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河南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语文第七次适应性测试
河南信阳市息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年高三语文第七次适应性测试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1-0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二项是(   

A. 张明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B. 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C.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D. 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

E.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5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E

【解析】试题分析:AE两句成语错误,其他使用正确。A白驹过隙:不能作定语修饰瞬间,应改为稍纵即逝E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望文生义,应为添砖加瓦B灵丹妙药: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C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D.出神人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绝高的境界。

2.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重要,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所以

即使

B

/

那么

虽然

C

/

所以

由于

D

而且

/

一旦

甚至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处选,呼应的是前面的每一次,强调的是博尔特体育技能的高超;处选,与最后相呼应,为转折关系;处为因果关系;处为假设关系,因为博尔特在现实中仍未退役。

点睛: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例如: 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3.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戉: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为何这样的构形?汉字早期在表达这个王字时,以器具的象形来指代,表明了的含义。不过这个原初的字义,似乎很快就被淡忘了。两周到西汉时期对字的解释,臆断成分很重。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董仲舒曰: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孔子和董仲舒都没有将这个字解释准确。

甲骨文的发现,为推定字的本初意义提供了证据。文史学家吴其昌说,戊、戉、戍、成、咸诸字皆由石斧的形状演化而来,其锋刃左右旁向者衍为上述各字,其锋刃向下时则衍为工、士、壬、王诸字。这个斧头的形状,居然造就了如此多的字形,斧头的方向判定了字的意义,让我们见识了古人造字的意趣。考古学家林沄有专文《说王》,论字本像无柄且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本表示军事统率权,后来这军事统率权的象征演变为王的权杖。

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古文字学家的共识。历史学家徐中舒也说戉的写法,像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钺已经是青铜质,而戉字的出现却是更早时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就是证据。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后,也许已经有了王权的定义吧。

戉这个字,可以给相关的字形字义更多的提示论述类文本阅读 戌:早期王权的象征 王者,一国之主。其形三横一竖文章。有研究者论,说最早的甲骨文,是一把执行最严厉刑法的割人肉用的锋利小刀,三面有刃,字的下尖或左偏或右偏,表示刀锋歪斜,类似雕刻刀。这样解释其实并不到位,()的字形其实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戉,下面那个尖尖其实是柄,刃在上方,那些学者显然是将它认倒了。

再看看带有字根的(),甲骨文写成用戉砍掉了一个人的头的样子,所以这是一种极重的刑罚,砍头,古代谓之大辟。王是下达或者执行大辟的主体,所以王又有了这样奇怪的代称,这与用戉代称王的意义是一样的。《诗经》中有辟王,如《大雅·棫朴》有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这里说的辟王,就是周天子。汉代贾谊《新书·审微》说到这样一个故事:卫侯要朝见于周天子,掌管接见事务的周行人问他的名号,说是叫卫侯辟疆。周行人郑重地对卫侯说,辟为天子之号,诸侯是用不得的。卫侯不得已临时更改了自己的名字,如此天子才接受了他的朝见。

古人将天子、辟、璧相提并论。辟之名,可以是天子,也可以就是璧。金文璧()字恰恰是借用了辟字的字形,借形亦借义,只是在字下加了个。璧是献给天子的,璧因此有了天子的称名。璧是由辟而来,辟即为戉。在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都发现过璧形戉,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璧与戉之间本来是可以画等号的,都是王权的体现。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的构形是由器具的象征指代而来的,像斧头之形,其锋刃向下,就衍生出了的字形。

B. 的字形是一柄刃部向上的戊,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但是一些学者将它认倒了,把它当做一把三面有刃的小刀。

C. 字的甲骨文写成了用戊砍掉一个人的头,而下达或执行砍头刑罚的主体是王,所以字又可以用来代称王。

D. 是献给天子的,所以古人造字时借用了代表天子的字,然后在字下加上了玉字,于是就是成了字。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孔子和董仲舒采取臆测方法,没有将王字含义解释准确,所以汉字的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而应依据材料,科学推断。

B. 古人造字仅从斧头锋刃的左右旁向和向下方向,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系列字形,形成了字的意义,由此可见古人造字的童趣。

C. 卫侯参见周天子,入了辟疆的名字,才得朝见,可见当时对字的用法,有明显限制,不可以随便用这个字取名。

D. 判定文字的构形及意义,可以依据文字象形的特点,还可以用出土文物进行佐证,甚至能在原始的刻画中找到蛛丝马迹。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刃缘向下的斧钺之形,虽然学者林沄认为表示军事统率权,徐中舒认为主刑杀,但是他们都认为其象征王者权力。

B. 作为斧形的器物,有石质、青铜质和玉质,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证明字的出现在商代青铜材质的钺之前。

C. 作者引用《大雅·棫朴》中辟王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可以作为王的代称,这一结构和代称王是一样的。

D. 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璧形戊,证实了璧是王权的体现,所以璧和戊所代表的含意基本是等同的。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3B

4A

5D

【解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用来执行割人肉的刑罚是有的学者的观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采取臆测方法不准,是臆断的成分很重造字研究不能有主观想象过于绝对。

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证实了错误,原文为也许透露出了一个信息

4.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日,哈尔滨市警方破获犯罪嫌疑人冒充手机机主补办手机卡,继而转走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存款的系列非接触性盗窃案件。

B. 朝方炮弹疑似落入野山而非军事区,韩国军方于当地时间下午415分向江华郡乔栋面大约130名左右居民下达回避命令。

C. 之前,奥巴马政府向韩国施压,要求韩总统朴槿惠不要参加将在北京举行的9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韩官员进一步表示,朴槿惠尚未就是否出席中国政府的纪念活动做出任何决定。

D. 事实上,中国网速的问题早已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就此已探讨多年。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多数消费者对于网速及网价的体验并不满意。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B项语义重复,删去大约左右C.语序混乱,“93作为时间状语应放在不要参加的后面;D根据网络民调显示句式杂糅,改为根据网络民调网络民调显示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任章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椅子,他喊: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奇地望着他。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手里攒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到那把椅子跟前。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说:上课时,不要捣乱。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去年,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他跑出堂屋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他焦躁起来,说:同学们,暴雨要来了,赶快出教室!”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他一边忙乎一边喊:同学们不要挤!不要怕,有我呢。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过去帮他一把。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会好了。我真想过去支持他,他需要帮助。我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在念咒语。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他根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踱步,想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这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选自《文艺生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 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 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 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7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

8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6A

7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辛苦,三儿的敬业。

②“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 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烘托了三儿气派、儒雅的形象。

③“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8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C项,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D项,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的作用,分别找出所处的位置,分析所写的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点明情感。如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辛苦,三儿的敬业; 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 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烘托了三儿气派、儒雅的形象;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主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内容,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的原因,步子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不同的主体分析。如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凡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摘自《新民晚报》)

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摘自腾讯网)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B. 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C. 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

D. 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B. 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

C. 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

D. 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

E. 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

11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3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C

10BD

11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

这一观点在文中表现为梅葆玖坚持梅派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又不断革新;反对片断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

这一观点体现了梅葆玖坚持传统,继承经典(传统),却绝不拘泥、保守,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色本味,同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

【解析】

9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是针对维护梅派正统而言的,不是父亲教导的结果;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则是针对守住京剧艺术的根而言的。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理解也有误,原文是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10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理解错误,应为表现梅葆玖在艺术上的创新。C项,说法绝对。E项,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理解错误,应为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1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依据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对这一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

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移步不换形,然后找出对于这一观点阐释的内容,并找出梅葆玖对此践行的内容,主要在第五段的和第六段的开头,摘抄出其中对移步不换形阐释的内容,并对此种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0
90.90%
基础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现代文阅读
1
9.09%
文言文阅读
1
9.09%
语言表达
3
27.27%
填空题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词语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1
9.09%
其他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8.18%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