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届江苏省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2011届江苏省南通市四县市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确定政府的合理职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政府该管的事情坚决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坚决放手,着力管好企业、社会、市场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情。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情交给企业、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活力与效率。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决策的原则,建立并形成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决策机制,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部门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依法决策,在制定产业、投资、财政、信贷、价格、税收等方面的重大规划和政策时,开展物质流分析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估。对资源性产业实行公平准入,突出资源效率和最低利用效率标准,为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环境。应切实贯彻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负责制度,对于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建立档案;决策者应对自己的决策终身负责。对于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失职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领导责任。落实节能环保责任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1)本段文字论述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请分条概括。(每个观点不超过20字)

                                                                       

                                                                       

                                                                         

2)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建立责任追究制的认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2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①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自律、高效的管理体制。②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③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可以促使领导干部在决策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依法决策;避免盲目决策,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资源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医生不应该是天使吗(访谈录,节选)

问:医生拿回扣、收红包是一个普遍现象吧?看来医生的道德水平的确大大地下降了。

答: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根本就不存在道德滑坡这回事。从根本上看,引导人们行为的是利益而不是道德。在经济学看来,法律也好,道德也罢,都是人们在交往和合作中,为协调相互利益关系而达成的一些制度安排。这些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规范个体的自利行为,降低交往的成本,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学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有人称之为“人性自私”假设。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抨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还没有人能够推翻它。

“人性自私”假设并不是断定人必定自私而不可能利他,更不是鼓吹人们应当自私自利。说穿了,这一假设只不过是基于一个谁都明白的常识:没有什么能保证人人无私,也没有什么能保证个人事事无私。既然如此,人们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当然就只能从人有可能为恶的低调假设着眼,而不能把制度安排建立在人性永善的高调假设上。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制度安排决定收益分配规则,收益分配规则决定了个人的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所有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决定了全社会的经济绩效。这一基本原理意味着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当事人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极大化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学家看来,只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而没有不合理的个人行为选择。

因此,不是医生的道德水平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问: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他们不应该道德高尚吗?他们不应该是天使吗?

答:哪个职业不应该是天使?政府官员不应该是吗?他们的决策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这份责任比救死扶伤轻吗?法官的判决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尊严甚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媒体的报道或广告事关人们是否了解真相,事关一个人乃至一些人的名誉、尊严甚至命运,这份责任轻吗?大巴司机的行为决定了几十个人的安全乃至几十个家庭的幸福,这份责任轻吗?农民是否使用剧毒农药,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乃至生命,这份责任轻吗?

如果医生应该是天使,谁又可以不是?

问:你的意思是?

答:我不否认道德的巨大作用,但作为一个经济学者,我更相信这样的信条: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

从根本上看,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是利益取向,而非道德取向。我不能确定人们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道德或良心采取某一行为,但是我相信他的利害得失计算会诱使他选择某一行为。如果一个医术精湛、工作负责、完全根据患者的利益决定自己行为的医生,即能够获得充分的社会尊重并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的理性会引导他这样工作。反过来,如果一个行为规范的医生过的却是清贫的生活,而一个损害患者利益、拿回扣、收红包的医生却过着优裕的生活,你怎么指望医生像天使一样工作?

一般地说,一个社会是不是道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什么?是那些行为增进社会福祉的人过着更为体面的生活,这种体面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激励大家做道德高尚的人!

(节选自《书摘》200712期《折翼的天使——医生怎么了》)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不能认为医生拿回扣、收红包,就表明医生道德水平大大地下降了。

B、法律和道德,都是为协调人际交往和合作中的相互关系而达成的一些制度安排。

C、为了规范个体的自利行为,降低交往成本,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是协调相互利益关系而达成的制度安排的基本功能。

D、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学有关人性的基本假设。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个人的行为,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激励机制、收益分配规则、和制度安排的制约。

B、全社会的经济绩效,由个人的行为合在一起所决定。

C、任何人都可以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的极大化。

D、天使意味着道德高尚,因此不仅是医生,包括政府官员、法官、媒体从业者、大巴司机和农民在内,都应该是天使。

3、如何理解经济学有关“人性自私”的假设?

答:                                                                      

4、以医生为例,说说这位经济学者“不信任任何人的品德,不怀疑任何人的理性”这个信条的含义。

答: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B(漏落“在经济学看来”这个限制语)   

2CA、将原文如此混杂,表述不准。B、“个人”前缺了“所有”。D、原文说“天使”意味着责任重大,而不是道德高尚)   

3、这一假设认为,个人总是在所面对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收益的最大化;但并不是断定人必定自私而不可能利他,更不是鼓吹人们应当自私自利;因为没有什么能保证人人、事事无私,所以在考虑制度安排时只能从这个低调假设着眼。   

4、这个信条的含义是:因为不能确定人们会不会为了所谓的道德或良心采取某一行为,但能够相信他的利害得失计算——即理性会诱使他选择某一行为。如果一个医术精湛、工作负责、完全根据患者的利益决定自己行为的医生,就能够获得充分的社会尊重并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那么绝大多数医生的理性会引导他这样工作。可见引导人们行为选择的是利益取向,而非道德取向;而利益取向源于他的利害得失计算,即理性。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趋时——周易的大智慧

曲庆彪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运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左右了人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

包裹在卜筮大氅下的哲学典籍《周易》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周易》中每一卦都是虚拟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境遇的发展过程,每一爻都象征着事物初萌、发展、跃升、成熟和盛极而返、带着新质向原点回归的不同阶段。六十四卦对“时”的阐释各有侧重,但都紧扣一个“时”字,充分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周易》中所论及的“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应理解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况综合的抽象。时间与氛围、环境、态势、机会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概念,如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等。这些概念里蕴含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演化、时境的变迁和时中的把握。

趋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趋”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两种:去探求,去把握,叫顺之;被动适应,叫由之。由之不是不好,得看什么时候,分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要强调“趋”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天、随机、随心、随时可“趋”的悟性。

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地理解与时偕行,我们就会发现,其根本精神在于追求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就需要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同时,与时偕行不仅意味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于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不要“豪迈地”超越时代。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们期待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刻。那一刻,便是我们与时偕行的“时”。“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的准确诠释。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要真正体现与时偕行。

在历史潮流跌宕涌进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时偕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时”与“势”往往相一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如《周易》所说:“顺乎天而应乎人”。孙中山把这叫做“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但也会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形成“时”的悖论。特别是一个社会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其时之义大矣哉”。这样大的“时”到来之际,就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宇宙的演化,社会的变迁,生命的遗传,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从《周易》对“趋时”的理解和阐释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这里的“时”,是按照天道人事运行的大规律,各种事物勾连互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时”——时中蕴势、时中含机,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便成熟了,就可以变,也必然变;就应该动,不动就会错过机会。

“道莫盛于趋时”,宿命论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周易》却通过对“时”的体察和把握,通过“趋时”的大智慧而超越了宿命论的观点,不能不说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校长)

1.下列各项是对《周易》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周易》是对易卦象征意义作解说的卜筮书,同时又是一本哲学著作。 

B《周易》中每一卦都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

C《周易》认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

D《周易》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这一观点超越了宿命论。

2.下列各项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概念,都是在《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B.要实现“趋时”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要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努力让这种感觉成为悟性。

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我们要坚持“时”与“势”的一致性,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

D.宇宙、社会、生命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

3.文章说“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这个辨证性包括哪2个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答:                                                                        

4、说说作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从哪3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趋时”的深刻含义的。

     答: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0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这恰恰是“宿命论”的观点)   

2C(“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3.(1)“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答“‘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或“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过’与‘不及’都不行”也可。(2)在“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时,“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 

4、(1)论述《周易》中所论及的“时”的含义;(2)《周易》中的“趋时”的意思是怎样的;(3)《周易》对趋时的要求是辨证的。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看花的姿态

迟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两棵灿烂的花树。尹雪艳是株梅花,而且是雪光中的,极端的娇艳,又极端的朴素,香气淡淡,久经回味;金大班呢,是一簇夜来香,香气扑鼻,那在月夜下闪烁的花朵,恰如多情的眼,在半梦半醒间,温暖着迷茫的人。梅花不管多么经得起风霜,它终有花容不再的时候;夜来香呢,它也终归有寂灭的一天。可是白先勇先生用那枝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花树般的人物,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在那里给人文学院的学生讲《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同性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白先生家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
    
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那天我们去报告厅,路过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芍药和牡丹虽然在花朵上相近,但叶片却是不一样的。我仔细一看,哦,确实是牡丹。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蓬蓬勃勃的,没有一朵呈凋敝之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说,将来第一百零一场的《牡丹亭》,去哈尔滨演出吧,那儿的市民爱好音乐。白先生笑着说,抗战时,他父亲(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打到了东北,可是蒋介石不让打!他说自己没有去过哈尔滨,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丹亭》到那里演出。
   
今年的哈尔滨酷热难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
    
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愁予先生的诗歌,韵律优美,婉约惆怅,在港台影响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样,根扎在台湾,后来到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爱酒,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和台湾作家刘克襄到港大他暂居的寓所去坐坐,我们围聚到桌旁,喝酒谈天。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华苓叫道:“很对很对!”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所致的。我们看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作结:
    
我们常常去寺庙
    
常常去无人的海滩
    
常常去上坟
    
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

                                (选自2007717《文汇报》,有删节)

1、文中实写和虚写了哪些“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联系原文分条概括。

答:                                                                     

2、第④自然段是如何承上启下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                                                                     

3、从内容上看,引用郑愁予的诗歌作结有哪些好处?

答: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看花的姿态”的深刻含义。

答: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实写的花:中国海洋大学校园中的樱花,开得茂盛;崂山太清宫的牡丹,鲜润,飘洒,浓艳,馥郁。  虚写的花:尹雪艳像梅花,金大班像夜来香;白先勇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郑愁予的歌声像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2、这一段承接上文白先勇希望到哈尔滨来而写到哈尔滨,因为酷热而以读书解凉,开启下文读郑愁予的诗歌,引出与郑愁予的交往。

3、在内容上,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一代人”与白先勇、郑愁予看花姿态的不同及其原因:“我们”用眼睛看花,而他们则是用寂寞沧桑的心看花;“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基浅,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 

4、在文中,“看花的姿态”有以下含义:(1)白先勇看了太多繁华的,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内心的苍凉之情也在春光中超然、安详。(2)白先勇看花时眷顾的神色。(3)在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到白先勇和郑愁予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

二、选择题 (共4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关于中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赃揽财的勾当,可谓名副其实的“凤辣子”。

B、鲁迅先生《药》中的华老栓是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代表,他勤劳善良又愚昧麻木,只关心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对刽子手卑躬屈膝,对革命者的死无动于衷,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C、巴金的《家》中的觉慧,是新青年的代表,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但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个人反抗的力量。

D、沈从文的《边城》中,翠翠和天保在端午龙舟赛事上一见钟情,水性极好的天保抓了鸭子上岸,见美丽的翠翠独自一人在河边,出于关心就让她去自家的角楼上等爷爷,可是翠翠误解了,还骂了他;后来爷爷提及此事翠翠很不好意思,但天保的英俊和善良赢得了她朦胧的爱情。

E、《雷雨》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内,地点集中在一个场景,情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完全符合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三一律”法则,即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完成。

难度:
知识点: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DA“凤辣子”是贾母给王熙凤起的诨号,是喜爱之情的表现。D应是端午节赛龙舟)

本卷还有1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0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0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4
20.0%
选择题
4
20.0%
填空题
10
50.0%
作文
1
5.0%
文言文阅读
1
5.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4
20.0%
单元测试
4
20.0%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2
10.0%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1
5.0%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5.0%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5.0%
病句辨析
1
5.0%
字音
1
5.0%
其他
4
20.0%
1
5.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刘雨轩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