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章 “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3)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杜甫说 “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4)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1 .选文第一段围绕 “ 意境 ” 展开论述,下列内容没有论述到的一项是( )
A .意境的创造 B .意境的鲜明 C .意境的演变 D .意境的独创
2 . “ 写恋爱故事,就不一定非把隔壁卖豆腐的王二也写上去;画虾,可以一笔水都不画,能表现出水的感受就行。 ”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选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 1 )处 B .( 2 )处 C .( 3 )处 D .( 4 )处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强调表现事物的精神实质。
B .选文写到不同风景有不同的特色,意在说明不同风景会带给人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C .齐白石有一印章 “ 老齐手段 ” ,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D .如果没有意匠,诗人和画家就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4 .选文中四处画线的句子,能给我们写作以启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a ):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B .( b ):把握事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C .( c ):有了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才能有深刻全面的认识,才能打动人。
D .( d ):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2 . D
3 . C
4 . A
【解析】
【分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 1 段 “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 和 “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 可知,第 1 段围绕 “ 意境 ” 展开论述,以 “ 画松 ” 为例提出了中国画要讲究创造意境,要表现出所画之物的精神气质,并且这种意境需要十分鲜明,对于画中的景象,画家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具有独创性。第 1 段没有论述到 “ 意境的演变 ” 。
故选 C 。
2 .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题干的大致句意为:写恋爱故事不一定要写与恋爱关系不大的事,只突出恋爱感受就行,画虾不一定非得画水,要有水的感受就行。这句话表明对创作者而言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十分重要的。
( 1 )处论述的是画家要懂得表现所画之物的精神实质,注重意境的创造,没有提到作家的感受,放在此处不恰当。
( 2 )处论述的是画家在作画时应该注意描绘景物的独特性,创造鲜明的意境,没有提到作家的感受,放在此处不恰当。。
( 3 )处表明作画时不仅要有意境,意匠也同样重要,没有提到作家的感受,放在此处不恰当。
( 4 )处表明画家要想传达自己的感受,就要苦心经营意匠,放在此处最恰当。
故选 D 。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 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境的 ” 错误。根据原文第 2 段 “ 齐白石有一章 ‘ 老齐手段 ’ ,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 可知,齐白石有一印章,说明的是他的画很有 “ 意匠 ” ,而不是 “ 意境 ” 。
故选 C 。
4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A.“ 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 错误。根据原文第 1 段 “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 可知,不停地写作,不断地表现,只能是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也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精神实质。
故选 A 。
材料一:
从 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51 . 2%。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我国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此前还没有火星轨道器,所以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其实,从国际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现如今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多年来,空间站上的食物清单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极大可能是糊糊状的。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 “黑暗料理”,“口感难以形容”。
除了糊糊外,还有类似小块压缩饼干的 “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软化才能下咽的复水食品。可是不论哪一种,味道都不是重点,温饱和健康才是重点。
现在,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总之,空间站食物越来越 “接地气”。要想在航天员面前不露怯,身为“莱鸟”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1 .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B .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C .材料二我国航天员的食品由原来的糊状 “ 黑暗料理 ” 到现在的八宝饭、鱼香肉丝、四川串串、重庆火锅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 .两文都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我国空间科技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2 .两则材料的语言都特色鲜明,请分别指出其最突出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材料一,语言平实准确、科学严谨。如: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如: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 “ 黑暗料理 ” , “ 口感难以形容 ” 。
【解析】
【分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 .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风险高、成功率低。 “ 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 与原文内容不符;
B .由材料一 “ 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 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 ” 可知 “ 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 与原文内容不符;
C .由原文 “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 可知,未涉及 “ 四川串串、重庆火锅 ” ,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D 。
2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材料一,从 “ 人类已进行了 47 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 25 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 51.2% 。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 22 次着陆任务,只有 10 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 45% ,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 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 可知,语言平实准确、科学严谨。
材料二,从 “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 ”
“ 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 ‘ 黑暗料理 ’”“ 口感难以形容 ”“ 身为 ‘ 莱鸟 ’ 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 ‘ 太空食品 ’ 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 可知,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听秋
乔洪涛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 我听见,我都听见了 ,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 ——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减)
1 .文章第 ② 段段末说 “ 我听见,我都听见了 ” ,请结合本段简要概括 “ 我 ” 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
2 .文中的 “ 我 ” 为什么要去看一看 “ 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 ” ?这表达了 “ 我 ” 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3 .文章第 ⑤ 段描写的月亮非常独特,读后你有何感受?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述。
2 .第一问:( 1 )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 2 )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
第二问:表达了 “ 我 ” 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
3 .示例:( 1 )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上苍的邮戳和天使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 2 )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 3 )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牵引下得到了净化。
【解析】
【分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 “ 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 ” 可知,我听见空气变凉的声音;
由原文 “ 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 ” 可知,我听见植物变黄、昆虫弹跳鸣唱的声音;
由原文 “ 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 ” 可知,我听见麻雀叫个不停的声音;
由原文 “ 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 ” 可知,我听见野菊花开的声音。
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文章 “ 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 ” 可知,我要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由原文 “ 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 ” 和 “ 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 ” 可知,向它们道别,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
由原文 “ 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 ” 可知,表达了 “ 我 ” 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
3 .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由原文 “ 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 ” 可知,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可见,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上苍的邮戳和天使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
由原文 “ 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 ” 可知,月亮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可见,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
由原文 “ 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 可知,人格化的月亮,以其纯净、天真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滋养我的灵魂,促我成长。可见,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牵引下得到了净化。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 进士 , 对策 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 “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 勤王 。 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 “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 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 社稷 犹可保也。 ”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 ”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祥捧诏涕泣 / 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 / 并结溪峒蛮 / 使方兴召吉州兵 / 诸豪杰皆应 / 有众万人
B .天祥捧诏涕泣 / 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 / 并结溪峒蛮 / 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 / 皆应有众万人
C .天祥捧诏涕泣 / 使陈继周发郡中 / 豪杰并结溪峒蛮 / 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 / 皆应有众万人
D .天祥捧诏涕泣 / 使陈继周发郡中 / 豪杰并结溪峒蛮 / 使方兴召吉州兵 / 诸豪杰皆应 / 有众万人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进士考试。
B .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 .社稷, “ 社 ” 指谷神, “ 稷 ” 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天祥才华出众。他二十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应对时不打草稿,一挥而就,考中状元,考官王应麟对他大为赞赏。
B .文天祥堪当重任。他任湖南提刑时,与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为之动容,认为他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C .文天祥忠君爱国。长江上游告急时,他积极应诏勤王: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D .文天祥守节不屈。厓山被攻破后,他被元将张弘范送往京师,元朝廷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视死如归,最后从容就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 2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 .文天祥为什么不听友入劝阻,仍然入卫京师?请简要说明。
2 . D
3 . C
4 .( 1 )你率领一万多乌合之众奔赴京师,这与驱赶羊群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
( 2 )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5 . ① 国家危急,却无人应召; ② 以身报国,希望感召忠臣义士。
【解析】
1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意为: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
“ 郡中豪杰 ” 是指郡中的豪杰,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CD ;
“ 诸豪杰 ” 作 “ 皆应 ” 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 B 。
故选 A 。
2 .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 “‘ 社 ’ 指谷神, ‘ 稷 ’ 指土地神 ” 错误,应该是 “ 社 ” 指土地神, “ 稷 ” 指谷神。
故选 D 。
3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 “ 被捕之后,拒绝张世杰的劝降并书写《过零丁洋》,以明心志 ” 错误,原文 “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 ‘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 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 ,可见,是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拒绝了,而不是拒绝张世杰的劝降。
故选 C 。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关键词为:
( 1 )以:率领;乌合:乌合之众;是:这;何异:与 …… 有什么不同。
( 2 )捍:保卫;乃:却,竟然;叛:背叛。
5 .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要有正确的翻译;其次是读懂题干,找准答题区域,把握住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最后分点作答。
根据 “ 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 ” 可知,文天祥为国家危机,竟然没有人愿意起兵勤王而感到遗憾痛心;
根据 “ 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 可知,他希望自己做个示范者,能够感召天下的忠臣义士一起前来保家卫国,这样或许可以让国家延续下去。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 “ 直译 ” 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 “ 字字落实 ”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 直译为主 ” 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 “ 字字落实 ” 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 直译为主 ” 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 “ 意译为辅 ”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文天祥以 “遵守天道,勤奋不息”为题,回答皇帝的策问,他的对策文章写了一万多字,不打草稿,一气呵成,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份卷子中存在的古代典籍之义理犹如明镜,可以起借鉴作用,这个人忠肝义胆如同铁石,所以臣敢为陛下得到人才而庆贺。”不久父亲去世服丧而归。咸淳九年,被提拔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极高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已经老了,综观天时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才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府。德佑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派陈继周征发州中豪杰,联合溪峒少数民族,派方兴召吉州军队前来,各路英雄都回应,聚集了一万人的军队。事情上报朝廷后,任命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京。他的好友劝阻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逼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以义而胜者谋立功,人数众多就能成功,这样国家还能保住。”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趁夜色逃到真州,渡海到了温州,于是到了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崖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终年四十七岁。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事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 “ 乐天 ” 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 .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下。
C .颈联 “ 痛饮连宵醉 ” 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 “ 狂吟 ” 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D .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 “ 印绶 ” 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
2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 . ① 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 ② 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 “ 树在冬犹青 ” 来喻 “ 人尚能晚达 ” ,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 ③ 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 “ 连宵痛饮 ” ,一醉方休。 ④ 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 项, “ 重游旧地 ” 错误。从诗中来看, “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 , “ 旧游尽 ” 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而非 “ 旧地 ” 。
故选 B 。
2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词。 ① 从诗歌标题来看, “ 赠乐天 ” ,说明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的对象是 “ 乐天 ” ,也就是白居易,刘禹锡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且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首联 “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 , “ 涕零 ” 直接流露情感,而涕零的原因是 “ 旧游尽 ”“ 相逢 ” ,二人久别重逢,昔日好友却均已不在,此时内心充满人生无常之悲。 ② 颔联 “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 ,这一联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借树木之冬青来喻人生之晚达,意思是树木且能冬月而青翠,那么人也能老来通达,凸显乐观豁达的胸襟。 ③ 颈联 “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 ,这两句是写人物的活动,二人重逢,连宵痛饮,酒醉狂吟,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表露殆尽。 ④ 尾联 “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 , “ 期 ” 意为 “ 希望 ” , “ 抛印绶 ” , “ 印绶 ” 代指仕途功名, “ 少微星 ” 喻指处士、隐士,诗人在这两句中直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对功名的厌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 “ 共占 ” 一词表达与友人一同归隐的愿望。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