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3分)
A.脊髓(suǐ) 澄(chéng)澈 耸(sǒng)惧 差(chā)强人意
B.勉强(qiáng) 炮(páo)烙 谄(chǎn)媚 汗流浃(jiá)背
C.啮(niè)啃 嗜(shì)好 墙垣(yuán) 重蹈覆辙(zhé)
D.脚踝(huái) 绰(chuò)约 晕炫(xuàn) 天衣无缝(fèng)
C (A、悚惧 B、勉强qiǎng D、晕眩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3分)
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三国演义》)
B.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不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家》)
C.宝玉挨打,被抬回怡红院。宝玉恍惚听到悲泣之声,看是宝钗,又心疼她暑天跑来看他。而宝钗万般言语无从说出,只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达了无限感情。(《红楼梦》)
D.克罗德曾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一度恪守禁欲主义教规,但爱斯美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中引燃起熊熊的爱欲之火,他开始不停地跟踪艾斯美拉达,指使卡西莫多劫持她,并刺伤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美拉达因而被捕和判罪。他气急败坏,一再重复“谁也别想得她”,并最终使爱斯美拉达遇害。但事后不久他也跳楼而死了。(《巴黎圣母院》)
E.老葛朗台不管作为守财奴,还是作为精明狡猾的商人,都显得特别没有人性。他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平日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因为害怕财产的流失,女儿到了23岁他也没想要给她相亲,而当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为娶欧也妮暗相争斗时,葛朗台却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诱饵,从两边捞到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C D(C项为宝玉悲泣之人是黛玉,D项克罗德是在爱斯美拉达被执行绞刑时被卡西莫多从圣母院顶楼上推下摔死的。)
选出对下列一首现代诗分析错误的一项(3分)
也 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A.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但“三美”在《也许》一诗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B.“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并多次重复“也许”一词,用来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C.人们是听不见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的声音的,而诗人想象女儿听得见,而这些大自然的声音是比“咒骂的人声”更美的音乐。这句诗表达诗人对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的愤慨。
D.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女儿呼唤着宁静的环境。 虽然全诗没有悲伤的字眼,但作者努力抑制住悲痛的心情,用间接抒情的方法把悲痛升华为对女儿虽死犹生,呵护备至的感情表现出来。
A(本诗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各臻其美,精心雕琢为之,堪称“三美”的典范。 “音乐美”是指音节和韵律的和谐,节奏感强。“绘画美”指诗的辞藻,视觉形象丰富。 “建筑美”主要是就诗歌的整体外形而言的,每行字数一致,整齐划一。)
4.A ①有-又 ②生-性 ③颁-斑 ⑤涂-途 ⑥景-影 ⑦受-授)
5.D (众人:一般人)
6.B 却(A.这些/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其中/他的 D.对于/向)
7.D 宾语前置(A介词结构后置 B定语后置 C判断句)
8.C (《劝学》论证学习的意义和态度)
9.(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过就变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变得锋利。(“直、就、利” 各1分)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则、羞、盛”各1分)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每个国人一定都有着多方面的震撼与思索,请你自选独特角度,自拟醒目标题,自立明确中心,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用黑色水笔书写,字迹、卷面5分,错别字扣到3分为止。
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20分)
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注释】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5分)
译文:
(2)愿无伐善,无施劳。(5分)
译文: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分)
译文:
19.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5分)
答:
18.(1)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5分)(关键词:敝――坏,指用坏了)(2)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5分)(关键词:伐――夸耀,自
夸,如“伐其功”;施――张扬)(3)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5分)(关键词:安――使老者安逸;信――使之信任我;怀――使之怀念我)
19.在本段中,孔子描绘的实际上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而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实际上也是一个达到高度“礼治”、人人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意思对即可)(5分)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孔子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0―23题。(24分)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习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20.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请用小标题概述这几幅画面。(6分)
21.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6分)
22.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加以概括。(6分)
23.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请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20.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每点各2分,符合大意即可,不要求一致)
21.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每点各2分)
22.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 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
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
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共6分,写到一点给1分,整体的语言表达给1分)
23.(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每点各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名著阅读
(1)《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梦?他的幻梦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2)《欧也妮・葛朗台》中,查理拒绝了欧也妮,欧也妮伤心地去见神甫,神甫说了下面的一句话:“小姐,今天我来跟您谈一位索漠全城关心的姑娘,可怜她不知爱惜自己,没有按基督教的方式生活。”请说说加点字的内涵与实质。
参考答案:
(1)“他”指的是觉新。(1分)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还想到德国(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2分)由于他的祖父想抱重孙,他父亲便给他定了一门亲事,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所爱的表妹,而且年内就要结婚,婚姻和升学的希望都成了泡影。(3分)
(2)的确,全城的人都很“关心”欧也妮,但不是关心她的不幸命运,也不是喜欢她这个人,而是关注她的婚姻,她的巨额家财。(4分)因为只要攀上此门亲事,也就拥有了数千万法郎的财产,这反映了人们拜金主义的思想与冷漠的心态。(2分)
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要求: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3分)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答:
答案示例:美德让你一生收益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3分)
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太少。/②你应把时间放在创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卖画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6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色荷花。
14.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方法写景,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赏析。(2分)
15.词的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4.只要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到下地写景。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生动活泼。③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2分)
15.词中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出游时所见所闻,从表面看,这两句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凉爽的一天。(2分)其实从“又”、“浮生”等词语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的失意情绪。(2分)
大意: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说明】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在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政治上虽遭受重大打击,却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词是他当时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词作对特定环境,夏季雨后乡村充满野趣的景色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正所谓“其身则闲,其心则苦”了,这就是本词的艺术特色。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2)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积善成德, , 。(《荀子・劝学》)
(5)五亩之宅,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⑴幽咽泉流冰下难 ⑵环佩空归夜月魂
⑶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⑸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⑹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