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河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73706
2016河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7370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5-09-29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雄浑之美

俞汝捷

    在昔人眼中,“雄浑”作为一种风格,或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几乎是高不可攀的。《诗品皋解》曾说:“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足以当之。”范围小得可怜。西方美学中有个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叫做“崇高”,按照康德的见解,艺术领域并不存在“崇高”;它,仅仅表现在自然界。然而,前一种至少遗漏了词中的苏辛,忘却了屈原、陆游;就后一种而论,既然艺术是生活(包括自然界)的再现,生活中可以有崇高,艺术何以独无?不过,康德对崇高现象的分析仍有精到之处。根据他的分析,崇高引起的感觉和通常所说的美感很不一样。它不是那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是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崇高的事物以其巨大的威力常常显得很可怕,但又并不是加害于人,所以结果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就不是恐惧,而是勇气和自豪。雄浑之美怕也就是这么回事。

    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结在一起;而在形式上往往与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前者,使人在惊心动魄的斗争面前对正义的力量、高尚的精神肃然起敬;后者,则使人好像面临巍峨的大厦而慨然兴叹。

    雨果的《九三年》很雄浑,这是因为它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的生死决战为题材,既写了人与自然的搏斗,更写了人与人的较量,其中更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色彩。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则不然,它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场面,而以音乐般的气氛和情绪取胜。它也写冲突,却并非战争中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是一个具有崇高心灵的音乐家与庸俗环境的对抗以及他自己内心经历的斗争。作者崇拜贝多芬,他的作品也同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一样,表现着这样一种进程: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小说描写克里斯朵夫艰难奋斗的一生,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量的”和“力量的”两种。“数量的崇高”系指体积的无限大。虽然他把崇高局限于自然界,但艺术中同样存在一个“体积”问题。宏伟的结构本身就使人感到壮美和雄浑。譬如,西欧美术史上,没有哪个画家能比米开朗琪罗更雄浑,而米氏的壁画名作《创世纪》之所以令人起庄严雄伟之感,显然与其巨大而辉煌的结构分不开。

    对于大部头长篇小说来说,宏伟的结构更是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法俄战争为背景,它的结构宏大而又严密,反映的社会生活极其广阔,而且布下好几条爱情线索。但所有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地与战事交织在一起,人生的悲欢离合无不与战场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

    历来人们对雄浑或崇高的具体解释也许纷纭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它是一种高格调、高境界 (节选自《小说24美》)

1.下列关于小说的雄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的雄浑在内容上总是要借助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来实现,正义的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突显,激起人们的敬意。

    B.小说的雄浑在形式上往往与小说宏伟的结构密切相关,宏伟的结构本身就使人感到 壮美和雄浑,宏伟的结构是大部头长篇小说通向雄浑的必由之路。

    C.小说的雄浑通过宏大的创作体现出来,《九三年》,主要以宏阔的题材取胜,《战争与和平》,则不但有宏阔的题材,而且有宏伟的结构。

    D.小说的雄浑是雄浑的一种具体表现,现在人们对雄浑和崇高的解释趋于一致,即人们都认为雄浑和崇高都是艺术上的高格调、高境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昔时人们认为雄浑是一种极高的风格或一种极高的美的表现形态,因此,他们认同的达到雄浑境界者寥寥无几。

    B.西方美学中与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是崇高”,只是康德认为“崇高”只表现在自然界,而不存在于艺术领域。

    C.美感会带给人一种直接的单纯的快感,而崇高带给人的却是一种生命力暂时受到阻遏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

    D崇高的事物显示出巨大的威力,能在人们心中唤起勇气和自豪,人们感受到的这种美,其实就是雄浑之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有助于解读雄浑雄浑境界甚高,它存在于艺术领域,但是这一点正是崇高不具备的。

    B.《约翰·克里斯朵夫》是雄浑的,作品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一步一步将读者引向雄浑高远之境。

    C.雄浑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中,西欧最雄浑的画家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壁画《创世纪》,结构巨大而辉煌,给人以庄严雄伟之感。

    D.作家创作的大部头长篇小说,只要结构宏大,触及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人生万象,展现人生悲欢离合,就能达到雄浑境界。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现在人们对雄浑和崇高的解释趋于一致,不符合最后一段有一点是共同的的意思。)

    2D(原文雄浑之美怕也就是这么回事,说的是雄浑之美与崇高之美应该类似,但不能把二者视为相同,其实上文也说“崇高”是和“雄浑”比较相近的范畴。)

    3CA“这一点却是崇高不具备的表述错误。根据第一段艺术何以独无?可知崇高也可以存在于艺术领域。C“以贝多芬及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为主要表现对象表述错误,原文意思是,“作品也同贝多芬的英雄性乐曲一样”,表现着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样一种进程。D“只要…………”说得过于绝对,这里的条件不完备,还须具备比如内容上要与一种严重的社会冲突或人与自然的冲突联结在一起等条件。)

2.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图书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全国图书流通环节积压的名人传记类图书已近1亿册,名人出书正逐渐成为明日黄花

     B.雄伟高大的建筑、鳞次栉比的街道是城市美丽的外表,而四通八达、通畅无阻的雨污管道堪称城市的经脉

     C.没有听证制度时,百姓期待着听证制度的呱呱坠地;一旦有了听证制度,百姓又希望听证会的召开能够公正公平和透明。

     D.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梅雨季节,但是在公司总部的正确决策下,在广大建筑工人的齐心协作下,这座地标建筑将要计日程功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5.(3分)B.(A.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B.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C.呱呱坠地:指婴儿出生,比喻新生事物问世。D.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3.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俄两国将推动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转向联合研发与生产,促使贸易结构从重点以能源资源为主转向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等。

    B.对于广大出租车司机来说,上交给出租车管理公司的运营管理费、税费等费用偏多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C.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将景区门票当做聚宝盆,因此近年来景区门票阶格上涨屡遭诟病,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D.有专家指出,通过退休年龄的延长,养老保障资金短缺可以逐步解决,并最终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6.(3分)BA语义重复,把“重点”去掉。C.不构成因果关系D.主谓搭配不当,应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可以逐步解决”。)

4.

17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所谓“盛世”,这个概念是有标准的。                                     

在中国历史上,                                   

     ① 盛世,是指长时间的持续繁荣,灿然文治,赫赫武功

     ② 按严格的标准,只有两个盛世,即盛唐与康乾盛世

     ③世者,世纪也,也就是一个百年

     ④ 按宽泛的标准,则还可以加上汉代的文景之治与武帝前期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6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B     选项中①③相对,都是解释“盛世”的含义;②④一组,解释不同标准下的盛世;再按逻辑顺序排列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5.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B、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5分)

2)、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5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 (3)A(过:造访。)

5. (3)B(“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仁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6. (3)A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7.1(5)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

2(5)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三、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填空题
1
9.09%
现代文阅读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9.09%
压缩语段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左敬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