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西藏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西藏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09-08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 :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 “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遗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规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 “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 “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难度:
知识点: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
使用次数:21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C

3 D

【解析】

1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 “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文章没有对 “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 C

3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 “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 B 项,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 项, “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 D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 亭长 ,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 关中 ,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 所食邑 多。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免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 相国 ,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 ,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 ·萧相国世家》)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国理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猎狗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D

2 A

3 C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屠烧咸阳”与“而去”是连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 “者”在此处是前文列举项的省略,如他同“等等”,一般应在其后断开,“以何”是指因为萧何,也应该另起一句,排除 B

故选 D

句子翻译: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2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 “亭即驿亭”错误;亭最初在秦汉是负责治安警卫的,监管停留旅客和民事。亭长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出土于云梦的秦简上有“市南街亭”等语。《续汉书•百官志四》刘昭注引蔡质《汉仪》,谓洛阳二十四街,每街一亭,十二城门,每门一亭。《汉书•百官公卿表》则谓十里一亭(里,据近人研究,当指距离而言,非乡里组织之里)。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或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均置亭长,其职掌与乡间亭长同。东汉后渐废。汉高祖刘邦曾在秦时担任亭长。《後汉•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长持更板以劾贼,索绳以执贼。亭长旧名负弩,改为亭长。

故选 A

3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 项, “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误,原文“群臣皆莫敢言”,但并不代表心悦诚服。

故选 C

【点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译文:

萧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又经常给他帮助。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

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又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196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补充: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

苏洵

管仲相威公 [注] ,霸诸侯,攘 夷狄 ,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 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 弹冠 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 不肖 ,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吾观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威公,即齐桓公。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功之成 /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B 夫功之成非成 /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C 夫功之成 /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D 夫功之成非成 /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夷狄,古时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B 薨,古代称诸侯王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有时也用来称呼皇妃及帝王子女之死。

C 弹冠,本义指拂去帽子上的灰尘,如 “新沐者必弹冠”,也指将要做官或做官。

D 不肖,文中指不才、不贤,与 “臣等不肖”中的“不肖”语义相同,均为谦辞。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认为表面上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所致,实为管仲死后,无贤人执政所致。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齐桓公死后国家混乱与晋文公死后国家稳定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培养选拔贤臣的重要性。

C 文章借萧何将死之时向刘邦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担任相国的例子,论证了举贤任能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D 本文是一篇史论,以全新的视角对管仲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审视,层层深入,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难度:
知识点:散文类
使用次数:28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C

2 D

3 D

4 1)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2)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

“功之成”与“祸之作”是对称结构,“非成于成之日”与“不作于作之日”也是对称结构,故“功之成”与“非成于成之日”之间要断开,“祸之作”与“不作于作之日”之间要断开,排除 BD

;两个 “所由”分别做“起”“兆”的定语,组合成偏正结构共同作两个“有”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A

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 .“语义相同,均为谦辞”错,文章“其君虽不肖”的“不肖”指的是不贤明,不是谦辞,语义不同。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全面的评判”错,全文主要是批判管仲不懂治国之本,临终不能荐贤自代,没有对是非功过的面的评判。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声,音乐;色,美色;遂,满足、完成;欲,欲望;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2)关键词:因,趁着、乘着;自代,代替自己;虽,即使;未为无仲也,判断句,不算是失去管仲。

参考译文:

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

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因为管仲,而说是因为鲍叔牙;齐国发生祸乱,我不说是因为竖刁、易牙、开方的原因,而说是因为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固然是导致国家动乱的人,再看看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回头看看,使齐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的时候,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

唉!管仲以为齐桓公真的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齐桓公是个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管仲在。一旦管仲去世,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了吗?齐国不担心有这三人,而是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治理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呢?不说也罢!春秋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了晋文公的余威,在后世还称霸了一百年之久。为什么呢?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存在。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困惑的,因为他仅依靠一个管仲,而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没有贤能的人,实际上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不相信。我看汉代萧何临死前,推荐了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就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痛,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一定要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安心死去。那管仲,怎么可以没有荐贤自代就撒手人寰了呢?

三、名句默写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从自己谈起,“ _________ _________ ”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_________ _________ ”一句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使用时挥霍无度毫无节制。

3)《六国论》中的“ _________ _________ ”,引用了古人的一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2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毋、锱铢、犹、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尤为重要,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3)《六国论》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赂秦各国先人开辟疆土的艰辛。

难度:
知识点:其他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暴霜露 斩荆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让、鉴、亦、暴、荆、棘。

四、选择题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14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9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57.89%
容易
4
21.05%
偏难
4
21.05%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1
5.26%
文言文阅读
2
10.52%
名句默写
2
10.52%
选择题
2
10.52%
未分类
1
5.26%
语言表达
3
15.78%
作文
2
10.52%
诗歌鉴赏
2
10.52%
名著阅读
4
21.05%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中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
1
5.26%
人物传记类
1
5.26%
散文类
1
5.26%
其他
2
10.52%
词语
1
5.26%
病句辨析
2
10.52%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5.26%
语言应用场景
1
5.26%
压缩语段
1
5.26%
材料作文
2
10.52%
1
5.26%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1
5.26%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
1
5.26%
小说
1
5.26%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5.26%
未分类
1
5.26%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柴郡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