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0高中语文期中考试3316
2010高中语文期中考试3316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1-07-15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优柔寡断  忧心如焚  真知灼见  远见卓识

B.良辰美景  寥若晨星  山青水秀  眉清目秀

C.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出人头地  走投无路

D.声名鹊起  门可罗雀  五颜六色  察言观色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土地调查,保证土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国务院近日         了《土地调查条例》。

②吴教授认为,要做一个有         的人,首先要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

③我虽然年过六十了,但和你比,我还         ,还可以在台上表演几年。

  A.颁布  品位  年轻    B.颁发  品位  年青

  C.颁布  品味  年青    D.颁发  品味  年轻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品味”是动词,品尝、欣赏的意思。“品位”是名词,引申为对艺术品等或人的行为的评价。“年轻”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年青”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

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许多公众媒体上,特别是在一些影视节目里,错别字俯拾皆是,使很多好看的节目令观众大 倒胃口。

B.小汪确实走过一些弯路,但是,既然他已经表示要改头换面,我们就应该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C.何璐同学不但成绩好,而且还好为人师,经常耐心地为周围同学讲解习题,因此,在这次选举中,她的票数遥遥领先。

D.有些同志的心胸不够宽广,别人给他提了点意见,他总要找机会投桃报李,进行报复,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批评教育。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投桃报李: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4.

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孙海平教练23日对刘翔抢跑一事进行了批评,认为刘翔如果养成抢跑的习惯,在国际大赛中将非常不利。

B.靖江供电公司积极采取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电缆免遭外力破坏,.从而确保了电缆安全运行。

C.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说,将部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将有利于民族优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虽然“嫦娥一号”的升空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和月亮的距离,但载人登月的梦想,仍有很长的 一段路要走。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4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A.对事情不能批评,改为“对抢跑的刘翔进行了批评”。B.把“免遭”改为“遭受”。D.改为“但人类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未分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

生物钟研究的历程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上世纪初,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了3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协奏曲。

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和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个科学之谜。现在有外源说、内源说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说等。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对夜间活动的仓鼠的试验表明,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一下,如在与地球自传方向相反的条件下,仍然有相似的节律。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因此,人的生命节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综合说则强调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已经发现了若干与生物钟相关的基因,生物钟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997年《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通过对上万只实验鼠的研究,发现了一只实验鼠的生物钟周期是27小时,并定位克隆了这个核酸发生变异的基因,命名为“时钟”基因。通过动物实验,他们发现“周期”基因有24小时表达节律,同时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因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l0大科技突破之一。

节选自20078期《百科知识》

5.下列有关“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谱写成的一曲生命协奏曲。

B.有人认为生物钟位于松果体上,与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C.生物钟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现象。

D.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应是能随光周期改变而变化的“时钟”基因。

6.依据文意,下列关于生物钟形成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等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现象。

B.在变温和与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人的生命节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C.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使生物体发生周期性循环节律的活动。   

D.实验表明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改变的“周期”基因与生物钟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期”基困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说明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可能在一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

B.人和仓鼠在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其生命节律都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C.科学家已在实验中证明“时钟”基因在人类控制自身情感及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D.生物钟基因是一种核酸发生变异的“时钟”基因,有调节生物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5C(A.错把喻体当主体,原文是“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了3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被形象地喻为一曲优美的生命协奏曲”;B.无中生有,原文是“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不是褪黑素的分泌;D.改变原意,原文是说该基因的表达能随光周期的改变而变化。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不是“时钟”基因。)

6B(人在常温可以,变温原文没有提到。)

7A(B.仓鼠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原文没有提及,按人的生命节律推断缺少依据;C.巴实验已在实验鼠身上证明,进而说时钟基因在人身上也已证明,说法不科学;D.任意推想,缺少依据。)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7
63.63%
基础
3
27.27%
很难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4
36.36%
未分类
4
36.36%
填空题
2
18.18%
名句默写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11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