 一点都不知变通。朝廷争议了数天 , 才听从了李岘的奏请 , 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 , 免去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 , 时年五十八岁。

二、名句默写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3)《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焉、省、伐、矜。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大学之道》中,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27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如下 “欲”“施”“喻”。

本卷还有19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4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5
62.5%
容易
4
16.66%
基础
1
4.16%
偏难
4
16.6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3
12.5%
名句默写
3
12.5%
选择题
5
20.83%
语言表达
1
4.16%
现代文阅读
2
8.33%
作文
2
8.33%
诗歌鉴赏
3
12.5%
名著阅读
5
20.8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物传记类
2
8.33%
历史事件类
1
4.16%
其他
3
12.5%
词语
1
4.16%
病句辨析
1
4.16%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3
12.5%
论述类文本阅读
3
12.5%
材料作文
2
8.33%
标点符号
1
4.16%
1
4.16%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2
8.33%
小说
3
12.5%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4.1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孙荣玮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