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泉州实验中学适应性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年泉州实验中学适应性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1-07-15
题号
评分
一、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⑴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⑵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⑶但见悲鸟号古木,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⑷四十三年,                                         。(辛弃疾《永遇乐》)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2)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3)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4)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二、未分类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临朐:地名;冯公: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②欹:歪斜、倾斜。:剥削。

(选自《海峰先生文集》)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在廷时无可              訾:非议

B.而其堂曰                   榜:门上的匾

C.而其土以成山               累:堆积

D.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     胜:美景

3. 下列对本文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真正的贤能大臣是没有闲暇建造别馆供自己享乐的。

B.冯溥任职时虽没什么大事值得称赞,但其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美景,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C.作者认为“士”应当有自己的追求,对于身外富贵不必羡慕。

D.本文由议论引出游历“万柳堂”一事,因“游”而“记”,借“记”而生发感慨,叙议结合,而遣词造句极为精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4分)

翻译:                                                                    

⑵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5分)

翻译: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C(榜:题写匾名)(3分)

3.B(“作者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错,作者对冯公持批评态度。)(3分)

4.1)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钱财)。(4分)

(大意1分,“穷极”、“工”、“爱惜”各1分)

 2)第三次去,凡是那园中所植养的柳树都象被斩掉了一样,没有一棵留存。(5分)

(大意1分,“三”、“其”、“焉”、“一株之存”各1分)

 [参考译文]

过去的人,富贵到了极点,就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等到建成,却不能常常住在别墅中,只是偶然去一次而已,甚至有的终身都没有去过。而能够常住在里面的人,却又无力去建造别墅。其实,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种事,只有庸俗贪卑的人,大都想用建造豪华别墅向家乡那些无知的人夸耀,使他们感到震惊。

 康熙朝的宰相、临朐人冯溥,当他在朝任职时,所做过的事既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只是他有座别墅园林在城的东南角。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园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部种的是柳树,因而题写园中的堂名为“万柳之堂”。在矮墙的外面,骑马经过的人可以望见。园中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利用园中低洼的沼地,建成了池塘,又堆积泥土,造出了假山;池塘边都长满了芦荻,云彩和池水疏落映衬,可爱极了。

 雍正初年,我刚到北京,喜欢游玩的朋友都对我介绍万柳堂的胜景。我第一次到万柳堂,还多少有些亭台水阁;第二次到那里,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已斜卧在水中了;第三次去,则凡是园中所种的柳树,都象斩过一样,没有一棵留存了。

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它总是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大概也和这个万柳堂园一样。那么士大夫如果能够自己有所领悟的话,就应该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在富贵之中的人,正应当深忧也来不及,又怎么能搜刮百姓的脂膏来建造园林呢?

2.

简答题

⑴孙夫人听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将七岁孩子阿斗,载在车中;随行带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荆州城,便来江边上船。府中人欲报时,孙夫人已到沙头镇,下在船中了。

――《三国演义》

随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⑵漆黑的夜,什么都看不见。走了不到两百步,就听到一股巨大的声音,仿佛是激流从高山上汹涌而下。两人为之振奋,停住脚步想听听水声的方向。可是,他们骤然又听到另一声巨响,把水声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特别是桑丘,本来就胆小。他们听到的是一种铁锁链有节奏的撞击声,还伴随着水的咆哮声,除了堂吉诃德,任何人听到这种声音都会毛骨悚然。

                                                      ――《堂吉诃德》

“巨响”照例引起了堂吉诃德的冒险热情,胆小的桑丘是如何阻止堂吉诃德的?天亮后,他们发现“巨响”的真相是什么?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⑴赵云知道消息后,急忙独自驾渔船追上孙夫人的船只,劝阻无果后,只得先将阿斗抢在怀里(2分);张飞巡哨得到消息,急忙带船队前来拦截,并杀了东吴壮士周善(2分),由于孙夫人执意回去探母,两人只好放走孙夫人,带回阿斗(1分)。

⑵桑丘劝堂吉诃德天亮后才去查看怪声,堂吉诃德不听。无奈之下,桑丘借给马紧肚带的机会,用缰绳把马的两只蹄子拴在一起,让堂吉诃德无法前往(3分)。天亮后,两人循声找去,结果发现巨响其实是一座破房子里的砑布机发出的(2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简单向西方学习,热衷建设高楼大厦的现象。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拢,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建筑,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创造这种独特性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却把它们忽略了。

当然,保持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并非复古,更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城市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城市,需要以文化为动力,把城市的记忆作为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一座城市,如果眼中只有外观上“先进”、“落后”之比较,而无根植“文化独特性”的创造意识,只能使这座城市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失去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讲,城市化进程其实更应当是一个城市个性化、创造化的进程。

9.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是“崭新”的,这与许多人特别是地方决策层的盲目追赶心态有关。

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教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

D.文中“城市记忆”是指城市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包括建筑和其他文化痕迹。

E.抛弃中国本土建筑传统体系而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势必花大钱却制造出新问题。

10.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11.结合全文,我们该如何保持我们城市的“魅力”?(4分)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CEC项,应是明朝出现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E 绝对化,原文只是说“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

10.(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每点1分)

11.(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致力保护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  

2)根植城市的“文化独特性”,个性化、创造性地开发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每点2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种发见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象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一个人如果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那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读书的嗜好和对食物的嗜好是一样,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个性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

B、“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这句话可以说明:好书是耐读的,重读它依然有新乐趣和新收获。

C、读书除了要选择和自己心灵相似的作家作品,还要浸润在文学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才会从书籍中获得灵魂的食粮。

D、只要有良好的读书心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可适宜读书,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

E、本文善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幽默色彩。

13.请简要概括文章所谈到关于“读书的艺术”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内容。(4分)

14.你如何看待作者说的“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是他知识发展史上的重要事情”这句话,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2AD(A“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有误,D“读书如果不是出自自然,就无法享受读书乐趣”有误。)

13.(1)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法。

2)读书要依照自己的风味或嗜好。

3)要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的作品来读。

4)读书须出其自然,只要有适宜读书的心境便读。

14.答案示例:一个人如果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最爱好的作家,那么,他与作家之间便很容易在心灵上产生联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他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浸润在作家所创设的精神世界理,更容易从书籍中吸收灵魂的粮食,从而真正达到读书成就自我的目标。(言之成理即可)

本卷还有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名句默写
1
10.0%
未分类
6
60.0%
填空题
3
3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10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