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5
更新时间:2017-02-28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催 科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固、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丕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二祖:明代的英宗、孝宗。⑦蠲(juān):减少。

8.对下列旬予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妻鬻子女耳            鬻:卖。

B.或有之者                尤:更加,格外。

C.自能治背驼              媒:宣传,宣扬。

D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阳城拙蒙赏      刘日薄西山

B.国家需赋也      其翼若垂天

C.后慑黜罚        屈贾谊长沙

D.可朝治夕如矢    抚孤松盘桓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B.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C.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D.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开篇即提出问题:当县令之难,难就难在催缴赋税与安抚体恤百姓这对矛盾难以处理。然后以阳城为例,古今对比,具有讽谏的意味。

B.国家需要赋税,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有难处,当官的催缴赋税也有难处,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深表同情,对想方设法催科的地方官吏表示理解。

C.作者用驼医治死驼者的寓言故事作比,既形象地说明不择手段地催科的严重危害,也为文章平添了一些趣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D.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作者既对最高统治者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也拿今世与前代作对比,对当朝的最高统治者予以委婉的批评和嘲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8B

9A

10D

11B

【小题5

1)与其去得罪那能提拔我又能贬退我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但申诉又不被准许。

【解析】

8

试题分析:B项“或有尤之者”的“尤”,结合后面“应曰”的内容可知,应该是责备,指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B“或有尤之者”的“尤”,结合后面“应曰”的内容可知,应该是责备,指责。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9

试题分析:B项前句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译为“的”。C项“于”,表示被动;后一句引出后面地点,应该是介词,在。D项前句连词,承接;后句连词,表示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C“于”,表示被动;后一句引出后面地点,应该是介词,在。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 本题可以借助“也”,“虽然”等词语断句联系起来,句意为:县令催缴赋税以至于害死百姓,还不如少交赋税而使百姓安好。虽然如此,如果不依赖明智的君王,亲自实行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人民的诏书,就想要官员不做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结合文本内容“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可知,“对……表示理解”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如本题B项结合文本内容“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可知,“对……表示理解”错。

【小题5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陟”译为提拔,“黜”译为贬退,“怨”译为怨恨,“无若我何”译为对我无可奈何的。第二句“奔驰”译为奔走效劳(古今异义词),“笃”译为严重,“苟”译为姑且,“私情”译为自己内心的想法(古今异义词),“不许”译为不被允许。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固定用法在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古今异义词要注意体现。句首主语省略的要补充。

【参考译文】

当县令的困难,难在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爱抚体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够互相帮助。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不需贡税给朝廷),这仍然是古代才做得到的啊!可惜如今却没有这样的时机了!

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的脑、要抽他的骨髓一样。那些当官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的处罚,内心自我衡量,说(或:心里想):“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吧!”所以发号施令出去,如此,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叫他们了。追赶、呼喊他们仍然完不成任务,就用 杖打的刑罚,如此,仍不能使百姓缴完赋税,接着就是把他们逮捕、囚禁了。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贷了;如果借贷不到钱,就只有出卖新丝、出卖新谷了;新丝新谷卖光,就只有典卖家产了;又有更甚的是卖妻子儿女了。到了这个样子,然后赋税都可以缴纳了,赋税缴纳了而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八了啊!

!弄干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觉得痛心吗!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说说这些人,大概类似“驼医”吧!

从前有个医生,自我宣扬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我保证早晨医治,晚上就直得如箭杆一般。”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躺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驼背的人立刻变直,但也立刻死了。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世上那些当县令的,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缴纳,根本不 管老百姓的死活,这与那个驼医有什么不同呢?医生治驼背以至于治死人,还不如听其自然,让驼背自然变好;县令催缴赋税以至于害死百姓,还不如少交赋税而使百姓安好。虽然如此,如果不依赖明智的君王,亲自实行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人民的诏书,就想要官员不做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生活在现在这个世道,不说更远的前代,就拿英宗、孝宗时期来看,(赋税)连年减免,(两相对比)也令人觉得有古今之巨大差别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1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3.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4.文段中描写的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但作者却说“这恰是到了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文段最后,作者说“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然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