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江苏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20574
2011江苏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20574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有人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也有人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还有人说:这个世界由无数的墙和无数的门组成。

……

请根据你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以“‘墙’与‘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难度: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6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32,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下列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现象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2.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两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典的传播呼唤合理的文化传播生态环境,从文中看,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于丹的看法)

2.①迎合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满足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②她的“解读”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渎。

3.①经典的解读者要有责任感、道德感,能严谨把握经典文本的基本精髓。②传播媒体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③读者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高处的灿烂

关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淡黄色的野菊正在绽放,蚂蚁在暗绿色的草丛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文章第一段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四段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段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以路边向日葵为中心,抓住色彩情态,运用拟人手法,动静结合,描摹景物的生机与活力;(2)突出以向日葵为主体景物的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2.①用第三段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②与第四段中真正的向日葵自由地盛开作对比,③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

3.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明证,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②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③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4.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

三、填空题 (共10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葱茏而可悦。(欧阳修《秋声赋》)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8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丰草绿缛而争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闲云潭影日悠悠

本卷还有12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7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7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5.88%
现代文阅读
2
11.76%
填空题
10
58.82%
文言文阅读
1
5.88%
选择题
3
17.64%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1
5.88%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2
11.76%
其他
8
47.05%
1
5.88%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5.88%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5.88%
病句辨析
1
5.88%
单元测试
1
5.88%
字音
1
5.88%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jiangjiahuan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