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木图》序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 昭 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 于 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 之 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
元之季世,兵戈 饥馑 ,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 以 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 “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 中 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 “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 为 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 ”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 其 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 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昭 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 昭:彰显。
B . 为 释老之宫 为:建造。
C .兵戈 饥馑 饥馑:灾荒。
D .悉 中 于材 中:中等。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为受人 之 施者 薄言采 之
B .至相食 以 苟活 慨当 以 慷
C .而 其 子孙,佩服训戒 爱 其 子,择师而教之
D . 于 为善施义汲汲焉 不拘 于 时,学于余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木图》画有万木,这幅画是翰林侍讲杨荣为了让后人知晓他祖父的美德而创作的。
B .元末,战乱饥荒,杨荣的祖父打算开仓救济饥民,而饥民领取救济的前提条件是帮杨荣的祖父种树。
C .杨荣祖父的善行仅涉及方圆几里之内,如果他的祖父受到重任,那么就会让更多人受益。
D .杨荣祖父热心公益事业,杨荣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崇敬之情,所以本文不是一般的泛泛应酬之作。
4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
( 2 )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1 . D
2 . C
3 . D
4 .夫施于人 / 而使其心愧耻为辱 / 犹不施也 / 必使受吾之施者 / 如其所当得 / 而即乎其心之安 / 庶几可也
5 .( 1 )愿意种树的人给他们谷物,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就给了他谷子),因此救活的饥民多得数不胜数。
( 2 )那些接受救济的人一定是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世人心中都存有天理,(善心好事)会传递延续下去吧。
【解析】
1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 句意:都符合用材(的标准)。 “ 中 ” ,动词,符合。
故选 D 。
2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其 ” 都是代词,都为 “ 他的 ” 。
A. “ 之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 代词。
B. “ 以 ” ,目的连词,来; / 相当于 “ 而 ” ,表并列。
D. “ 于 ” ,介词,对于; / 介词,被。
故选 C 。
3 .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 杨荣在字里行间 ……” 错误,本文是给杨荣作的《万木图》写的序,作者并非杨荣。
故选 D 。
4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人施恩,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羞辱,还不如不施恩。一定要使那些接受我的施舍的人,(接受施舍)就像他应当得到的一样,并且在内心觉得安宁,大约这样才可以。
“ 施于人 ” 是状语后置句, “ 于人 ” 是后置状语,其后断开;
“ 犹 …… 也 ” 是固定句式,是对前面 “ 施恩却让受施者内心感到惭愧羞辱 ” 的评价,所以独立断开;
“ 受吾之施者 ” 是 “ 接受我的施舍的人 ” ,做 “ 使 ” 的宾语,后面断开;
“ 其所当得 ” 是 “ 如 ” 的宾语,宾语后断开;
“ 庶几 ” 意思是 “ 大约 ” ,是对前面做法的评价, “ 庶几 ” 前断开。
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树 ” ,名词做动词,种植; “ 予 ” ,给; “ 籍识 ” ,登记; “ 卒 ” ,最终; “ 视 ” ,看; “ 活 ” ,救活。
( 2 ) “ 苟 ” ,随随便便; “ 盖 ” ,大概; “ 已 ” ,停止。
参考译文:
《万木图》这幅画,是担任翰林院侍讲的建安人杨荣先生,为了彰显他的祖父杨达卿的美德,画出来留给后代看的。
杨达卿先生有孝顺的品行,对于行善做好事一直急切努力地追求。然而不喜欢以施舍闻名,认为接受别人施舍的人,总有一种惭愧羞辱的心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羞辱,还不如不施恩。一定要使那些接受我的施舍的人,(接受施舍)就像他应当得到的一样,并且在内心觉得安宁,大约这样才可以。
元朝末年,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粮食,将打开粮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喊话说: “有能够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由此(饥饿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人给他们谷物,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就给了他谷子),因此救活的饥民多得数不胜数。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忠厚、委婉又考虑周全啊!
过了几年,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高大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 “我没料到树木现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来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建寺庙道观、造桥梁以及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送给他们;有家贫要建造房屋、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千万)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利!”于是先生施舍给人们的好处就更加多了。
当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先生的行为很高尚,命令画工绘制了《万木图》并上表奏报给朝廷。士大夫和读书人写了很多诗文记载这件事,歌颂这件事,不久(这些绘画、表章和诗文)都在战争中丢失了。而他的子孙,感念佩服他的教导,至今没有违背。然而,想让他的后世都感念佩服、不违背先祖的教导,这就是杨荣重新绘制这幅图的原因啊。
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想施舍谷物粮食而已,只是想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才获得救济而)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呢!那些接受救济的人一定是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世人心中都存有天理,(善心好事)会传递延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社会衰败混乱、充满艰难祸患的时期,仅局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不这样的话,假如杨先生生活在在太平盛世,得到某种任命可以做他想做的善事,他的善心善举的受益者难道不是会更广泛吗?如果他的后人能够世代继承他的教导,推广他的善心,并且坚持不停地做下去的话,那么这种善心善行带来的好处将会更加普遍。(我)写下这篇序以告诉后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B .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 “ 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
C .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D .全国人民之所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接党的十六大,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 表意不明, “ 已去世的 ” 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或者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C. 主语残缺, “ 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 没有主语,可把 “ 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 ” 的 “ 了 ” 改为 “ 的 ” 。
D. 句式杂糅, “ 是因为 …… 分不开的 ” ,应把 “ 分不开的 ” 删掉。
故选 A 。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樯橹 (qiáng) 酹 (lèi) 吟 啸 (xiào) 羽扇 纶 巾 (guān)
B . 笺 注 (qiān) 赤鼻 矶 (jī) 蓑 衣 (suō) 料 峭 (qiāo)
C .针 砭 (biǎn) 粗 糙 (cāo) 差 别 (chā) 创 伤 (chuāng)
D . 战 栗 (zhàn) 炽 烈 (chì) 对 称 (chèng) 万箭 攒 心 (cuán)
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 笺注 ” 的 “ 笺 ” 应读 jiān ; “ 料峭 ” 的 “ 峭 ” 应读 qiào 。
C.“ 针砭 ” 的 “ 砭 ” 应读 biān 。
D.“ 对称 ” 的 “ 称 ” 应读 chèn 。
故选 A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念奴娇 ” 是词牌名, “ 赤壁怀古 ” 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
B .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
C . “ 人道是 ” 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
D . “ 羽扇纶巾 ” 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
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 ” 错误。 “ 人道是 ” 三字用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 “ 人道是 ” 三字引出以下议论。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C 。
对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 B .梦游天姥/吟留别
C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梦游天姥吟/留别
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朗读停顿断句的能力。
“ 天姥 ” 是 “ 梦游 ” 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
“ 梦游天姥吟 ” 中 “ 吟 ” 的意思是 “ 吟诵 ” ,为动词,其吟诵的对象为 “ 梦游天姥 ” , “ 梦游天姥吟 ” 即 “ 吟梦游天姥 ”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
故选 D 。
本卷还有3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侯兴旺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