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湖北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2198
2016湖北高一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82198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4-01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名(yuán)  郁           染(jiān)     如椽之笔

B.废          死          船(fǎng)     契阔谈宴

C.缪          贯           肆业(yì)       道义相勖

D.形          禄(gān)    沌(hùn)   流觞曲水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6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题干问“下列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读音”“ 字形”,本题中的字音全部正确,字形有错误:B.项,靡废——靡费;C项藉贯——籍贯。

2.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德国队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捷克队兴许还能一鼓作气冲破德国战车的钢铁后防,而这样的结局是荷兰队        的。

②阿富汗冲突局势在各方的协调下有所好转,停火协议已经签定;但能否真正实现和平,大家        

③农村经济凋敝,促使很多男性壮劳力前往城市打工,而为了节约车费,节假日他们也往往不愿返乡,妻子儿女只能        

A.拭目以待  翘首以待  望穿秋水    B.翘首以待   拭目以待   望穿秋水

C.拭目以待  望穿秋水  翘首以待    D.翘首以待   望穿秋水   拭目以待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2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拭目以待:拭,擦;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第一句中说“,捷克队兴许还能一鼓作气冲破德国战车的钢铁后防”这里表现的是殷切盼望的结局,应使用“翘首以待”;第二句中,是想表达“但能否真正实现和平”指对和平的期望很迫切,应使用“拭目以待”;第三句中,“妻子儿女” 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应使用“望穿秋水”。

3.

下列诗句中,使用的用典修辞手法一组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0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4.

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从《人物志》到《世说新语》,这一特点愈来愈明显。《世说新语》津津有味地论述着那么多的传闻逸事,                                  ,更多的倒是手执拂尘、口吐玄言、扪虱而谈、辩才无碍的行为。重点展示的是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美如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的内在的智慧和品格。

A.其中并不都是功臣名将们的赫赫战功或忠臣义士的烈烈操守

B.不仅是评议功臣名将们的赫赫战功或褒扬忠臣义士的烈烈操守

C.其中并不都是赫赫战功的功臣名将或烈烈操守的忠臣义士

D.不仅是对功臣名将战功或忠臣义士操守的评议,也是对他们智慧品格的褒扬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0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语句环境,根据上文空白处要扣住“传闻逸事”,根据后文,要填写与“内在智慧和品格”不同的道德操守方面的内容。

5.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小题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题干“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 ‘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关键“和”,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从原文第一座自然段知道,“和”的文化思想的核心是有“中和”“融和”,可以梳理概括出中华本土饮食应该是接受和消融了外来饮食之后才能体现出这一文化思想的。选项ABD分别从肉食、亚洲其他地区的饮食和从非洲引入的芝麻等三个侧面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和”的思想。而C项的意思是中华饮食本土特性的根本,属于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基础,但不能体现中华饮食中“和”的文化思想——“中和”“融和”。依据题干,就应该选C。

【小题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BC三个选项在原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中“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意思是在南北朝时期,“胡床”“貊盘”两种食具在中原地区被大范围推广。这与原文南北朝时期这两种食具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的意思看似接近,其实不然。因为原文中至于大范围推广的时间没有明确依据,显然是偷换了概念。依据题干,选择D。

【小题3】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BC三个选项在原文中都有依据。而D项中的“因”——“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与“果”——“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关系与原文中的“因”——“中华饮食并不会失去自我”与“果”——“被世界各国认可”不相符合,其中因果关系中的“因”被偷换,因果关系也就不能成立。依据题干,选择D。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1.66%
文言文阅读
2
16.66%
现代文阅读
1
8.33%
填空题
1
8.33%
语言表达
2
16.66%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8.33%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散文类
2
16.66%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图文转换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榟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