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03
更新时间:2020-10-14
纠错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共和国法治建设,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热烈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久久回荡。5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重庆,嘉陵江畔,歌乐山下。近百岁高龄的法学家全平,清晰记得自己亲历的新中国三次民法起草工作。“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金平说,“必须承认,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备成功编纂的条件”中国民事法律的前进脚步从未停歇。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民事法律规范体系逐渐完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调整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激浊扬清;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无疑是我们国家民法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节点。”白发苍苍的金平回想彼时,仍难掩激动,“只有这个时代,才能诞生我们自己的民法典。”根据编纂民法典的指导思想,立法机关确立了“编纂式立法”这一重要理念: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不是简单的“麻袋装土豆”,而是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

源于风车水磨时代的《法国民法典》,因其对现代民法制度的“启蒙”而著称。来自工业化社会初期的《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体系周密而传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民法典如何呼应时代,为人类法治文明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溯到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事法律进行整合修订,编纂民法典各分编。“创新”与“整合”协调搭配,让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制度连续、稳定的前提下,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效回应时代要求。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编纂民法典,寻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基本规范的广泛共识,必须扑下身子,倾听民声。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民法典编纂的议案32件;选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专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调研:针对物业纠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走访小区、居委会……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吸纳各方意见,让立法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法律条文与百姓期盼同频。

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禁止物业公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则新闻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的努力,承载着中国亿万人民梦想的民法典历尽艰难终于诞生。

B. 时代在革新,经济发展、社会风气、法治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对当下民法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C.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规划,其目的是通过大的创新来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D. 开展民法典大讨论,立法工作者深入一线广纳民意,这是民法典能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保障。

5. 下列对这则新闻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导语中写到民法典表决通过的具体票数与大礼堂的热烈掌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

B. 新闻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交代民法典通过的事实,后回溯其诞生历程,内容的重要性逐层递增。

C. 新闻叙述点面结合,既重点采访了法学家金平,也记录了众多立法工作者在立法过程中的付出。

D. 这则新闻反映了我国的立法水平不断提高,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高度自信与美好愿景。

6. 为了民法典的诞生,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题型: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4. C    5. A   

6. ①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并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③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④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纳民意。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C项,“其目的是通过大的创新来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错。原文的表述是“结合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属于大的创新”是“两步走”中的第一步,并非是目的。

故选C

5题详解】

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错,新闻的特点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为了民法典的诞生,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结合“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分析,可概括出: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结合“时间回溯到2015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分析,可概括出: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并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结合“2017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2018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分析,可概括出: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

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涉及民法典编纂的议案32件;……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吸纳各方意见,让立法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法律条文与百姓期盼同频”分析,可概括出: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纳民意。

=
类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兰海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