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年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年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1-07-15
题号
评分
一、名句默写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屈原《离骚》)

    (2)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2)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3)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4)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二、未分类 (共7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西湖香市

[]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①之珍异,皆集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香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吹笙之聒帐②;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饥③,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④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⑤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①蛮夷闽貊(mò):泛指少数民族。②聒帐: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③(jiàn)饥:连年饥荒。④虏鲠:指盗贼横行。⑤抽丰: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起于花朝,于端午     尽:终止

    B.嘉湖进香天竺者     日:每天

    C四阅月方罢           凡:总共

    D无此二地矣           断:判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第一段叙述从山东、嘉湖前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人,与西湖边的人做买卖,交代了香市的由来。

    D.第二段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香市热闹繁荣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崇尚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

    C.第三段写“轻薄子”将前人诗句改为“还把杭州送汴州”等,反映了百姓对太守刘梦谦的不满和讽刺。

    D.作者借香市的兴废,反映了杭州的衰落,透露出沧桑之感,表达了天灾可怕但人祸更为致命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1)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4)

    译:                                                                        

    (2)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5)

    译: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2(3)D(应为“绝对”)

3(3)B(“崇尚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有误)

4(9)(1)(4)

宋元的名画,比不上那西湖风景画和佛画的畅销风行。(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胜” “其”泽对各1)

 (2)(5)辛巳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城里饿死的尸体被运出,抬的抬,拉的拉,接连不断。(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但”“饿殍”“属”译对各1)

2.

简答题。

(1)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了,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架,只听见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请简述“龄官画蔷”的故事。(《红楼梦》)

 (2)堂吉诃德已经等得不耐烦,生怕上天并未选定自己去完成这件大事,所以玛朗布鲁诺不把那匹马送来;再不然,就是玛朗布鲁诺不敢和他决斗。这时花园里忽然来了四个身披翠绿藤萝的野人,同扛着一匹大木马。

请简述堂吉诃德骑木马的故事。(《堂吉诃德》)

(    )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端阳节前一天,蔷薇架下龄官用簪子在地上痴痴画字。(1)架外,宝玉痴痴随着簪子的起落,在手心里摹写,猜是“蔷”字,心生同情。(2)一阵雨来,宝玉提醒她身上湿了,龄官却误当他是丫头。宝玉发现自己也淋湿了,便跑回怡红院。(2)

(2)悲凄夫人满脸胡须,称中了魔法,请求帮助,堂吉诃德和桑丘答应与巨人决斗。(2)他们被蒙上眼睛,坐上木马,公爵等人鼓风箱、烧亚麻,两人便信以为真地交流起空中感受。 (2)最后,马肚内花炮燃爆,两人被抛到地上,从羊皮纸上得知灾难解除。(1)

 (答案不足80字的,酌情扣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手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④也。”(《孟子・告子上》)

 ()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②愿:羡慕。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2)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3)C(“厌恶”和“安贫”有误)

(2)(3)君子应该把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致力于进德修仁,而不应计较吃和穿等物质生活的质量。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当下的文学呈现出新的形态,这种形态从新世纪之初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完全成形。我所指的是“大众”和“小众”的文学分化和平行发展。

所谓“大众”文学,是指拥有众多读者的“青春文学”和诸如玄幻、职场等类型的文学。由于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文化消费能力,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往往迷恋,变成忠实的“粉丝”,青少年所喜爱的“青春文学”通常有着巨额的销售量和广泛的影响力,形成社会的热点。而其他类型的文学写作也有了自己相当稳定的爱好者。这种“大众”文学占据了小说出版的主要部分,构成了一般读者文学生活的重要部分。其实这一部分文学过去就已经存在,但它们曾经隐在文学的后面,或者被一些人认为多少有些不登大雅之堂。今天,它们在大众文学市场中的地位已经稳固,这一部分的作家也已经成功地开拓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市场。

而“小众”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当作文学主体部分的那部分文学,现在它主要以“纯文学”的形态出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水准的提升,这部分文学

一方面受到社会相当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开始在追求优雅文化的中等收入者中,拥有自己的市场。它其实也早已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和低迷状态,而具有了自己的稳定性。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写作这一新的商业模式也开始日趋成熟,现在网络文学不再仅仅是文学爱好者的自发行为了,它业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出版业,一种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巨大的现实方向。网络所具有的公众参与的特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大众的媒介。随着网民数字爆炸性的增长,网络文学空间的扩大也极为迅速,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几乎从开始阅读时就依赖网络。

网络文学的发展其实也为传统的纸面出版文学提供了资源。一方面,网络文学许多成功的作品被纸面出版业吸纳而变成了纸面出版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其实起到了沟通传统出版业已经分化为“大众”和“小众”文学的作用,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

这样的文学状况已经逐步稳定。大众和小众平行发展但缺少联系,网络文学则异常活跃地粘合起二者。大众、小众和网络三种文学,支撑起今天的文学生态。   

       (节选自张颐武《大众、小众和网络》,略有删改)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

A.由于“青春文学”通常有着巨额的销售量和广泛的影响力,青少年往往对它迷恋,变成忠实的“粉丝”。

B.“小众”文学受到社会的支持,走出困境和低迷状态,与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文化水准的提升有关。

C.网络文学不再只是文学爱好者的自发行为,它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出版业,而且空间的扩大也极为迅速。

D.时至今日,“大众”和“小众”文学各有各的读者,各有各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分化之后平行发展的状况。

E.作者分析了大众、小众和网络三种文学,认为它们支撑起今天的文学生态,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10.作者认为“大众”文学和“小众”文学现在已逐步稳定,这种稳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加以说明。(4)

答:

11.请简要概括网络文学的意义和作用。(3)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5)A  E(A.因果倒置;E.“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无中生有。)(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

10(4) “大众”文学拥有众多青少年读者,拥有自己相当稳定的爱好者,市场地位已经稳固。“小众”文学在追求优雅文化的中等收入者中拥有自己的市场,文学地位在社会支持下得到稳固。 (答对一点得1)

11(3)改变读者的阅读方式,为传统的纸面出版文学提供资源,沟通“大众”和“小众”文学。(答对一点得1)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5
45.45%
很难
2
18.18%
基础
4
36.36%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名句默写
1
9.09%
未分类
7
63.63%
填空题
2
18.18%
选择题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11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王峰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