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同步练习93209
2017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同步练习93209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6-11-22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énɡ)角    diǎn   zǔ)上肉     毁家shū)难

Bqǐ)首      kāi)油    xiá)子    (ɡū)呱坠地

Cmái)怨     zhōu   shā)风景    jū)不前

Dkuánɡ)语   jiàn)越   jié)骨眼    zhuó)发难数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A腼腆(diǎn)中的“腆”读tiǎnC.埋(mái)怨中的“埋”读mánD节(jié) 骨眼中的“节”读jiē考查形声字里的易错读音,字形多为同音异形字或同音形近字,需平时分类识记,辅以练习。建议大家做好笔记整理,将自己记错,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出错的字音字形分类整理下来。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        。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       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         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捉摸不透    体谅    踩踏

C.捉摸不透    体察    作践    

D.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1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处,不可理喻,贬义词,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不合语境,望文生义了。第二处,体察,指体会、省思;考察。意思就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要善解人意。语境对象是世界,因此选“体察”。 踩踏,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因聚集在某处的人群过度拥挤,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混乱场面。作践,糟蹋;浪费。第三处并非真正的踩踏动作,而是有轻视之意。因此选C。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词语辨析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

3.看表达侧重

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二)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

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三)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

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

B.中国股市开年横尸遍野,内在原因仍是因为经济基本面不尽如人意。中国经济多项指标出炉后,仍然呈现非常不景气状态。

C.各级纪委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把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纪情况的监督检查。

D.法国巴黎暴恐事件和多名犯罪嫌疑人集体涉案事件的发生,中东难民群体在欧洲社会的形象遭遇重大危机。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汉服是……风貌特色主宾不搭配,应将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改为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汉民族风貌特色的传统服装体系B项,句式杂糅,应将内在原因仍是因为中的因为去掉;D项,中途易辙,应在中东难民群体前加字。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根据前后照应的原则,采用排除法。由“双向承认”排除D项,由“宽容礼让、平等开放,排除A项。由“认识”和“了解”的认识程度,排除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集义所生就是有理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礼的精神是,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钩党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提高和责任的加重。

(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

B.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指敢作敢为,指有所不为,对统治者有利。

C.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人们论气节,大概总是从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谈起。

D.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对统治者有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

B气节中的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

C.宋朝太学生集体请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它们依靠的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

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的表现。

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

C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而死;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

D.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1)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从文章的全局出发,把握文章的思路,归纳文中作者表达的主要看法,从而概括文章的主旨。文章先指出气节的内容、作用,再讲”“的具体表现与价值取向的不同,因此,B项概括最为全面。ACD三项都是概括了文章某方面的内容,都不够全面。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错,原文说的是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解答此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然后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加以翻译,和选项内容加以比较,看看是否有不同之处。难度不大,考的其实是考生的细心和耐心。通常会有因果关系推断失当,时间错位,对象不当,关键词故意翻译错等错误类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45.45%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2
18.18%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2
18.18%
病句辨析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杨争光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