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高中语文月考试卷4825
2011高中语文月考试卷4825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1-07-15
题号
评分
一、未分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是突出其表面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流感病毒所有发生突变的部分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突变最快。这令免疫系统跟不上步伐。

决不是所有的病毒抗原――哪怕是所有RNA病毒的抗原――都突变得那么快。麻疹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突变的其他部分在变,只有抗原岿然不动(最可能的原因是,免疫系统识别为麻疹病毒抗原的那部分所承担的功能是病毒自身不可或缺的,如果它的结构变了,麻疹病毒就无法存活)。因此,人只要患过一次麻疹,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

然而,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却能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千变万化。它们的突变使其能避开免疫系统而未令病毒遭到破坏。事实上,它们突变得太快了,即使在一次流行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都经常在变。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从而轻易避免同种病毒的二次感染。但有时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的形状,于是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它们。与旧结构完美结合的抗体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结构了。这种经常发生的现象被称为“抗原漂移”。

当抗原漂移出现时,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显然,变化越大,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就越低。为了理解“抗原漂移”的概念,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橄榄球运动员,身着白短裤、绿衬衣、镶有绿色V字的白色头盔。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运动服并攻击它。如果运动服稍作改变――如在白短裤上加一条绿色条纹而其他不变,免疫系统还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识别出该病毒。但若运动服由绿衬衣白短裤变成了白衬衣绿短裤,免疫系统就没那么容易识别了。

抗原漂移引发流行病。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就出现了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平均每两年就有一种以上。每一种仅在美国就造成了1000040000的“过量死亡”――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结果在美国,流感比任何其他传染病――包括艾滋病(AIDS)――导致了更多人死亡。公共卫生专家监控了抗原漂移,并每年调整流感疫苗以期与之同步。但他们却从未能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流感病毒是作为一个突变群存在的,即使他们预测到了突变的方向,总会有一部分病毒与众不同而躲过了疫苗和免疫系统。但是,因为医学领域其他新的发现,现在不管抗原漂移多严重,造成的流感有多致命,它也并不会再造成流感大爆发,不会造成如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时那样席卷世界的大流感。

6.关于“抗原漂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抗原漂移发生的原因是突变显著改变了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形状。

B.抗原漂移是病毒入侵人体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C.抗原漂移出现时,如果人的免疫系统拥有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病毒就难以在人体获得立足点。

D.抗原漂移引发的流行病,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麻疹病毒的抗原之所以在其他部分都在突变的时候岿然不动,是因为它的结构一旦发生了变化,整个病毒就不能存活。

B.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程度与人体免疫系统应答的效力是成反比的,变化越小,免疫系统的应答效力就越高。

C.人体免疫系统有时难以识别流感病毒,主要是因为病毒中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颜色上的很大变化。

D.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在33年间共出现了19种不同的流行病,从导致死亡的人数来看,流感是最致命的传染病。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患过一次流感的人,即使注射了疫苗也有可能再次感染,但是患过一次麻疹的人,却可以终身免疫。

B.如果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发生了突变,那么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无法识别它们,从而无法破坏病毒。

C.公共卫生专家已监控了抗原漂移,所以他们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

D.如果出现了过去那种席卷世界的流感大爆发,那就可以确定在抗原漂移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原因。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1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6.【答案】BA“和”要改成“或”C原文表述为“病毒就能在人体获得立足点,即使那人的免疫系统已有了能结合以往形态抗原的抗体”D“通常一次就会造成至少10000人的死亡”与原文中“高于该疾病通常所导致的死亡数量”矛盾,同时,这也只是美国的一组统计数据)

7.【答案】BA原文表述为“最可能的原因是”C“颜色上的很大变化”有误D原文表述的是“19种不同的已鉴定的流行病”)

8.【答案】DA原文讲的是“一般就可对其终身免疫”B原文讲“有时突变所导致的变化很小,使得免疫系统仍然能够识别它们并与之结合”C“很快就会预测流感病毒突变的方向并将疫苗调整得恰到好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2.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9.【答案】A(能:亲善)

10.【答案】DA率领,带领;因为B表承接,就;副词,用于加强判断,就是C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D第三人称代词,他)

11.【答案】A(“赏罚分明”有误,原文意思是靠赏和罚来治理天下,那么先王时代的习俗就废掉了)

12 (1)译文:这份高兴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他的心中本来就有值得高兴的事物。(中心:心中;固:本来;有以:有……的事物)

 (2)译文:如果确实爱护百姓而能够使他们获利,虽然在残破穷困之余,还是可以勉励他们,使用他们。(苟:如果;诚:确实;虽:虽然)

(3)译文:兴宗喜好学习并知道如何去做,完全施展出他的学识,还将会有更大的成就。(方:道理;竟:彻底、全;大者:大的成就职)

13.答:沈兴宗在海边筑堤七十里来消除水患之后,就大力疏浚沟渠河流,疏导长江以南的水来灌溉义宁等几个乡的农田,(2分)同时又放松禁制,慢慢索求,以招集背井离乡的人,劝导百姓起来去完成水利事业。(1分)因为这样爱护百姓与民亲善又能够使他们获利(1分),所以称他为“能有以遗其民而不愧于豳之吏者”。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

巷子里的阳光

王克楠

①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②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③看那些无奈的人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

④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⑤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⑥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懒人们就会说: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⑦巷子里有几棵树,树干茁壮,树头蓬勃。夏天的午后,树下常有几个退休老人坐在小板凳上闲侃。就是这几棵树,支撑着阳光的舞蹈。阳光穿过蓬松的树头映在地上、墙上,地上和墙上就成了阳光的“舞台”。风是导演,树叶被吹得越厉害,阳光舞蹈的姿势就越激烈,反之,就温柔得很。它或刚猛激烈,或纤细入微,皆是一种自在的景致。

⑧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心里想: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⑨果不出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⑩傍晚的阳光是有诗意的。它是太阳在一天之中的绝唱,它不知明天早晨还能不能吐着光彩从地的东边升上来。这有点好似人之将逝,还不知下辈子还能不能像活佛似地再转为人类。因而,傍晚的阳光最温柔,最贴人了。你抓它,捏它,碰它,它一点也不急,你亮开嗓门咋唬它,它也不恼,当然,很少有这样二板吊子,就像很少有这样的恶丈夫,面对如花似玉、善解人意的爱妻,你舍得动她一指头吗?

11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12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13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14――重复又有什么?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15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6. 请分析第13 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 “扑扑扑”的妙处。(3分)

答:                                                                         

17.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答:                                                                       

18. 第④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和②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答。(5分)

答:                                                                  

19. 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6分)

答: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6.【参考答案】是拟声词,化静为动,让阳光澄明灵动可感;(1分)运用叠词,形象表现阳光点燃老人们不灭灵感的急切和慷慨,突出阳光的博大和温厚,(1分)表达作者对阳光的赞美之情。(1分)

17.【参考答案】恰当。(1分)因为小巷地处闹市,“拐过三道弯”“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正如“结庐在人境”;(1分)这三道弯,隔离了马路上的尘土和喧嚣,小巷里是一个洁净、宁静的世界,“而无车马喧”。(1分)(答不恰当,酌情给分)

18.【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因为这的确是一条封闭、走不通的巷子,所以从客观上说是“死胡同”。(1分)但这有热情好客的主人,留你“小坐一会儿”;(1分)有温情的阳光,可以让你享受自在、质朴的生活,给心灵一个舒缓的空间,因此又不算是“死胡同”。(2分)

19.【参考答案】①阳光“不会唉声叹气”“不露声色”,教人乐观、谦和;②阳光“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告诉人一生中难免失意和挫折,关键是要调整自己,淡然处之。③滋润巷子里的生命,“点燃老人不灭的灵感”,教人博大慷慨;④“阳光也是重复的“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启示人坦然面对死亡,关键是要度过有意义的一生。(每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答其它内容,只要合情理,也可酌情给分)

4.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表述规范,卷面整洁。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4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4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未分类
4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单元测试
4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吴逸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