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高中语文2020年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东汉训练题(二)【含详解】
高中语文2020年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东汉训练题(二)【含详解】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01-15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90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阏氏汉时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

B货物,泛称各种可买卖的物品。

C相坐,一人犯法,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C

2B

3D

4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

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解析】

1原文标点: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2货物,原指龟贝,古代用作货币。

点睛:文言文中的文学常识注重平常的积累,在高中阶段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知识积累: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六、表示时间的词。

3A.没有唆使,适逢匈奴国内有人密谋反叛,密谋者主动找上张胜。B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夸大其词。C.卫律是个彻底卖国求荣者。

点睛: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与大纲说明对此考点的要求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点均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评价。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考查时,一般涉及以下几点:(1)事件细节的表述; (2)整个事件的概括; (3)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4)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5)某个论点的依据;(6)对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或争议等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及其细节进行归纳,对主人公的品质进行推断,或对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注意是指所读文章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看法、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显明,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题的难度也往往较大。它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或概括。

4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在解答时要重点关注这些字词:在文中解释为假使解释为谋杀复加解释为不可能再增加解释为投降解释为钦佩候问解释为问候解释为逮捕解释为监禁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如该题翻译两句,第一句涉及三种句式,第二句有词类活用。

参考译文: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薨,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言:今光死,子复为大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封高平侯,食邑八百户。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时,丙吉为御史大夫,相为人严毅,不如吉宽,同心辅政,上皆重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子弘嗣,甘露中有罪削爵为关内侯。

(摘编自《汉书·魏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浸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书名,今一般指《周易》,也称《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

B贤良,意为德才兼备之人。文中贤良与《陈情表》中察臣孝廉”“举臣秀才孝廉秀才一样,均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

C传,这里指驿站、驿舍,类似于现在的旅店或宾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舍相如广成传舍,也是这个意思。

D休告,意即告休,指古代官员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表示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机敏善断,心思缜密。他怀疑御史大夫的门客有诈,事实果如其所疑;禀奏霍家之事时,为确保皇帝看到奏书,免受蒙蔽,他通过许伯抽走奏书副本。

B魏相不畏权贵,险遭不测。权臣霍光死后,宣帝欲令其子侄担任要职,魏相反对,招致嫉恨;霍氏借助太后的支持想发动政变,斩杀魏相,结果失败。

C魏相心系国事,颇受倚重。魏相多次条陈汉立朝以来处事之法及贤臣言论,并奏请施行;虽与丙吉性格不同,但能同心辅政,很受皇帝重视。

D魏相恪尽职守,尽心尽力。魏相命令掾史上报各地的奇闻怪事,有时有贼寇反叛或自然灾害发生,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宜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贤臣,核名实。

(2) 相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1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D

3B

41)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各种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名声与实际是否相符。

2)魏相喜欢看汉朝旧事和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适宜的、合适的、好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务必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旧例)罢了。

【解析】

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霍光的夫人显和他们家的女眷都在长信宫有名籍,可以自由出入,有的夜里从禁门出入,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慢慢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一辈子的声名得以保全。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 省略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于长信宫,之间不断开,排除AC

损夺其权”“破散阴谋,句式一致,之间断开,排除CD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休告,意即告休,指古代官员退休错误,休告指官吏休假,不是退休。

故选D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霍氏借助太后的支持想发动政变,斩杀魏相,结果失败错误,原文只说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斩丞相,然后废天子”,意思是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

故选B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万机,各种朝廷政事;,选择;,考核。(2)中故事,旧事;便宜,适宜的、合适的、好的;而已,罢了。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魏相,字弱翁,是济阴定陶人,后来迁徙到平陵。他年轻时学过《易经》,做过郡里的卒史,曾被举荐为贤良,因为对策答问名次在前,做了茂陵县令。  不久,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宾客(来到茂陵)诈称御史桑弘羊要来客舍了,县丞没有按时去谒见这个宾客,宾客发怒就把县丞捆绑起来。魏相怀疑这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了起来,经拷问了解了他的罪行,判决将这个宾客在集市处死,因此茂陵被治理得很好。

几年后,宣帝即位,征召魏相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后来又升迁为御史大夫。宣帝四年,大将军霍光死了,皇帝思念他的功劳与德行,让他的儿子做右将军,让霍光的侄子乐平侯又掌领尚书省事务。魏相通过平恩侯许伯向皇帝上书,说:现在霍光死了,他的儿子又做了大将军,他哥哥的儿子做尚书掌握政要,他家的兄弟女婿们很有权势,掌有兵权。霍光的夫人显和他们家的女眷都在长信宫有名籍,可以自由出入,有的夜里从禁门出入,骄横奢侈,放纵不羁,恐怕将来会慢慢的无法驾驭控制了。应该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打消他们的阴谋,来强固大汉万世的基业,也使功臣霍光的一辈子的声名得以保全。另外按过去的规定凡上书给皇帝的人都要把奏书写成二份,其中一份为副本,掌领尚书省事务的官员先开阅副本,如果奏书的内容不当,就搁置起来不上报皇帝。魏相又通过许伯禀奏,抽去了副本,以避免皇帝受到蒙蔽。宣帝看了魏相的奏书认为很好,诏令封魏相为给事中,完全采纳了魏相的奏议。霍氏谋杀许太后的事才被皇帝知道了。于是就罢免了霍氏三人的侯的封号,命令他们回到宅第,他们的亲属被迁出补为官吏。在这个时候韦贤因为年老有病免去丞相职务,魏相于是代替韦贤做了丞相,并被封为高平侯,赐食邑八百户。到后来霍氏的人怨恨魏相,又畏惧他,打算假称太后有诏令,先把丞相魏相召来杀了,然后废黜天子。事情被发觉,霍氏的人被杀了。宣帝才开始亲自处理各种朝廷政事,励精图治,选择贤臣,考核考核名声与实际是否相符,魏相作为丞相,总管各官署的事务,很得皇上的欢心。魏相喜欢看汉朝旧事和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务必要奉行旧例(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皇帝予以施行。

魏相命令椽史查访各郡国的事务,从家里休假回到官府,就禀报各处的异闻奇事,有时有反叛的贼寇和自然灾害变故,郡守不上报,魏相总是向皇帝上奏说明情况。当时丙吉是御史大夫,与魏相同心辅佐皇帝,皇帝十分看重他们。魏相性情严峻刚毅,不如丙吉宽和。魏相执政九年,神爵三年死去,谧号为宪侯。魏相的儿子魏弘承袭了爵位,甘露年中因犯罪被削爵为关内侯。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卫律所降者,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苏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卫律所降者                  还,须发尽白

B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C虞常果张胜                  左右或欲相如去

D蒙其赏赐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于赵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单于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A城不入,臣请璧归赵

B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C单于愈益欲

D大将军邓骘其才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犯乃死,重负国

A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以勇气闻于诸侯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25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

2D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在;等到。B项,,暗中,背地里。C项,,招出、牵连;拉。D项,,希望;宠爱。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类活用。例句,意动用法,以……为壮;A项,使动用法,使……完整;B项,名词作状语,从小路;C项,使动用法,使……投降;D项,意动用法,以……为奇。

点睛: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表示被动,被动句;A项,省略句;B项,,表示被动,被动句;C项,可使报秦修饰,定语后置句;D项,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汉朝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

(节选自《汉书艺文志》)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汉书》,又称《前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 _______ (人名)编撰的中国第一部______ 断 代史(体例)。

3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学者学习经书的大患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23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后世经传既己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2    班固    纪传体   

3脱离整体,作支离破碎的注释;见闻不广,固步自封。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后世经传乖离的主语,博学者不思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博学者前面需要断开;连词表转折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前面需要断开;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为并列关系,需要断开;其他结合句意断句即可。

句意:后代经书的原文与注释已经完全背离,广泛学习的人又不考虑多听,对于不能理解的意思先暂时空缺,却致力于进行支离破碎的解说,回避诘难,花言巧语,割裂经书的整体,强作解释。竟至于解说五个字的经文,用了二三万字。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根据材料,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学者学习经书的大患’”,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概括。结合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说,破坏形体分析,后代经书的原文与注释已经完全背离,广泛学习的人又不考虑多听,对于不能理解的意思先暂时空缺,却致力于进行支离破碎的解说,回避诘难,花言巧语,割裂经书的整体,强作解释。结合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分析,习惯于自己学习的知识,诋毁自己没有见到的知识,最终,固步自封。

【点睛】

参考译文:

古代学习经书的人,边耕作边修养品德,须三年才能精通一经,他们只是关注经书的主旨,体会经文罢了。所以用于读经文的时间少,而用于修养品德的时间多,到了三十岁才学完五经。后代经书的原文与注释已经完全背离,广泛学习的人又不考虑多听,对于不能理解的意思先暂时空缺,却致力于进行支离破碎的解说,回避诘难,花言巧语,割裂经书的整体,强作解释。竟至于解说五个字的经文,用了二三万字。后辈更加追随这种做法,所以小时就坚守研究一本经书,到头发白了,年纪大了才能说出经书的主旨,习惯于自己学习的知识,诋毁自己没有见到的知识,最终,固步自封。这是求学者的大患啊。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甚见亲信。后元二年,上病笃,光弟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渚大臣共执退光。明旦,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昭帝崩,亡嗣。承皇太后诏,迎昌邑王贺。贺者,武帝孙。既至,即位,行淫乱。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否?延年曰:伊尹相般,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县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皇太后诏曰:可。王西面拜,曰:愚戆不任汉事。起就乘舆副车。大将军光送至昌邑邸,光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弩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

近亲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成称述焉。光遣宗正刘德至曾孙家尚冠里,洗沐赐御衣,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谒于高庙,是为孝宣皇帝。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B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C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D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诈令人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疑有非常/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称号有尊号、谥号、庙号、年号。

B副车在文中指皇帝的从车。有时指皇帝的女婿,清代指称乡试的副榜贡生。

C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通常天子七庙,诸侯四庙,大夫三庙。

D曾孙是亲属称谓,是指儿子的孙子,或称孙子的儿子,也就是三世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受到重用,奉诏辅佐。在武帝病危之际,他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少主,帮助八岁的昭帝,处理所有政务。

B霍光受人忌恨,免于受责。燕王对霍光心怀怨恨,派人陷害霍光,霍光闻之后不敢入宫,昭帝却明断是非,对霍光进行安慰。

C霍光大胆谏言,更立国君。霍光见刘贺行为荒淫,不能够担任天子,于是和群臣向太后陈述刘贺的不端并推荐新帝,得到其允诺。

D霍光权势过盛,累及家族。霍光效力三代皇帝,位高权重,虽然深得武帝昭帝信任,但却被宣帝猜忌,因此霍光身死后,一族被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

2)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25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2C

3C

41)皇上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2)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拜见禀告皇太后,详细陈述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A项,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错误,这句话译为说霍光出京城演练郎官和羽林军光出都肄郎羽林的宾语,不能断开。

B项,常怀怨望于是断句错误,燕王不是对这件事心怀怨恨,而是对霍光心怀怨恨。于是是因果联词,引出后文,应在于是前断开。

C项,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断句错误,燕王旦自以昭帝兄是原因,常怀怨望是结果,因果两个分句之间应断开。

故选D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通常天子七庙,诸侯四庙,大夫三庙诸侯四庙错,诸侯应是五庙。

故选C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霍光大胆谏言,更立国君。霍光见刘贺行为荒淫,不能够担任天子,于是和群臣向太后陈述刘贺的不端并推荐新帝,得到其允诺陈述刘贺的不端并推荐新帝错,原文说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县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意思是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拜见禀告皇太后,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据此可知霍光只是陈述了刘贺的罪状,寻找新帝是后来的事。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

1)冠:名词作动词,戴上冠;是:代词,这;书:奏书;亡:通

2)俱:一起;白:禀告;具:详细;承:继承;状:情况,罪状。

【点睛】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死后,霍光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后元二年,武帝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武帝让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少主。第二天,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

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却没能继承皇位),常怀着怨恨。于是叫人冒充上书,说霍光出城演练郎官和羽林军,行进在路上像皇帝出行那样设置威仪,恐怕有些不正常,可以跟其他大臣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第二天早上,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

昭帝去世,没有后代。接受皇太后的诏令,迎接昌邑王刘贺。刘贺是武帝的孙子,到了以后,就位,行为淫乱。霍光又担忧又气愤,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明白这个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立为皇帝?霍光说:现在想这样,在古代有过这种例子么?田延年说:伊尹任殷朝的丞相,放逐太甲而保全了王室,后世称道他忠。将军如果能做到这点,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拜见禀告皇太后,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皇太后说:同意。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我又笨又傻,不能担任管理汉朝的大事。起身上了天子乘舆的副车。大将军霍光将其送到昌邑王的住所。霍光自责道:王的行为自绝于天,我们大臣无能而胆怯,不能杀身以报答恩德。微臣我宁肯对不起王,不敢对不起国家。

近亲只有卫太子的孙子号皇曾孙的在民间,大家都称道他。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尚冠里曾孙家中,让他沐浴以后赐给他皇帝之服,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受封为阳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玺和绶带,进谒了高皇帝庙,这就是孝宣皇帝。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里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霍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0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2
52.0%
偏难
35
35.0%
容易
11
11.0%
很难
2
2.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90
90.0%
未分类
1
1.0%
诗歌鉴赏
9
9.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物传记类
78
78.0%
散文类
2
2.0%
其他
2
2.0%
中国古代文学 东汉
4
4.0%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1.0%
10
10.0%
历史事件类
2
2.0%
中国古代文学 西汉
1
1.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顾明伟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