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11-04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边界望乡

洛夫(台湾)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1979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1.下列对本诗相关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诗人在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乡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诗中借用鹧鸪“以火发音”“冒烟的啼声,实际上说自己回望故乡时的催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D.诗中三处化用典故,直接抒情,表达自己炽热的思乡之情,演奏一曲动人的乡愁变奏曲。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看到故乡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

B.“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C.“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为听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D.“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3.“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本诗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本诗的情感应该是深沉,借用典故,就是在含蓄的传达情感,并没有直言思乡怀乡,不是直接抒情。

2.C, 运用通感手法,应该是化听觉为视觉。

3.①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1分)②是一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所经历的数十年阻隔的时间距离;(1分)③距离让诗人“心跳”,也是心理距离的拉近后的感受,表达了他的“近乡情更怯”。(2分)

4.①“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反衬出游子思乡之强烈,我的热血沸腾,情绪激昂。②“你”却问“我”,“冷还是不冷”,一冷一热,凸显作者独特的怀乡感受。③“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主观的愿望与现实的矛盾进一步衬托作者内心的愁绪。(以上三点,每点2分)

2.

逃跑

铁凝

(1)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2)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

(3)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没少做。

(4)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5)光阴像箭一样。

(6)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候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但剧团没有辞退他。

(7)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8)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9)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10)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它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稀里哗啦掉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11)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12)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逸跑。

(13)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14)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15)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16)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5.下列关于小说的基本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大样式,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被称为小说的六要素。

B.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性,虽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小说故事的可信度相对较低。

C.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样,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可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D.小说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它通过季节、气候、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心情或渲染气氛。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了老宋的工作内容和日常表现,凸显他认真负责、干练勤劳、乐于助人等特点,也因此与老夏成为关系亲密、深交的好友。

B.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老宋为接济女儿,宁愿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把众人的捐款当做改变家庭境况的途径而携款逃跑的故事。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拿到善款后,老宋夜里用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细细体味那些钱,体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心情。

D.小说中的老夏的遭遇是最令人同情,他满腔热情地帮助老宋,却被老宋欺骗,到最后连质问、想让老宋难堪的机会也没有。

7.下列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文章开头塑造出一个有礼貌、勤快的老宋形象,为下文即使他出错,团里不仅不辞退他,在他生病时,还为他捐款的情节作铺垫。

B.文中老宋跟老夏介绍自己的家事,闺女的日子很难,为下文老宋逃跑埋下了伏笔。

C.老夏为自己的好心换来老宋的不辞而别而愤怒,为老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感到疑惑。老夏的愤怒与疑惑推动情节发展,同时突出了小说“生存与尊严相扭结”的深意所在。

D.这篇小说主要采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行为和语言,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面对道德和生存的艰难选择时,人物的悲凉、矛盾和无奈。

8.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老夏的人物形象。

9.为什么说老宋两次选择逃跑,都是艰难的选择,展现出的是底层人物苦涩的人生图景?请结合文本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C(A小说有三要素。B不能定义小说的可信度就低。D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C.A第四段中说“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对老夏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没有把他当成亲密的好友,更谈不上深交。B.不是倒叙,而是回忆性的叙述方式。D.其实真正令人同情的是老宋。他为了自己,丢掉了诚信和善良,也欺骗了朋友。老夏也不是没有机会。)

7.D .(小说并没有体现出激烈的矛盾冲突,铁凝自己评价说,这篇小说是以舒缓自然的语调展示小人物的艰难、平淡也有亮色的人生景象。)

8.①热情善良。起初,老宋的腿出了毛病,老夏替他瞒着;后来,看到老宋“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也没有执意去质问他;②乐于助人。老宋的腿病瞒不住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老宋没钱治腿,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③细心谨慎。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邀团长同他一道去给老宋送钱,找个旁证。(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9.①第一次逃跑的动机是想节省下来的钱,可以接济闺女和外孙,但是需要牺牲自己的诚信和善良,愧对团里的人。这肯定是一次艰难又痛苦的选择。②第二次逃跑是在面对老夏还是逃避老夏之间的选择,他先是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又奋力地逃跑,是良心的极度自责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本能选择。当然也是更艰难的选择。③两次逃跑体现了社会底层人物在生存与道德间充满了无奈和尴尬,为了改善生存境况而最终突破了道德规约,展现出一副苦涩的人生图景。(每条2分,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杨万里,字延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初,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诧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泛指高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B.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C.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D.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问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种,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白率兵讨平;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嘉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13.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14.选文末段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7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0.C [解析] 杜门谢客”不能分开,“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是说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终身乃名”不通。

11.  C [解析] “社” ,土神,“稷”,谷神。     

12.  B[解析]杨万里只是请求修筑寨堡,且并未因此授官。     

13.  (1)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阙”“擢”“端人”各1,句意1)     

2)韩侂胄当政,想多方搜求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 用事”“网罗”“羽翼”各1,句意1)

14.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2分)

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的品质。(1分)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杨万里考取宋高宗绍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以“正心诚意”之学相勉励,杨万里终身信服其教导,并把自己读书的房子取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丞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居丧去官。服丧期满,杨万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官僚都以得到一个正直的人相庆贺。他日太子读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杨万里历任枢密院检详官,暂时署理右司郎中,后升迁为左司郎中。杨万里后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不赴任,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不再出面了。杨万里为人刚强而偏狭。孝宗起初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当政,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许以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韩侂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做记。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把持国柄的时候。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家里人知道他是忧国,因此凡是邸吏通报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都不告诉杨万里。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言留别妻子,写完后就逝世了。 杨万里精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文节”。

三、未分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野老歌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①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开门见山,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山地贫瘠,广种薄收,而又“税多”,粮食“输入官仓”而“化为土”,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

B.五、六句直陈其事,辛苦一年到头,赢得的是“空室”——一无所有,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这不是因为天灾,全是因为人祸,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C.结尾两句,急转一笔,写“西江贾客”,写人不如狗,似乎和老农全不相干,跳跃性很强,读来有些突兀,但是,在感情上,却给人以无限的冲击,发人深省。

D.全诗语言风格含蓄蕴藉,描写农民捐税沉重、受尽剥削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16.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难度:
知识点:诗
使用次数:19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5.D

【解析】D项分析本诗的语言风格及诗歌的思想内容。本诗语言风格用“通俗易懂”“浅近平易”一类的词概括都行,说“含蓄蕴藉”不正确。

16.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2分)。一方面农民终年辛苦无粮可食和“输入官仓化为土”对比,(2分)另一方面将山中“老农”和“西江贾客”作对比(2分)

【解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表现手法,本诗明显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可看出是将农民负担重却“不得食”和官府把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作对比;后四句是将山中“老农”的辛苦劳作却贫穷和“西江贾客”的富足奢靡作对比。

四、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曹操的《短歌行》中出自《诗经·政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                           

(2)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沁园春·长沙》冲,词人巧妙地借用                            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3)《插秧歌》中写雨中抢插秧苗的场景,暗示抢插秧苗就像一场战斗的两句是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11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五、语言表达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9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1
11.11%
中等
4
44.44%
容易
4
44.44%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2
22.22%
文言文阅读
1
11.11%
未分类
1
11.11%
名句默写
1
11.11%
语言表达
3
33.33%
作文
1
11.11%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22.22%
人物传记类
1
11.11%
1
11.11%
其他
1
11.11%
标点符号
1
11.11%
病句辨析
1
11.11%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新闻类
1
11.11%
命题作文
1
11.11%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顺源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