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届江西南通如东县等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2017届江西南通如东县等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09-1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7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以学术文化或文学为名的哄闹,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有所    。在他看来,当今的文化和书籍崇拜是商业垄断和精神规训合力制造的偶像崇拜。表面上读书做学问    ,其实全民抱着电视收看文化节目的现象乃是    的文化奴役,确切地说是被人为制造的应景文化、快餐文化、伪经典、伪高雅、伪博学、伪文化所奴役。

A.质疑  风靡一时  名副其实

B.质疑  蔚然成风  货真价实

C.置疑  风靡一时  货真价实

D.置疑  蔚然成风  名副其实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6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如,不可置疑、无可置疑。质疑的区别在于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第一处空格前“有所”并无否定意,因而选用“质疑”。风靡一时: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词义内容含有时效性,强调曾经在某段时间内流行,如今程度略有降低或者已经不同往日。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不可用于贬义。强调的是已形成好风气。第二处空格的语境是“表面上读书做学问”,首先语境中的“读书做学问”这件事本是一种好风气, “表面上”已含有对后面现象的否定,意为实际上并非如此好。因而应该选用“蔚然成风”。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货真价实,货物质地优良,价钱公道。原是旧时商业用语,用以招徕生意。引申为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第三处不涉及名声的问题。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词语辨析题提供的通常是一组近义词,因为相近所以容易混,做该种题型,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能理解提供的词语含义并找到区别点,即同中求异;近义词可以从多角度辨析,比如感情的褒贬,词义的轻重,范围大小,使用对象,语法功能,习惯用法等。二是能敏感地捕捉语境,找到语境要表达的侧重点。比如该题中,第一组“置疑”,多和否定词连用,语境“有所”是对该动词表示肯定。第二组“风靡一时”,通常是评价过去的事情,如今程度略有降低或者已经不同往日。如,“ 喇叭裤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使用范围有时效性。蔚然成风强调已形成良好的风气,褒义词。语境“表面上”后面当然跟的好现象,这个词本身已含否定之义,与教授的态度一致。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

B.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机器人阿尔法狗41大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让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C.梁金辉临危受命,成为古井集团的掌舵者。他注重市场需求,拒绝盲目跟风,以独特的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营销方式盘活了销售困境。

D.李克强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难度:
知识点:标点符号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B.“担心……是否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不合逻辑。C.“盘活……困境”,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应在“相关……”前补上“对”。不合逻辑的类型有:概念不清,分类不当,自相矛盾。概念不清主要指对对事物定位不清,不准,不对。例(1)故宫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这里“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名胜古迹这个概念范畴。例(2)他上午买了水果、文具、洗脸盆和生活用品。这里“洗脸盆和生活用品”分类不当,生活用品包括洗胀脸盆。例(3)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新出土”和“两千年前”时间上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的类型有: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精神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动宾搭配不当,如:学校要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主宾搭配不当,如:北京的五月是个美丽的地方。修饰词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如:他有一双聪明灵活的手。成分残缺的类型有,主语残缺,如: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谓语残缺,如:在学校检查中,我们要积极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宾语残缺,他承担了晚会主持。介词残缺,如:会议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3.

3.根据语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              。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       。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①②④⑤③    B.④②①⑤③    C.②③④①⑤    D.④③①⑤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1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能力。做该种题型首先要通读题目提供的材料,要瞻前顾后,有语境意识,捕捉顺应话题的角度和思路,抓住关键词来考虑句子之间的衔接。第一处空格前,强调“文的自觉”这一概念,④“表现着这个自觉”紧承前文。③句中的“它们”指代④中的 “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故放在④后。第三处空格前谈论“中国造型艺术的线”, ①引用康德的话来表达对线条审美功能的肯定。因而放在该处。第四处空格前强调是从“中国古代”的角度看“这一点”(线的功能),⑤紧承前文,从理论上阐述。②以书法为例来强调中国所独有的“线的艺术”,应放在⑤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比如题中的④③,⑤②联系紧密。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比如,题中的④句“这个自觉”就指代空格前文中的“文的自觉”这一概念。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4.

4.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抒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A.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难度:
知识点:修辞格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中借“月”抒发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该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古人在诗词中常会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久之,某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可能会相对固定,比如猿啼哀伤凄凉,诗人常以猿啼来表达伤感悲情。诗句如: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噭噭夜猿啼。郦道元《三峡》: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但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传达的情感可能会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古人常借月来传达思念之情,因情况不同,思念的对象也不同,如本题。有借月表达游子思乡,有借月表达思妇怀人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咏借月来表达与心上人离别的深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在意象分析法的运用中,我们要做这样几件事:一是认识意象,知道什么是意象,意象于诗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二是学习分析意象,评论意象.先抓意象,其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与意义,既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即将既相关又各自独立的多个意象并列一一展现)、融合(即意象间的交汇与结合)、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现,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流动(指诗歌意象流动变化,表现丰富思想感情)、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三是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梳理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如杜鹃在“杜鹃啼血猿哀鸣”中表忧愁,在“杜宇一声 春晓”中表欢快与希望.二是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如同是表离情别绪,有杨柳(“昔我往矣,扬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晓风残月(“扬柳岸晓风残月”)等.

5.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偏远之何伤。”中国历史上,从来就不乏像屈原这样置个人成败利钝于不顾,执着一念,勇往直前的志士仁人。

B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时代的召唤前,青葱少年当志存千里,自强不息,为开创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发展之基。

C.“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人生在世,惟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才能真正拥抱一份随缘自适、泰然自得的洒脱与从容。

D.“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俗世红尘中的我们与其喟叹年华匆匆,不如珍惜现有的光阴,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8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理解诗句的情感比较灵活,做该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所引用诗句的意思,所表达的情感,否则做题只能乱猜测。理解了意思后,还要结合语境,看语境表达的是何种情感,何种观点态度,与所引用诗句是否致。如C项中“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是欧阳修《戏答元珍》中的诗句。欧阳修和丁元珍都曾在洛阳做过官,但如今都在远离繁华京都的荒凉偏远的地方做官。诗人自作宽解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前途充满乐观的信念。传达的是失意的希望,和语境中以淡然心态看待人生得失不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该种题型实为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而古诗词因语言表达形式与现代汉语不同,多用意象,或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借典故表达情感态度。因而考生如果平时对诗词不多品读赏析,多积累,很难一下子把握诗句的情感。理解诗句的情感,可以从所写之景之物入手分析,抓住景或物所具有的情感色彩来体悟。当然,如果诗句中有直接抒情的词句,理解的难度又会降低。比如选项中的A项中的“余心之端直”“何伤”“偏远”传达的是不顾个人顺境还是逆境,都勇往直前的精神。C“拏云”犹凌云,写少年当壮志在胸,无所畏惧。D“流光容易把人抛”强调时光匆匆流逝。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4
93.33%
基础
1
6.6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7
46.66%
现代文阅读
3
20.0%
文言文阅读
2
13.33%
语言表达
2
13.33%
填空题
1
6.66%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词语
1
6.66%
标点符号
1
6.66%
句子衔接
1
6.66%
修辞格
1
6.66%
作家作品
3
20.0%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3.33%
人物传记类
1
6.66%
散文类
1
6.66%
1
6.66%
其他
1
6.66%
材料作文
1
6.66%
小说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仇芳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