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二)
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查考试(二)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两只旧钟之间。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在走完三千二百万次后,恐怕就吃不消了!

“天啊,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动一下就行了”。

“天啊,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那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难度: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奥运传奇人物杰西·欧文斯传

    10.2秒的男子百米纪录,19年内无人问津;813的跳远纪录,沉睡长达25年之久;1980年,美国政府设立“杰西·欧文斯奖”;1984年洛杉矾奥运会开幕式上,欧文斯的外孙女吉娜·汉菲尔手持火炬跑进会场。杰西•欧文斯缔造了一个传奇,但他的传奇始终离不开那一抹神秘的“黑”。

    欧文斯1913912降生于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卅一个黑奴后裔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排行第七的他从小遭受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各种疾病的折磨,但其运动天赋却在体育课60短跑中得以发掘,他被邀请加入田径队,通过系统训练,欧文斯成为所在高中的田径明星。19岁那年,他以94的成绩跑平了100短跑世界纪录,凭借这一出色的成绩,欧文斯敲开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校门。

    运动成绩的优秀并不能让周围的人忽略欧文斯身上的“黑色”标签。1933年的美国被种族隔离制度的阴霾所笼罩。田径场上,师生为欧文斯热情呐喊;但走出田径场,欧文斯与所有黑人学生只能住在校外;外出时,他们被隔离在“黑人食宿区”。

    1935525,美国召开第十届安阿伯大学生运动会。欧文斯背部受重伤,但他仍在短短45分钟内创造了三项新的世界纪录,平了l项世界纪录;下午315分,10094,平世界纪录;十分钟后,325分,跳远8.13,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又过了九分钟,334分,220203,又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下午4点整,在220低栏这个项目上,他又成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成绩226

“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衣柜,里面装着一件体面的外套,但更多的是些互不搭配的脏旧衣服。而我,毕生的训练只为了那10秒钟。”在欧文斯看来,体育成为他的全部。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在纳粹操办下臭名昭著。希特勒想借这届奥运会大肆宣扬“雅利安人至上”的种族优越论,但可惜事与愿违。

    男子百米决赛,一名黑人运动员,像离弦利箭,首先到达终点,扩音器宣布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打破了世界纪录。但更让希特勒震惊的是,这个黑人竞囊括了一百米、二百米、跳远三块个人金牌,而且获得男子4×100接力金牌。欧文斯成为该届奥运会的头号英雄,媒体把这届奥运会称为“欧文斯运动会”。

    大失所望的希特勒看着百米金牌被一名黑人运动员轻易夺走,情绪失控,忘记了东道主首脑应有的风度,气急败坏地离场,赛后甚至回避为冠军颁奖和握手祝贺的仪式。对此,欧文斯的回答镇定自如:“我到柏林不是来跟什么人物握手的,我是来夺金的,现在我已达到目的,这就足够了!

    尽管奥运会上攻破了纳粹的种族歧视,然而,载誉归来的欧文斯却无力反抗本国潜藏的歧视目光:“当我回到美国故土,除了希特勒的那些故事,我还是得从公共汽车的后门上车,不被允许坐在前排。希特勒拒绝和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

    欧文斯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他和其他黑人运动员一样没有逃脱失业的命运:“当我带着19364枚奥运金牌回到美国,我得到前所未有的赞誉,人们纷纷邀请我参加各种活动,但没有人提供给我一份工作。”

    欧文斯的家庭还是一贫如洗,大四时他不得不退学,随后以跑步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屈辱地与汽车、摩托车赛跑,甚至为配合主办方和赛马比赛:“奥运冠军的头衔成了个负担”为了谋生,我不得不和动物赛跑。”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欧文斯的生活才渐有起色,1955年他受邀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体育运动的官员。1976年国·藤奥委会授予他银质臭林匹克勋章。五大洲20家著名报刊评选他为“本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排名仅次于球王贝利)。1980331,欧文斯因肺癌去世。

    (本文有删节)

1.文章开头就写欧文斯骄人的成绩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传奇离不开那一抹神秘的‘黑’”?

3.种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该文也涉及到了这一话题.并通过传主欧文斯之口表明了作者的看法。请结合画线句子,对其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进行评价。

4.奥林匹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欧文斯个人一生的经历,也可以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诠释。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触?请结合文章自选任一角度进行具体的阐述。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集中突出地展现欧文斯的成就,与下文欧文斯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形成鲜明对比。

  2)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2.(1)欧文斯出身于黑奴家庭;

  2)作为身份低下的黑人,欧文斯取得的成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3)取得辉煌成就的欧文斯在赛场上受到喝彩和认同,在赛场下却因为肤色受到了不公正的屈辱和歧视。

3.(1)“要知道,大部分人的生活就像一个大衣柜,里面装有一件体面的外套,但更多是些互不搭配的脏旧衣服。而我,毕生的训练只为了那10秒钟。”这句话集中展现了欧文斯的纯净的内心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看起来体面光鲜,但是内心却肮脏杂乱;欧文斯的内心纯净得只有他钟爱的体育事业。作者借此也抨击了种族隔离制度的不合理。

  2)“希特勒拒绝与我握手,但白宫总统一样拒绝和我握手。”打着民主旗号的美国总统对黑人的歧视并不比纳粹的丑行更道德,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一样的。

4.(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可以从欧文斯身上看到不卑不亢、坚强不屈、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也可以就种族歧视给欧文斯带来的不幸进行分析,可以从欧文斯最终得到承认看出奥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还可以阐释欧文斯的精神在现代奥运会上会得到怎样的继承和发扬等等。要有观点有分析,并且要结合原文,分析合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云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 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还有“双龙出水”、“月中偷桃”、“哪吒探海”等刀法,更是不可错过的享受。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搡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叫花子那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冼不煽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选自《2006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节)

1.小说以“青龙偃月刀”命名,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2.试赏析文中画线部分“宁可败走麦城也绝不背汉降魏”一句的丰富含意和精彩表现力。

3.小说以何爹给濒死的三明爹剃最后一次头结尾,这有何深意?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试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4.现代化的浪潮逐渐抽空了乡村,使带着人们昔日很多美好感情的乡村越来越破败.也带给人们很多的惋惜。小说中的何爹剃头技艺高超,有一套剃头的绝活,但生意却越来越冷清,这缘于他的“不愿趋时”和对传统的固守。你如何看待他的“固守”?请具体说明理由。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1)因为何爹用剃刀居然有三十六种刀法,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刀。

  2)因为何爹推崇关帝爷,不但赞赏关帝爷的刀上功夫,而且也学习关帝爷,为人讲信义,重感情。所以小说把何爹的剃刀比作青龙偃月刀。

2.【鉴赏评价】

  1)何爹看重自己的手艺,将其看作是至高神圣的。他坚持“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的准则,认为理发的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宁可”写出了他宁愿自己没生意也不愿降格以求的坚守。

  2)他看不惯新式美发,特别是染发,“绝不”写出了他的不改变、不随俗的坚决。

  3)因为何爹敬奉关帝爷,所以作者以“走麦城”和“背汉降魏”来写他的坚守,既突出了人物坚守信念、义气为先的性格,又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3.【分析评价】

  1)何爹和三明爹是真正的知音,增加这个情节,也为何爹的“固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2)何爹的“张飞打鼓”竟然让临终的三明爹感受到人生的极乐,这个细节描写赞叹何爹剃头绝活的高超,能给人带来享受。

  3)“最后的极乐”有双关的意义,既是写三明爹感受到的快乐,也惋惜地暗示何爹“青龙偃月刀”的结局:尽管是剃头绝活,但是也因不被现实接受行将绝世的现实。

4.【探究】答案示例:

  1)我认为他的“固守”不可取,何爹剃头技艺虽然高超,但是墨守成规(守旧),不懂与时俱进,不会将传统与新潮结合,不能够适应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的需要,因而生意一天天冷清,面临被淘汰也是自然的。

  2)我认为他的“固守”应该肯定。何爹不受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不愿趋时,不肯敷衍应付,技艺坚持精益求精,坚持守自己的信念,为人讲信义,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3)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对传统的技艺应该传承,坚守,因为还有像文中的“我”和三明爹这样的对老手艺的热爱者;另一方面也应与时俱进,既要保留传统,也更随顺新潮,满足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的需要,使两者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族称考

       “中华民族”是近代以来才有的民族学名称,但是,这个族体已存在数千年之久,其族称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大约在五千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十九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华”作为族称见之于《尚书•周书•武成》,意思是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这是初始的、狭义的内涵。而后来的“华”作为族称见于《北史·西域传》,意思是指所有的中国人。这是广义的内涵。以后,“华”’作为族称从此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

       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朝代名称,也曾经作为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唐人,见于《明史·外国真腊传》;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诸华”。“中国诸华”一语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在公元36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当时,中原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内迁各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边疆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能否居中华正统,在当时成为一个政权是否能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标准。因此,内迁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此外,也有的政权强调中华的地理内涵。居中华之地,居先王之国,理所当然为中华正统。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由长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唐律疏议》。

    当代学者普遍认为。“民族”一词,作为近代以来民族学的一个术语,是一个外来词汇,是在十九世纪末叶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此前,在中国古代汉文献中,指称人们共同体的词汇,有“人”、“民”、“族”、“家”等。这些词都单独使用。偶然也有把“民”“族”两个字连起来使用的,但那是指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复数概念,民是指目常生活中的各种群体。族是指有共同地缘或共同血缘的社会群体,“民族”二字虽然连用,但与近代以来的“民族”一词有明显差别。

    在“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近代出现的、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但如前所述,中华民族实体则是远在“中华民族”这个族称出现以前数千年就形成了的。

    从中华民族内部结构来看。数千年来,内部各族族称在不断变化。族称的演变显示出其中历史内涵的变化;一些族兴起了,一些族衰亡了,一些族迁徙了,一些族与别的族融合后改换族称了。尽管中华民族的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特别是中原政权的更迭,常常导致一些族群向边疆乃至海外迁徙;而另一些边疆族则向中原汇聚,并建立政权。但不管其内部怎样变化,中华民族本身始终是一个千年以来包容中国各族共同发展的恒久的主体。

1.下列各句对“中华民族”族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族称,“中华民族”与“华”“中华”在内涵上是有差别的。

      B.“中华民族”这个族称比“中华民族”实体的形成要早数千年。

       C.中华民族是民族学名称,泛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D.“中华民族”的族称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

2.结合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画线句子含意的一项是                                        

       A.“华”作为族称流传下来以后,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即使迁徙到海外,也叫海外华人。如果拥有其他国籍,也叫外籍华裔。

       B.在“华”的族称形成之后,历史上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朝代名称,也曾经作为华人的别称流传,如秦人、唐人,甚至于契丹在北方声名远播后,也成了华人的别称。

       C.公元36世纪,边疆各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

       D.至十九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人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狭义的族称“华”指先圣王的后代,即远古社会的贵族,后来它广义的内涵是指所有的中国人,现在“华”成为约定俗成的对全体中国人的称呼。

       B.“中国诸华”是“中华”一词的最早源头,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正式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由长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唐律疏议》。

       C.在中国古代汉文献中,指称人们共同体的词汇“人”“民”“族”“家”与近代以来的“民族”一词有明显的差别。

       D.作为一个民族学词汇,“中华民族”这个族称是一个在近代才出现的、相对于外国民族而言的概念。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A项,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见第二段。B项,中华民族实体比中华民族族称早数前年,见倒数第二段。C项,整合一、二两段可知。D项,“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代时代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见第三段。

2D  A项,即使人迁徙到海外,但其族体并未改变,还在中国。B项,族称有变化,但定居于中国领土的民族实体未变。C项,见第五段。D项。只是说明了“中华民族”这个族称产生的时间,没有涉及到画线句子中“变”与“不变”的关系。见最后一段。应为族体(中华民族本身)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主体。

3B  A项,见第三段。B项,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而非“中国诸华”。C项,见倒数第三段。D项,见倒数第二段。

三、填空题 (共1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李老师是某校心理咨询室的一位老师,临近高考,好多同学都愿意通过电话与她交流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以下是李老师在心理咨询室与一位学生电话交谈的内容,请你根据李老师的话推断这位学生的提问,并补充出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李老师:我就是。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李老师:什么问题,你说吧。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

李老师:别着急,有时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服,这很好,我想还是我们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您好!我找李老师。(2)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

3)我这几天上课老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我虽然尽力克服,还是没能改变,心里很着急。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4.54%
现代文阅读
3
13.63%
填空题
11
50.0%
选择题
5
22.72%
语言表达
2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2
9.09%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3
13.6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4.54%
扩展语句
1
4.54%
其他
8
36.36%
1
4.54%
病句辨析
1
4.54%
单元测试
1
4.54%
词语
1
4.54%
字形
1
4.54%
字音
1
4.54%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4.5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廖囯全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