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
成语(熟语)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4
更新时间:2020-07-09
纠错
1.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 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 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 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 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 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查看答案
题型:语言表达
知识点:成语(熟语)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成语的正确运用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十分独特:强调事物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品性。句中用于修饰门类,强调这种门类的独特,而非篆刻技艺的精巧,所以第一空应选用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一般指人能出口成章,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才华横溢:意思是很有才华。句中用于修饰艺术家,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强调了艺术家的才华,而非其思维敏捷,所以第二空应选用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奇光异彩:指奇妙的光亮和色彩。句中用于修饰流派风格,强调流派风格的突出表现,所以第三空选用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组成部分,表达篆刻艺术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所以第四空选用不可或缺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横线句子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由于……使,因为介词误用造成主语缺失,首先排除选项A;选项B,句子简化后是技艺,增加了意味,主语有问题,排除B;选项CD句式相同,此时需要考生只需甄别承揽传承哪一个更合适一些,承揽指当事人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传承侧重于传授和继承,而句中更强调印章艺术是工匠代代相传的,所以使用传承更合适一些,排除C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前后句子的关系,了解破折号常见的用法。破折号常见的作用有:解释原因,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表示声音延长,转移话题,表示转折、递进、总结等。

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是对前面内容完美的升华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选项A“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是对前面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的原因进行解释;

选项B“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回报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选项C属于转移话题;

选项D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

故选B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定义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知识扩展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主要考察正确使用近义词、成语、熟语,题型多为选择题。  
  熟语: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1、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2、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3、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4、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
5、格言: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
6、警句: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特性

惯用语特点:

1、语意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
2、它的结构是固定的,以三字格为常见的代表。
3、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

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也叫引注语。个别的只说前一部分。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

格言: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偏信则暗”(《资治通鉴》),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成语:

构成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知识点拨

使用对象配错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妍;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人称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人称或角度不当

褒贬颠倒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当中国女排捧回奖杯时,举国弹冠相庆,无不佩服陈忠和教练的坚韧和勇气。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弹冠相庆”指旧时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了,带有贬义。

搭配不当

例①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①“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模仿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不同朋友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知识拓展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经营,规划安排。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极极贫穷。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谓大小都兼收并蓄。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
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多用作自谦之辞。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用实词、虚词、成语等。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是否恰当,并掌握词语
运用类题目的一般答题规律和技巧。
3.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有关词语正确使用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运用于高考考场实
际中。
◎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成语(熟语)
难度:
使用次数:188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成语(熟语)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26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成语(熟语)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难度:
使用次数:190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成语(熟语)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使用过本题的试卷: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向子良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