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第三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7-11-2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数为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断被编入户)。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田产,划分主户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流动性强。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且管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籍。

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标志着中国古代户口调查登记制度的相对成熟。这个制度肇创于明太祖朱元璋,虽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有增损,但其基本框架和根本原则,终明之世并无改变。沿袭元朝做法,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各色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清初沿用明代的黄册制度,在黄册之外,另编《赋役全书》和《编审册》作为配套。由于康熙和雍正两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政策,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因此户籍管理相比明朝宽松。但是这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
                                
(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管理办法的一项是(      )(3分)     

A.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B.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户籍管理办法,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人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C.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团貌相当于今天户籍上的照片。

D.明朝创造以登记人口为主的黄册和以登记土地为主的鱼鳞册,并沿袭元朝,将人民按照职业分工划分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

2.下列不属于宋代开宝九年至大观四年人口激增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国家进人一个休养生息的和平稳定时期,因此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B.宋代户籍管理不再区分良民贱民,过去的贱民也可拥有户籍,因此人口有大幅的增长。

C.宋代户籍管理日趋成熟,统计技术更加科学,加上商品经济繁荣,因此出现了短时期内人口的激增。

D.宋代政权稳定经济繁荣,不少过去属于羁摩之地的少数民族人口也被编人户籍,因此人口大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由此可以推知,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有人口管理制度的雏形了。

B.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城、乡户籍管理,并根据有无田产和财产多少来进行户籍登记,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

C.明朝以黄册鱼鳞册来分别登记人口和土地,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相对成熟。明政府沿袭元朝将户口按职业划分,不容更改。

D.清朝户籍统计比以前更加科学、客观,是因为赋税与人丁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统计户口纳税服役的意义也就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2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3

1.A  2.C  3.B                   
【考点】社会科学类               
【解析】【分析】

1A项对应原文为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选项中殷商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错误。

2C项中统计技术更加科学,于文无据。对应原文为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

3B完成了税制从人头税到财产税的转变。与原文宋朝的税制,完成了从以人头税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的转变在程度上有较大区别。

1A2C3B

2.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两项是(   3分)

       ①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用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②农村文明建设要从细节做起,一些地方的“调停会”制度就很好,由于他们的调节,积不相能的邻居能够和睦相处。

       ③毕业却不就业,已经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的孝道传统经受了严峻考验。

       ④网易《热观察》认为,朝鲜之所以孤注一掷地不断发射导弹,是因为领导人缺乏安全感,视核武器为维系朝鲜政权“绝对安全”的唯一保障。

       ⑤今天各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A.①⑤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7 B【解析】①“形影不离”应换为“寸步不离”表示一步也不离开。④孤注一掷:孤注,赌博时把所有的钱一次投做赌注,掷,抛骰子。比喻用尽全力冒险行事,以求侥幸成功,不合语境。⑤“姑妄言之”是谦辞。

3.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

B.中国电影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在午餐时,他当面告诉我,他多次参观过中国公安部的设施并和中国公安部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讲座、交流,他发现中国公安部的设备、水准和人才都是第一流的。

D.《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8  B                   
【考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不合逻辑。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内容上不是并列。C.搭配不当。进行讲座不能搭配。D.语序不当。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改为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所以选B   

4.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惠赐的大作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B.刘老师在写“家长会邀请函”,“学校决定在下周六召开高三家长会,请家长朋友务必按时参加,不得缺席”。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小刘的父亲因事未能到达会场,主持人对小刘说,我去年采访过您父亲,亲聆先贤对朗读看法,受益匪浅。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9A【解析】B项,“务必按时参加,不得缺席”语气生硬,C项,“绵薄之力”应是谦称;D项,“先贤”是对去世的人的称呼。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借给你的温柔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5.小说中两处写到,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5

                                                                         

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6

 【考点】小说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根据对文意的感知与理解,仔细分析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B项,对王老汉没有外貌描写,对吴亚龙没有心理描写。C项,小说并非在讲述感恩的故事,时代背景也不是大饥饿时代D项,小说情节虽有曲折,但并不离奇,更未跌宕起伏。故选A

5.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应根据常见的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文本中两次描写的具体语境,从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

6.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主人公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应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小说主人公具有的一般性特征,从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塑造、小说内容与主题、故事情节、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字着墨多少等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不脱离文本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现代文阅读
2
16.66%
文言文阅读
1
8.33%
语言表达
3
25.0%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词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压缩语段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陆洋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