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4―5题。(6分,每小题3分)
人们对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应该都不陌生。而在1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爆炸性发现,即在寒武纪之前300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发生了一次物种的突然分化和大爆发,多细胞生物由此诞生。如果得到证实,这一结论将对达尔文的慢速进化观点提出新的挑战。
149年前,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除自然选择外,达尔文还认为物种进化是一个缓慢而有序的过程,而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物种进化并非牛顿幻想的“机械宇宙”,而更像是混乱无序的量子物理世界,大量新的物种可以在几百万年间出现。毫无疑问,迄今为止最大最著名的事件是寒武纪大爆发――在5.42亿至5.20亿年前的进化“瞬间”,一些未知的原因导致当时地球上出现了几乎所有现有物种的祖先。
现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考古学家们相信,他们发现了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的又一次大爆发。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埃迪卡拉纪生物群化石进行了迄今为止最细致的分析,其中包括出现于5.75亿年前的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生物。
研究人员发现,从形态学上,埃迪卡拉纪生物与此前的生命形式存在着很大区别,就是它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区别,以至于它们必须被划分成新的不同的物种类别。其中的许多生物都很像植物的叶片,它们在阿瓦隆纪的2500万年里突然出现,因此,研究小组也将此次新发现的事件命名为阿瓦隆纪大爆发。
论文合著者、华人地球生物学家肖书海表示,新确定的事件与地球上氧气突然溶入海洋“在时间上完美吻合”,这可能促进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爆发。而另一个可能的激励是冰川期结束时海洋温度的回转上升。不过,无论原因为何,阿瓦隆纪大爆发和寒武纪大爆发之间存在着一个最大不同,即寒武纪出现的生物种类持续至今,而埃迪卡拉纪物种形式很快就消失了。
美国哈佛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Andrew Knoll评价道,在进化史的背景下,认为埃迪卡拉纪物种化石快速进化为广泛类型似乎是“充分而合理的”,但这可能不是新发现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他说,最重要的是这些生物进化的“方式与此后大大小小的进化辐射相差无几”,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爆发应该具有类似的动力学机制。
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的古生物学家Richard Aronson表示,新发现会带来新问题,比如,为何阿瓦隆纪大爆发迅速销声匿迹,而寒武纪大爆发却繁荣起来,并最终赋予了地球生命。
4.下列有关“阿瓦隆纪大爆发”和“寒武纪大爆发”的不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都是物种的突然分化和大爆发,但阿瓦隆纪大爆发比寒武纪大爆发早3000万年。
B.阿瓦隆纪大爆发的结果是诞生了多细胞生物,寒武纪大爆发的结果是当时地球上出现了几乎所有现有物种的祖先。
C.阿瓦隆纪大爆发可能促进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爆发,而寒武纪大爆发可能的激励是冰川期结束时海洋温度的回转上升。
D.阿瓦隆纪大爆发和寒武纪大爆发之间存在着一个最大不同,即寒武纪出现的生物种类持续至今,而埃迪卡拉纪物种形式很快就消失了。
5.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与寒武纪大爆发不同,如果阿瓦隆纪大爆发得到证实,将对达尔文的慢速进化观点提出挑战。
B.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迄今为止最大最著名的事件是寒武纪大爆发;但阿瓦隆纪大爆发的意义和影响要远远地超过寒武纪大爆发。
C.在进化史的背景下,科学界普遍认为阿瓦隆纪大爆发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埃迪卡拉纪物种化石快速进化为广泛类型似乎是“充分而合理的”。
D.阿瓦隆纪大爆发会带来新问题是为何阿瓦隆纪大爆发迅速销声匿迹,而寒武纪大爆发却繁荣起来,并最终赋予了地球生命。
经典文化阅读(10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盍各言尔志?(2分)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分)
(2)孔子的回答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是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常年在喀喇昆仑山上生存的人有一句调侃的谚语:死人沟里睡过觉,班公湖里洗过澡。这是他们对没上过喀喇昆仑山的人的炫耀。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至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不,是射出去了。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选自2007年第8期《读者》)
13.在第二、三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班公湖周围的环境?结合文章,试作简要分析。(3分)
14.本文叙事的线索(明线)是鹰的行动过程,那么文章的抒情线索(暗线)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①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②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6.阅读本文,你能从中感悟出怎样的生活哲理?(至少写两点)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一种哲理的看法。(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5分)
以苦为乐
江月
李连杰的办公室里充满着“壹基金”的笑脸,他的T恤上有,房间里的海报上有,各种文件资料上有,张张笑脸让来访者感觉很亲切。李连杰说这个LOGO是女儿从几百张设计图中选中的。
也许是连续说了太长时间的话,李连杰的嘴唇有些干裂。众人眼里的功夫巨星,国际影星,此时回归到生活中最本真的状态――随意、简朴甚至有一点沧桑,隐约能看到他两鬓的几丝白发。但是,与记者对话时,他马上焕发出热诚、饱满的状态。他的语速很快,笑容很灿烂,手势很多且力度很大。让人想起了他是武术冠军,还让我想到他扮演的霍元甲――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卑不亢。在电影之外,以“心理关怀”为主旨的“壹基金”,成为了他生活的又一个重心。
问:你一直在推广你的“壹基金”,即使是在推广自己的电影时,也不忘宣传“壹基金”?
答:我一直把自己的四十岁作为一个分界线,四十岁之前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我要得到、要证明,证明自己能成为武术冠军,证明自己的电影与众不同,和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电影的推广。那时候做每件事情都是以“我”为出发点,现在反过来了。因为社会的现状让我有必要站出来做慈善,我不奢望得到任何回报。我一直说做慈善这件事需要勇气和坚持,因为既没有物质的回报,还要投入金钱和时间,还要受到别人的质疑。
问:你有接受别人质疑的心理准备吗?
答:既然是刚刚起步,当然会面临一些质疑。“壹基金”是我帮中国红十字会来筹集的,不是我李连杰个人的基金。我现在是在搭建一个平台,用最简单的办法让人们知道只要每个月拿出一块钱,就可以通过红十字会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且我们关注的主题是心灵层面,这本身就有互动性。
问:但是,你的明星效应也使“壹基金”得到了广泛关注。
答:我希望“壹基金”是从中国做起,从中国娱乐界做起,将来变成全球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责任。加“李连杰”三个字覆盖面和影响面相对会大一些,这样也可以跨越各国红十字会之间的界限,让更多的人参与“壹基金”。
我希望能建立这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平台,而且是从民间发起的,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一种公民的责任感,做善事本来就是一种心理的互动。
问:也就是说慈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也有心理和精神上的扶持,后者传达的是一种信念。
答:我们国内还没有一个针对是心理疾病和灾后心理调整方面的基金会,所以我们的“壹基金”就着重放在心理层面的援助。谁来关注这些受灾人群的恐惧心理,谁来帮他们疏导悲痛的情绪,这是很重要的。
我也经常举一个例子,人都是由两个层面主导的,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精神。人们现在很注重美容、瘦身、保养、时尚等外在的东西,但是如果遇到挫折,情绪上有了问题,这些外在的东西也没有用。所以物质和精神要平衡,这一点人们关注还不够。全球每年得忧郁病和自杀的比率都在激增,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尤其在中国,心理医生的数量非常小,我们的文化也没有把心理当作一种疾病来看待。即使有了心理病也不承认或者不敢说出来,所以,这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其实,名人照样面对生活压力,我身边好多演艺界的朋友都有自闭症,我自己都有些自闭,会恐惧、恐慌。如果我们的“软件”不够,未来年轻一代就会出现问题。
问:这方面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吗?比如美国目前有这方面的基金吗?
答:没有,我们是开创性的。我一直在讲,从人的本性来看,人都是追求幸福、快乐的。传统的观念认为,人要有好的教育,好的学识、将来有好的工作,这都是以物质作为衡量标准的。但物质永远是相对的,不是永久的。就像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工资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这是欲望带动的快乐。只有物质在支撑,人们都在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一旦物质与精神不平衡就会产生嫉妒、郁闷,我的理念就是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能帮助别人,能够互相着想,社会才能和谐。
13.作为访谈,文章前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阅读文章,概括李连杰“壹基金”的特点。(4分)
15.如何理解“我一直把自己的四十岁作为一个分界线”?(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李连杰的“壹基金”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理解。(4分)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名著问答(5分)
(1)列举出《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五位人物。(5分)
、 、 、 、
(2)杜甫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如此的感叹?请简要概括。(5分)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三小题)
①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② ,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③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苏洵《六国论》)
④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简要分析全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
(2)“情词并胜,神韵悠然”,是人们对这首词的评价,试从词的情感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3分,不超过20字)
中国有56个民族,那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大型国情学术专著《中国的语言》近日完成,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专家介绍,《中国的语言》一书所展示的129种语言,有40多种语言首次公布,其中有的语言是刚刚发现。例如一种特殊的语言:“倒话”,它作为母语使用于青藏高原东部、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仅有2685人使用。
这129种语言中,有117种语言是已经濒危或正在走向濒危的,其中没有交际功能的8种。在这些语言中,有的使用人数已不足千人,有的更少。比如木佬语,根据调查,目前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讲;而满语、赫哲语、苏龙语、仙岛语等使用人数都不足百人,这些都属于“濒危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