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7山东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104347
2017山东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104347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7-12-17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上百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B.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亦步亦趋,目前已经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

C. 许多有爱心的人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而有些腰缠万贯的人却细大不捐

D. 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体坛上仍占据无可争议的统治地位,但是必须居安思危,否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选手对我们形成威胁。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9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此句用错了对象。B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这里褒贬误用。C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表明,当下的世界已经形成经济高度依存、信息高度发达、产业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一个经济高度一体化的时代。

B. 与流行文化相比,乡土文化的变化明显迟缓,要想让乡土文化保持质朴无华本色的同时吮吸流行文化的养分,需要下一番工夫不可。

C. 诗歌创作要达到举重若轻之境,必须于外资的简洁下蕴含内在的厚重,若单纯在语言上求干净朴素,就可能陷于寡淡,直接影响诗意的生成。

D. 为农村学生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不仅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也为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9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世界时代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需要……”“……不可,两者取其一。D项,逻辑顺序不当,先为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再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需要……”……不可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

3下面对于中国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赞叹大自然的奇景,抒写深切的离愁别绪,并将之与追求人生哲理、探索宇宙奥秘相结合,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意境。

B. 高适的《燕歌行》主要通过描绘汉军与北方敌军作战的惨烈场面,热情歌颂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英勇壮举,同时也委婉表达战士们思念家乡而不得归的惆怅。

C. 《论贵粟疏》是晁错写给汉文帝的奏疏,文章主要论述了重视粮食的重要性,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多角度运用对比手法,从而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更鲜明的表现。

D. 《与韩荆州书》是李白初见韩朝宗时写的一封自荐书,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以及他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不羁。

E. 《种树郭槖驼传》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槖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难度:
知识点:作家作品
使用次数:14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D

【解析】试题分析:B项,《燕歌行》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D项,《与韩荆州书》表现的并非不愿意事权贵的傲岸不羁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趣味(节选)  朱光潜

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4下面对趣味的看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阅读趣味偏狭,对于初学文艺者的入门是有利的。

B. 文艺上没有入门的人,他们的趣味往往比较广泛。

C. 文艺入门趣味不能不偏,入门后则不能偏执一派。

D. 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应该符合时代基本精神。

5下列各项不能证明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的一项是

A. 拉丁民族的诗歌不为日耳曼民族所能够欣赏

B. 明代推崇唐代的风尚,清代推崇宋代的风尚

C. 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D. 法国新古典主义盛行时七星派诗遭指摘

6对原文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艺上的门派,可以让初学者有所效法,又会使人囿于偏狭。

B. 学文艺的人入门后,可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

C. 门户之见往往可以限制初学者,但不足以限制阅读兴趣广泛的人。

D. 广泛涉猎,减少偏见,纯正趣味,才能免于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A

6D

【解析】

4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应符合时代精神的意思。

5试题分析:张冠李戴,这是阐述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的观点。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张冠李戴。

6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答题时注意核对选项,此题前三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语言表达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打鱼的

汪曾祺

女人很少打鱼。

打鱼的有几种。

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 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如果觉得分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险。这种豪迈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一种是扳罾的。

一种是撒网的。……

还有一种打鱼的:两个人,都穿了牛皮缝制的连鞋子。裤子带上衣的罩衣,颜色白黄白黄的,站在齐腰的水里。一个张着一面八尺来宽的兜网;另一个按着一个下宽上窄的梯形的竹架,从一个距离之外,对面走来,一边一步一步地走,一边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着,把鱼赶进网里。这样的打鱼的,只有在静止的浅水里,或者在虽然流动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护城河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们也都要。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

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听到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的声音,也很轻。

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按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7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女人很少打鱼这句话为后文写穷人打鱼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展开,有利于塑造贫苦人家女性的勤劳、坚忍的形象。

B. 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这句话表现了人们兴奋喜悦的心情,照应上文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

C. 作者在描写穷人一家捕鱼时反复写一步一步地走”“一戳一戳地戳着,语言平淡无奇,但极具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

D. 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其中既有对贫苦人家生活状况的淡淡同情,更有对江南水乡富足生活的由衷赞美。

8本文前半部分用了不少笔墨介绍了几种打鱼方式,有什么作用?

9文章最后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简要赏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1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D

8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张帆打鱼的盛况和放鹰捉鱼的快事,为下文描写底层打鱼人生活做铺垫。与打鱼人一家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打鱼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艰难,表现了这一家人对艰难、辛酸生活的顺从和坚忍。

9作者设想女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暗示了打鱼人一家的生活将更加艰难;把自己对打鱼人一家的同情蕴涵在平实的叙述中,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和共鸣。

【解析】

7试题分析:文章主要不是对江南水乡富足生活的赞美,而是对贫苦人家生活状况的同情

8试题分析:和足以从结构的角度答出为下文做铺垫,从手法上答出和下文形成对比,再从人物的角度分析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前半部分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

9试题分析:首先解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义:设想女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暗示了打鱼人一家的生活将更加艰难;再分析作用:表达自己对打鱼人一家的同情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和共鸣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91.66%
基础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3.33%
语言表达
4
33.33%
现代文阅读
1
8.33%
文言文阅读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作家作品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6.66%
散文类
1
8.33%
1
8.33%
其他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6.66%
命题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张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