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文言文阅读
>
散文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56
更新时间:2017-11-12
纠错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梁 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cù)(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tǎng)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① “又怪其四句: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这确实是徒劳而无功用的。更,gēng音,经历。售其伎显露其技艺。伎,通。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② “神者二句:神灵的造物者大概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造物者就果真没有吧?傥(tǎng),通”。或许,大概。不宜,不应该。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果,真的。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毕至              贤:贤能

B. 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C. 其一西              西:向西

D. 良久乃           已:停止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亦犹今视昔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B. 欣于所遇             响之激越

C. 引以流觞曲水           愈以诚有

D. 犹不能不之兴怀         小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影响深远。书法史上苏(苏轼)王(王羲之)米(米芾)蔡(蔡襄)齐名。

B. 序也作或称,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后序。这类文章可以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

C. 《兰亭集序》最后一段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其中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D. 《小石城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游历自然时心中的感慨,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1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断8

                                                                                        倍。

——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题型: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散文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1A

12A

13A

14(1) 抬头看广大的宇宙,低头观察繁盛的万物,用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的,足够用来穷尽视觉和听觉的乐趣,实在是值得高兴。

(2) 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贤能却在这里受辱的人。

15          /       /       /         / 与战        /       /         /           /   实亦    倍。

【解析】

1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能力。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句。还有可以联想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此外,还要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文言文字音,要求学生对于常见的文言文字音能够识记,记忆时可结合字词意思进行。本题A项,贤才,贤能的人。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A项,可以根据语法知识来辨别正误,因为前面的为形容词,故后面的应活用为名词。意思为贤能的人。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其:他们,代词/其:那,代词。C项,为:当作,动词/为:认为,动词。D项,以:因为,介词/为:用,介词。故选A

13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以及文言文涉及的知识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项,书法史上苏(苏轼)王(王羲之)米(米芾)蔡(蔡襄)齐名错误。宋四家苏(苏轼)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故选A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第一句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定后倒装。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阔胸怀;游,骋,使动。娱:乐趣。信:实在。第二句,或:有的人。以:用来。夫:那些。辱于此:介后,被动,在这里受辱。翻译时,还要注意句子意思表达的流畅。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句子中的名字、称谓、地名、连词等一般为断句标志。本句大体意思是: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据此句子可以断开为: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哎!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经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确实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贤能却在这里受辱的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
类题推荐:
散文类
难度:
使用次数:13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4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1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3.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荷塘上的月色,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

14.文段中描写的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但作者却说“这恰是到了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5.文段最后,作者说“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散文类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邢海波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