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6河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7217
2016河北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8721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07-0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C.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经典歌曲《与主同行》编舞并参与领舞的人是长袖善舞、身姿妙曼的孟加拉裔舞蹈家。

D.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遗憾的是,近年来,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望文生义,该词与入室行窃无关。B项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贬义词褒用。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也比喻见解深刻。此处用到了后一个义项,正确。D项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与句子要表达的语意不符。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对象错配,如本题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处望文生义,该词与入室行窃无关。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房价与买房限购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以河北燕郊作为“睡城”。为了能挤上公交车,上班不迟到,他们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出门,奔波在“朝五晚九”的上下班路上。

B.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

C.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

D.中央要求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进企业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递近关系颠倒了,应是“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B项不当否定,应删去“不要”D项缺少宾语,应在“结算”后加上“机制”。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结构混乱是课标卷必考点额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否定不当,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如本题B项不当否定,应删去“不要”。 每个句子成份和词语在句子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如果安排不当,就影响句意的表达和理解。如A项递近关系颠倒了,应是“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

3.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十月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① 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

② 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

③ 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

④ 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

⑤ 遇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

⑥ 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

A.①②⑥⑤④③    

B.①④⑤②③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③④⑥⑤①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0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由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可知⑤④的顺序;由石阶在向阳山坡上,人受暴晒可知②⑥的顺序;由题干最后一句“像背着火炉在走”,可知最后一空为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由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可知⑤④的顺序;由石阶在向阳山坡上,人受暴晒可知②⑥的顺序;由题干最后一句“像背着火炉在走”,可知最后一空为⑥。

4.

现代文阅读

我不怕转基因

①作为一个积极支持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人,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像转基因食物这样“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确认”的食物,你敢吃吗?我的回答是:只要是上市的食物,我根本不考虑是不是转基因的,只要好吃便宜我就吃。美国的食物除非特别说明,默认都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而那些贴着“非转基因”标签的,一是贵,二是也说不清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是一贯敬而远之。算起来,我吃转基因食物快10年了。

②其实,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最担心的还是“这东西会不会不安全”。我的专业知识告诉我:“绝对安全”的食物根本就不存在,相对于传统食物,转基因食物“有害”的可能性不会更高。在某些方面,它的安全风险甚至较低。

③对于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的转基因水稻,最常见的疑问是:“虫子吃了会死,难道对人不会有害么?”与传统水稻相比,目前的转基因水稻不过是转入了一个Bt基因而已。Bt基因的作用就是表达出一种蛋白质,而这种蛋白质对于害虫来说是毒药。它之所以能够毒死害虫,是因为昆虫吃下去之后,能与昆虫体内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毒性,杀死昆虫。所以 ,Bt基因是否“有毒”,不是由自身决定,还取决于相应受体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Bt蛋白相当于“虎符”的一半,而动物体内的受体是“虎符”的另一半,只有两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对于人体来说,受体这一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Bt蛋白质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毒性”。 实际上,用细菌生产出Bt蛋白,作为农药喷洒到农作物上的做法,已用了几十年,而且是作为一种“无公害”的“绿色农药”来使用的。转基因不过是让这种“绿色农药”的生产直接在植物体内进行而已。

④还有人担心,这种“非自然”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会不会产生其他的有害作用。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所有蛋白质被人吃了之后,基本上都会被分解成单个的氨基酸,而来自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都是一样的,只有一小部分没有分解完全的蛋白质片段,可能在肠道内引发人体的过度免疫反应,从而导致过敏。在我们传统食物中,很多都能够导致过敏,比如花生、面粉、大豆、牛奶、鸡蛋、海鲜等。转基因作物开发的规则之一,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从这个角度讲,转基因的作物是更安全的。

⑤还有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水稻中的Bt基因会不会转移到人体中。虽然从逻辑上我们不能说“不可能”,但是想想科学家们要费多大的气力、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把一个基因转到另一种作物中,就不难理解:大米中的Bt基因要想转移到人体中,跟随手一箭射中了月亮差不多。同时Bt基因已经整合到了水稻中,它转移到人体中的机会——即使有也不会比其他基因更高。如果Bt基因转移到人体,那么其他食物所含有的形形色色的基因,也会有同样的机会转移到人体。既然我们不相信吃了猪肉会有猪的基因转移到我们的身体中,又怎么会相信大米中的基因就可以?

因为微生物中的基因转移要容易一些,所以从理论上说,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再一次地,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中有各种各样的基因,BT基因转移到菌群中的可能性并不会比其他的基因更高。而那些其他的基因,也不乏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功能明确、容易追踪的BT基因,也就不会比那些我们未知的基因更加“危险”。

⑦转基因作物的开发与推广,除了作为食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受到其他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等。但是,就作为食物的转基因作物来说,只要被批准上市了,就没有什么不能吃的。(摘自2011年5月19日《广州日报》)

4.下列各项中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物的研发动机是满足人类对品种改良的需求,但其作为相对新生的食物,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确认,食用转基因食物当然存在风险。

B.转基因水稻主要转入了一个BT基因,BT基因实质上就是一种蛋白质,BT基因对虫子因“虎符效应而中毒,对人体则因无受体配合而无毒。

C.转基因水稻中新转入的BT基因功能相对明确,比较容易追踪,即便转移到人体内,应不会出现什么实际危险。

D.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应辩证看待。与传统食物相比,从专业角度分析,其安全风险相对较小。

5.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基因食物对许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对此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感可以理解。

B.转基因作物如果能避免从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则可以成功避免相关的人类过敏反应。

C.转基因食物的开发与推广受诸多因素影响,但从安全性角度而言,我们无需杞人忧天。

D.传统食品不见得比转基因食物安全。因为传统育种技术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所以我们无法预知其制成的食品的安全性。

6.近来,转基因的话题变得异常火爆,很多人恐惧,作者则力挺,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预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并简述理由。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B

6.【答案示例1】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它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相信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认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收的。

【答案示例2】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虽然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但毕竟它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因而很难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解说不正确,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查找对应,对比分析,检测验证。D 项根据文本第六节内容“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知,BT基因如果转移到人体会影响菌群的正常形态,当然存在危险。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D 项根据文本第六节内容“Bt基因有可能转移到人体内的菌群中,从而影响到菌群的正常形态。这种担心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知,BT基因如果转移到人体会影响菌群的正常形态,当然存在危险。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不是所有的传统育种技术都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只有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之类才有可能。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根据文意第四段内容“就是避免从这些可能含有过敏原的物种中寻找被转基因。而且,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转进去的基因是明确的,很容易跟踪它会不会引起过敏。而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让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这样产生的突变基因是未知的,我们很难跟踪它表达出来的蛋白质,也就无法知道它是否会引起过敏”可知,B项不是所有的传统育种技术都会使作物中产生不可知的突变基因,只有某些“传统育种技术”比如诱导突变筛选之类才有可能。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谈谈预测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启示。注意观点要明确,结合文本谈。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分析文本内容,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本题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足够验证,它的发展也受环境、政治、经济、伦理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它产量高,价格低,少虫害,少污染,更安全,更环保,能满足人类对食品的各种特定需要,相信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认同度的提高而被更多的人所接收的。本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

C.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D.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E.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8.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9.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10.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8.①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②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③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

9.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

10.

示例一:学问与乐趣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②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③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考生结合自身实际阐释也可)

示例二:藏与散①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②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③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④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A项应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D项文中是“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B项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如本题D项文中是“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B项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从研究民俗方面;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人处世方面等作答。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如本题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在为人处世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

9.

试题分析:真实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分析“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和“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是否矛盾,首先分别理解两句话的内涵,然后分析是否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不矛盾。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文意分析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分别理解句子的内涵,分析内涵的时候要结合文本材料,如本题“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意思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所以并不矛盾。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用文中的事例进行说明,然后谈对自己的看法。学问与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索过程;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阐释。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文本的内容,本题理解“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选择一组,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如藏与散: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然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8.18%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可心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