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福建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1801
2011福建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模拟1801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1-07-15
题号
评分
一、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3)人生如梦,                。(《念奴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4)吾师道也,                      ?(《师说》)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驽马十驾   东船西舫悄无言    

2)哀民生之多艰  庄生晓梦迷蝴蝶

3)一尊还酹江月  剑阁峥嵘而崔嵬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氓之蚩蚩

二、未分类 (共8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5)

考 城 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纸飞下              俄:片刻      

B、即命母寿籍            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郊野      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篆九年      摄:代理

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3分)

A、吏不言,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C ( 诸:相当于“之于” )

3B AD项两句均不能表现;C 项第一句不能表现其才干。)

4、(9分)

1)(4)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   (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方”、“顿首”“何敢”译对各1分)

2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果然母亲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卒”“营”“既”“没”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焘,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衙门的公差,手里拿着一张官府文书,牵着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走来。对他说:“请你去参加考试!”宋先生说:“主考的学台老爷没有到,怎么能突然进行考试呢?”差人也不回答,只是不断地催促他。宋先生只好勉强骑上马,跟随他去。走的路都是非常陌生的,不久,他们便来到一座城市,如同帝王所居住的京城一样。不多时,他们进入一座衙门。宫殿建筑宏伟华丽,堂上坐着十多位官员,都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其中只有关帝是认识的。衙门的殿廊下摆着桌、凳各两个,已经有一位秀才坐在那里的下位上。宋先生便与他肩并肩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和纸。一会儿,便送下有题目的卷纸来,一看上面写着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他们俩把文章做成后便呈送上去。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话,说:“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宋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我能得到这样荣耀的任命,怎么敢再三推辞呢?但我的70多岁的老母,身边无人奉养。请你们允许在她去世之后,我再听从你们的任用。”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样的人,立即指令检视他母亲的寿禄。有一位留着胡子的官吏,捧着记载人寿禄的册子看了一遍,说道:“她还有阳寿九年。”他们听后正在犹豫不决,想不出办法时,关帝说:“没有什么关系,让姓张的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于是,堂上人对宋先生说:“本应该让你立即到任的,今从仁爱孝敬之心考虑,给你九年的假,到了期限还得叫你去。”说完,又对那位秀才勉励了几句。二位先生叩头后走下殿来,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把他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做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诗忘记了,只记得中间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蜡无灯夜自明”两句。

先生骑上马后就告辞而去,当他回到乡里时,好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可是到这时,他已经是死去三天了。宋先生的母亲听到棺材里有吟呻声,便赶快把他从里面扶出来。过了好半天,宋先生才能说出话来。他打听长山那个地方,果然有姓张的这个人,已经在那天死去了。自此以后的第9年,宋先生的母亲果然到时候便死去了。料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宋先生沐浴后走进屋里也死了。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门里,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人员。丈人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他们急忙跑到宋先生乡里去打听消息,原来,宋先生已经死去了。宋先生自己记有小传,可惜战乱后没有存盘下来,这只不过是个大概吧。

2.

简答题。

(1)我可不愿意这魔鬼般的人再来找我。”甘果瓦想。于是他追上了堂・克洛德说: “等一等呀,副主教先生!你对那位姑娘――也就是我的妻子――关心,那挺好呀。你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她救出圣母院,可是你的那个计划对我绝对不适用。我刚才想到了―个好主意。假若我有办法不让自己的脖子给活结套住也能把她救出来,你说怎样?”――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想出的妙计是什么?而甘果瓦又有什么好主意?请简要概述。

答:                                                                                        

                                                                                           

(2)“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子弟尽低头。”这副对联道出关羽一生中最得意的两件事。请简述单刀会鲁肃的情节。――《三国演义》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对于觉慧的离家,觉新先是拦阻,并以家人反对及爷爷没有安葬为由;(2分)后看到觉慧的决绝,觉新表示愿意帮助觉慧去说服家人;(1分)家人没有被说服,而当看到瑞珏的哥哥写给瑞珏的挽联时,觉新内心沉痛的往事再次被勾起,他意识到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他决心一定要帮助弟弟成功。(2分)

2)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2分)但同伴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1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2分)

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D (手舞足蹈的原因是不能抑制由乐于做仁和义两方面的事所产生的快乐,“恶可已”是“怎么可以抑制”之意。)

2)两者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的思想核心” 或“礼的实质是礼”)。(1分)孟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子也讲到礼是不能离开仁而单独存在的。(2分)

【参考译文】

(一)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孟子・离娄上》

(二)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  (《论语・八佾》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感谢还有像陈子善、吴福辉这样的学者,在现代文学史料的钩沉中打捞出了东方(李君维)先生的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人们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市民生活的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我们的文学史记忆。当我们的记忆被各种意识形态或删繁就简的历史叙述控制时,最能打破控制、祛除记忆虚假性的,不啻是史料工作所发掘、所擦亮的被遗忘的事实。尤其当几位健在的作为李君维同代人、好朋友的老先生,以各种鲜活的细节带我们进入这位张爱玲传人的生活世界时,一种久违了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历史现场就恍惚再现了。不管沉默或开口,老人本身就是历史,一如尘封的纸页和文字,总能让我们呼吸到业已消逝的时光的气息。

②“半新不旧”这个词,是我读东方小说的整体感受。他使用的汉语是半新不旧的,描写的生活和人物是半新不旧的,流露出的生活哲学也是半新不旧的。这些印象自然隐含着后设者的感知距离。但在叙事话语层面,这“半新不旧”却意味着传统文化和摩登时尚所构成的一个矛盾的张力空间,其中当包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相互拮抗的文化信息。有趣的是,动于外、静于里,东方先生的文学感知方式乃典型的东方思维,并不追随动荡不安的时间步履来为故事赋形。所以,这“半新不旧”又不表现为由“旧”到“新”的过渡,反而是亦古亦今、亦中亦洋,呈一派混和、淡定甚至有点儿怡然的文化随意状态。谁说穿长袍就不能抽雪茄呢?

③这里,不妨把现代海派文学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书写做―个简略比较。例如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出生的程乃珊、陈丹燕等女作家,她们所追忆、所想象的老上海生活,和东方那一代人所亲历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观投射之强弱大概是―道美学的分水岭,一个就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写,决无什么“现代性”、“都市文化”之类的观念预设;另一个却要打听着前人的生活写,且不得不在重构和想象的过程中添加若许意愿成分――两相对照,至少文学真实性的成色就有了分殊。不难感到,无论生活还是笔调,东方都延续着传统文化的风神,而先经“文化革命”再经“西风洗礼”的后一代人下笔,传统文化的底蕴就少多了,韵味也不对了,甚至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带上点追慕昔日中产阶级神话的俗气。东方先生也写上层公馆生活,但你感觉不到有任何炫耀的地方,不会产生那种甜腻腻的感觉,读着读着,反而有一股苍凉的东西漫洇开来。这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学的东西。这种对人生的苍凉感受一旦抹去,文字格调便高下立见。王安忆的《长恨歌》之所以打动我们,在我看来,多半也是得力于弄准了王琦瑶故事的基调。

    (节选自王鸿生《动外静里说东方》)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东方(李君维)先生是张爱玲文学风格的继承者,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B、如果东方的作品没有被发掘整理,那么我们对现代文学史记忆将是残缺的,甚至是虚假的。

C、作者用“半新不旧”这个词,委婉地批评了东方小说亦古亦今、亦中亦洋的矛盾状态。

D、程乃珊、陈丹燕等女作家继承了现代海派文学的风格,表现老上海的社会生活,但经过“文化革命”和“西风洗礼”,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她们的文字中缺失了。

E、东方写上海上层公馆生活,漫洇着人生的苍凉感受,这一感受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也得到了体现,作者认为这能体现较高的文字格调。

10.根据文本,说说东方小说“半新不旧”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1.根据第③段的论述,概括说明东方那一代海派文学的作家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4分)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 C D C项作者用“半新不旧”这个词,并非“批评”,而是对东方小说的充分肯定;D项“程乃珊、陈丹燕等女作家继承了现代海派文学的风格”这一点在文中并无认可;而“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她们的文字中“少多了”,而并非“缺失了”。)(答对1项得3分,全对5分)

10.(3分)①他使用的汉语、描写的生活和人物、流露出的生活哲学都是半新不旧的;②传统文化和摩登时尚所构成的一个矛盾的张力空间,包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相互拮抗的文化信息; ③他的作品表现得亦古亦今、亦中亦洋,呈一派混和、淡定甚至有点儿怡然的文化随意状态。(每点1分)

11.(4分)①他们就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写作(1分),文学真实性强(或:作品的主观投射弱);(1分)②无论生活还是笔调都延续着传统文化的风神(1分),作品中有对“人生的苍凉感受”,文字格调高雅。(1分)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名句默写
1
8.33%
未分类
8
66.66%
填空题
2
16.66%
选择题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12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