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西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8285
2017山西高中语文月考试卷98285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3-26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的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      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说什么都晚了。

A.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B.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积羽沉舟: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事物积累多了,也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积重:积习深重)。积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第一句中“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应该与“积重难返”相匹配。第二句中“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强调积少成多,应该用“积沙成塔”。第三句根据“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应该用“积羽沉舟”,故选D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需要理念上的认同,                                    。逐步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

①在衣着的选择和穿用上,在一日三餐的制作和食用中,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都要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理念

②什么是绿色的生活方式?就是要爱护自然和生命、崇尚节约、提倡再生利用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通过示范,让人们明白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

④其次,需要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⑤以自身主动参与和践行,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新方式

⑥要引导人们自觉在生活细节上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⑥③⑤②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④⑤③①⑥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5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这段话主要谈如何使“生活方式绿色化”,先说理念上的认同,再说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最后强调要让这种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化的主流选择。沿着这个思路排列顺序,自然能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没有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在官场有一定的人脉,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乡绅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里”字从田从土,即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从事农业的人群,不像游牧民族或商业人群那样四处行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 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蜀中司马胜之,辞官不做,“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华阳国志》卷十一)。宋吕大防兄弟四人,大防曾为尚书右丞,大钓嘉佑进士,大忠曾为河北转运判官,大临曾为秘书省正字,都曾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有人对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作过统计,发现乡村多于城市。这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在城市安置家眷。这种单向流动,在民国时期曾使一批有志之士深为担忧,而为乡村重建作过呼吁。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高潮,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

乡绅群体的消失,使乡村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凝聚力也随之消失。对于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虽然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和有理想的革命者,其初皆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但面临自己最后归宿选择时,在城市良好的医疗条件保障下安享晚年,成了他们最合理的生活选择。“叶落归根”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使他们失了“根”的记忆,而殊不知他们的选择,比之自己曾经批判过的“封建士大夫”,显得是多么卑微!于此,我不得不礼敬中国传统的乡绅,磬折于他们“归根”的壮举与高尚精神!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当代人联想的贫穷落后的印象可能不同,传统中国乡村在古代文人及乡村耆旧的心中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

B.如果从读书人数量上来说,中国当代农村远远多于古代农村,却失去了从前的典雅与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和精神追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C.被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信奉的“叶落归根”的信念在周代就已出现,这一点从很多经典正史、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D.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蓝田《吕氏乡约》出自乡绅之手,南宋朱熹又作了修改,更有利于其传播,乡约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绅”就是士大夫居乡者,由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和未能出仕的读书人组成的“乡绅”群体,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质。

B.“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乡绅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

C.“恃田而食,恃土而居” 作为农业型经济社会特征,由字从田从土的文字现象即可看出,把村落称“里”自周代开始。

D.《华阳国志》中记录的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择选诸生,教授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根据有关统计,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乡村多于城市。

B.虽有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但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使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了还乡的热情,飘于城市不思归,失去了根的记忆。

C.到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的命运便急剧直下,乡绅的消失可以归咎于社会近代化变革中“工业文明”的冲击及这场变革对传统价值观的摧毁。

D.“叶落归根 ”的传统价值观被彻底抛弃,长期的城市生活,让近代出现的新型知识群体及有理想的革命者丧失了“根”的记忆。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C

4D

5B

【解析】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C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三段末及第四段第一句可以看出,原文表述的意思是很多资料印证官僚告老还乡,叶落归根,而非印证这一信念在周代就已出现。

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D项结合文本第四段信息内容“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可知,信息错位,朱云的例子选自《后汉书》。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强加因果,原文第五段,“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打破格局不是官员们选择的直接原因。“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周庄人在商场风生水起时,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后花园,不仅让精神得到很好的憩息,也追求到了富甲一方的财富。

B.“余额宝”之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骄傲,它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有深厚的精神涵养和审美情趣,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品味汉字的间架结构,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安静气息抵达内心。

D.《欧盟观察家》称,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令欧盟决策层出现严重分裂的难题。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项递进关系倒置,“不仅”“也”后边的内容互换。B项句式杂糅,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C项搭配不当,“深厚”不能与“审美情趣”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可谓是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他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媲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8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E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翻译家许钧的话说明他虽公开和许渊冲唱过反调,但并不影响他对许渊冲的认可。

2)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在何处。

3)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4)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答案:B3分,E2分,C1分,AD不得分。

2) ①他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坚持翻译“优势论”,不拘于原作,讲求再创造。②他在翻译圈里“独树一帜”。他个性率性、张扬,重视感情,又难谙人情。 ③虽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他在中国诗词翻译的成就上得到国内外公认。诗词曲译成英文,实为第一,功力过人,被誉为“诗译 英法唯一人”。④他的成功,居然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3)①有创新精神。(翻译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不畏他人质疑与诟病。)②有忘我的精神,专注而执着。(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③良好教育和大师教导,奠定了他的文化根基和翻译准则。(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④淡泊名利,热爱并执着于自己的翻译事业。(“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⑤工作投入而有规律。(作息像钟表一样。)⑥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

4)观点: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许渊冲虽年过九旬仍执著进取、坚持作为的积极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许先生的欣赏和肯定。(2分)①许渊冲93岁获奖,虽比同学杨振宁、王希季都晚很多年,但发言时激情澎湃,声如洪钟,中气十足,体现其老而弥坚的乐观精神。(2分)②许渊冲晚年勤奋译著,坚持不懈。有时深夜也会坐起,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体现其积极作为的进取精神。(2分)③许渊冲晚年常看《参考消息》《海峡两岸》,关注时事。这种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其耄耋之年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C项“并不在乎”说法不严谨;A项“直到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错,早已得到公认;D项是“写信”请教。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注意从文本中“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内外公认。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从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角度考查对传记的分析概括。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从“挨批斗时,再苦再累,一译诗,眼里只有翻译;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和受到朱光潜、钱钟书的影响;“北极光”奖杯束之高阁;作息像钟表一样;关注《参考消息》和《海峡两岸》,时刻怀揣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焦虑。”等几个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考生可结合原文先归纳出许渊冲的主要功绩和与他人比较的内容等,再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注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名句默写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6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