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湖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21165
2011湖南高中语文月考试卷21165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诗歌,以珍珠与泥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注意】理解诗中珍珠泥土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不得抄袭。

难度: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作文。(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2.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简析文章语言运用的特点       简析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

染绿的声音,绿色的诗意

  ------谈谈文章的意境特点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2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写作提示】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以及通感等修辞手法,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评论从此入手,则属合乎要求。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评论从此入手,则属合乎要求。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首先,染绿的声音这个题目就很美,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想到了茂密的绿色森林里充满了神奇的生命活动,再通过描写山居的宁静和各种各样的染绿的声音,表达出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完成此题有一定难度,在评论时必须注意从意境和情感两方面展开方可看成符合要求。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染绿的声音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中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的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吧!

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

在大森林里,此时让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卟卟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来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的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与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选自《山东文学》1999年第4)

1.结合全文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2.作者为什么说天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着。

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4.文章中两次描写了松涛之声,你认为这样写有何作用?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晨露滴落的轻柔凝重的声音;

森林茁壮生长的蓬勃的声音;

松涛咆哮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

阳光变化下的森林的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2.受尘嚣侵扰的心灵回归大自然的宁静之中,心中像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一样惬意和愉悦。

3.作者在用心感受大森林中各种染绿的声音时,满心的尘垢被荡涤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此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只觉得惬意和激动。(意思对即可)

4.第一次写松涛声,以声响来反衬森林的宁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绿意;第二次写松涛之声,表达了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意思对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

    因为美国人詹姆斯·希尔顿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西方人记住了香格里拉。书中展示的,不仅仅是丽江古城,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很多场合重复着他的理论:中国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以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

    正在非正常死亡的,冯骥才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另一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组成的。我们有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一个文人精英的传统,一个王朝更迭的传统。但我们长期忽略了生活中还有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两者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因此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我们曾经拥有什么,现在还有什么。

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线上,曾经拥有过哪些美好的东西?50年前、100年前、300年前,在一样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他们怎样思想过、生活过?

1.根据文意,下列对无形文化遗产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它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以传统为根据的全部创作,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

B.它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整个社会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

C.它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其准则和价值。

D.它是依附个人存在的、口传心授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

2.根据文意,下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一个文字历史的传统和一个民间活态的传统共同组成。

B.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

C.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是以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

D.中国正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下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民间文化遗产和文人精英文化都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都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会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B.《消失的地平线》中展示的,不是丽江古城,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古纳西王国,一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

C.民族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族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

D.由于历史的原因,无形遗产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授、自生自灭的阶段。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透过一个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历史,能真正说清她曾经拥有什么,现在还有什么。

B.中国社会从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许多无形文化遗产已经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C2001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l届大会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的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属于中国藏族的精英文化。

D.如果不是美国人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这个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家园就难以让人们认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整个社会文化应为社区文化。)

2B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

不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这句话,非冯骥才所说。)

3DA“社会生存应为社区生存B“不是丽江古城应为不仅仅是丽江古城”c“

族的土壤应为民间的土壤。)

4C精英文化错,应是民间文化

三、填空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杜甫《兵车行》)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本卷还有1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5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5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2
13.33%
现代文阅读
2
13.33%
填空题
5
33.33%
文言文阅读
1
6.66%
选择题
5
33.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1
6.66%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2
13.33%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2
13.33%
其他
4
26.66%
1
6.66%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6.66%
病句辨析
1
6.66%
单元测试
1
6.66%
字形
1
6.66%
字音
1
6.6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silver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