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1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21363
2011山东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21363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21-1-1
题号
评分
一、作文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以“生命的颜色”为题写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难度:
知识点: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可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译者眼中的多丽丝·莱辛①

    多丽丝·莱辛就是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在她面前,你用不着因自己写不出她那样的小说而自卑,完全可以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你早就熟悉的邻里乡亲来看待。

    我是按约定于9月底的一个阴雨天拜访她的。下午3时许,我在一幢连排式的房子前按响了门铃。穿红裙蓝衣的莱辛下楼开门,把我领上楼上的客厅。客厅里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电视机上是一套音响,搁电视机的架子塞满了书。与电视机平行的墙壁上有两个一米左右高的书架,靠里的一个比另一个高了几厘米,也宽了几厘米。书架肚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书架顶上又摞着四大叠书,每一叠差不多都有半米高。女主人示意我在电视机斜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热情地招待我喝咖啡,吃糕点。她自己落座在电视机旁的一张椅子上。

    这个客厅给人总的印象是不那么整洁:沙发坐垫上就散落着报纸一类的杂物,女主人坐的椅子背后还有书刊一类的东西不整齐地堆放着。但在这不整洁中透露出一种随和,当我自己动手挪开一张报纸在沙发上落座时,同时也挪去了按门铃前一直挥之不去的紧张与忐忑。这种随和、适意的氛围的营造者此刻就与我面对面坐着,说话时目光紧紧盯着你,但那里面所透露的不是居高临下的轻慢,也不是咄咄逼人的威严,而是朋友问促膝交谈时的专注,邻里间闲聊时的亲近与随和。

    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我首先向她介绍了自己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当我说到自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时,她马上接口说:“我也是个农民的女儿啊。”那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异乡遇见走失的同道,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

    接着我向她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情况,说到了古英语与《贝奥武甫》。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引向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标志性的文学桂冠的未来归属。我真诚地对她说:像她这样的文学大家应该拥有这个荣耀了。她对我说:她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已有12年。说这话时,她并没有掩饰自己对这个奖项的渴望与屡屡落选的无奈之情。

    当然,作为《金色笔记》的中文译者之一,我没有忘记此次拜访的目的:于是再次提出为中文版的《金色笔记》写序的事。她明确地答复我,这个序她不便写:一个原因是她不懂中文,无法对译文下这样那样的断语;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色笔记》在中国已经有一个译本了。她说1993年去过北京,当时陪同的翻译告诉她:《金色笔记》的中译本一出版就印了8万册。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翻译都很随便。现在我们走上正规了,不会再有盗版一类的事。我还说,盗版能扩大你在中国的影响,这也是好事啊。她笑笑说:她并不计较这种事,只是不满意随便改动书名:因为The Goden Notebook是小说整体的组成部分。

   谈了上述一些话,时间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虽然没有规定过谈话的时限,我觉得也该起身告辞了。为使这次拜访留下珍贵的纪念,我问她是否可以合个影。“Why not”她爽快地说。照完相后,莱辛则回书房拿来5本她写的小说,一本本签上名,送给我。得到她亲笔签名的书,我真的很激动。随后她还递过两张价值30英镑左右的购书券,嘱我自己去书店买希尼译的《贝奥武甫》。

    得知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比谁都高兴。这两天许多媒体来采访我,因为译了她的《金色笔记》,我成了莱辛在中国的代言人了。他们不断地问我莱辛个子有多高,拜访她时穿什么衣服,招待我喝茶还是咖啡等等一些问题。我想我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耐心,而莱辛现在面对的媒体比我所面对的不知要多多少,她就更需要耐心了。

(本文作者是《金色笔记》译者,节选自《新民周刊》)

注:①多丽丝·莱辛,英国著名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文章开头用什么手法来写多丽丝·莱辛是—个平易近人的人?其作用是什么?

2.作者拜访多丽丝·莱辛时,详细地叙写了她客厅内的摆设和给人的印象,其用意是什么?

3.文中说“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中间碰到了语言相通的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4.作者在文中凸现了多丽丝·莱辛哪些值得人们尊重和学习的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至少四点)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对比的手法,用平凡的人与之对比,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

2.(1)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

  2)凸现人物性格,说明莱辛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随和、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的人。

3.这是作者的感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  同。“语言相通的人”是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

4.①谦虚随和,平易近人

      ②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③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④态度诚恳,治学严谨

      ⑤爽朗大气,慷慨无私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灯照我回家

车前子

    那天,我到千灯镇,站在镇口桥头,忽然有惊奇。江南小镇我见得多了,想不到还会有惊奇。千灯镇的气息,不一样。打个比方吧,江南小镇如果说它是戏剧演员,那么大多是花旦。气息古穆一点的也无非为青衣;而千灯,却宛如老生——还是麒派老生,咬字有力。喷口苍劲:“湛湛青天不可欺……”我顿时觉得千灯壮美。有英雄气,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尽管此刻天空是灰白的,要在我头顶酝酿一场初夏之雨。

    我让同行的人先走,我于桥头看了一会儿水,只见河面开阔,河水很湍急的样子,对岸的粉墙投影水中,河水带着它们融动、漾动,漾动、融动,又带着它们向前,似乎是连成一天片一大片的耀眼白帆。我好久没见、翻白帆了。我的视线随即升起,越过黛瓦,不妨说成甲板吧。就见到那座塔——后来我知道它叫秦峰塔,是千灯的“镇标”。但秦峰塔在我看来,更像一根桅杆,日月星辰,若在左右。于是千灯有动感,光影化风,白帆变烛火。时间的长廊中逶迤摇红。

    这时,已经由不得我认为不认为千灯壮美了,它一扫我一路上的胸中闷气,这几天欲雨不雨。空气仿佛阁楼窄小,燕子把它深紫色的蘸水钢笔戳在了尘封的墨水瓶里。记忆倒能脱颖而出……

如梦似幻地我看到两只燕子从对岸人家的窗口飞出,我也好久没见到燕子了。

说起来我与千灯的缘分不浅,而那天,却是我第一次来千灯。

千灯是我的祖籍。

    看着朋友们在前面长廊里等我,我就下了桥。长廊里的风刚烈,毕竟夏天了,刚烈之中也就婀娜。这和千灯差不多。我在前面说过,千灯是壮美的,壮美者,刚烈也。千灯也是婀娜的。在千灯的小巷里走走,这种感觉会越来越生动。千灯的丰富性在这里,刚烈如顾炎武与气节是千灯结出的果;妍娜如顾坚和昆曲是千灯开出的花,千灯这一棵大树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因为根深叶茂,自然花红果大。

    花婀娜,果刚烈,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一班人马在小巷里走走,我忽然又惊奇了。现在的江南小镇作为旅游景点风花雪月是风花雪月,但它的缺点也已逐步暴露,过度的旅游开发抹煞了镇上人的日常生活。一个古镇,如果仅仅只给旅游者提供旅游景点,而不能让旅游者触摸到镇上人的呼吸、行为、梦想……最后旅游者终究会发现原来是在一个大布景前面玩啊,会厌倦的。但为什么这样的一些古镇还有如此多的游客呢?原因多方面,一言以蔽之,可这都是眼前利益啊!我想江南古镇是有未来感的,不能在当代这样急功近利!如果把江南古镇的人文环境破坏掉了,就再也不能可持续发展了。我惊奇的正是我在千灯看到了千灯人的日常生活.这让我感动。

    一个老人从井里打上来一桶水,轻轻倒进盆里,给玩泥巴的小孩——是他的孙子吧。他一边给他孙子洗手洗脸,一边笑着骂着,然后把那一盆脏水瑞到离水井远远的下水道旁,慢慢地灌了下去。这就是镇上人的修养,他们决不会大大咧咧把脏水倒在井边,更不会唏哩哗啦地随便朝路上一泼。也就在那个井边,另一个镇上人淘米,安静得像只停了的挂钟。我此刻回忆起来,甚至都忘了这个淘米的镇上人的性别。

    一个阿婆在自己门里剥蚕豆,看见我们走过,望我们一眼,随即又沉浸在她的家务事里了。我的感动也在此吧。我们在镇上旅游,镇上人在做自己的家务,这真是行云在天,流水在地;这真是白帆在粉墙上,斗笠和长凳在屋檐下。

    我们走过南大街,昆曲创始者之一顾坚的纪念馆就在这里,前几年我撰写电视艺术片《水天堂》的时候,专写了一集《昆曲:如梦月色背影》,现在我抄出一段,作为我对顾坚的敬意:

    ……背影尽管渐行渐远,但并没有消失。

    渐行渐远的背影,也会有猛一回眸的时刻吧。

    回眸一笑,昆剧是流水中的一片月色……

    我想即使白天走在南大街上,也是能感到那一片月色的。

    一班人马东走西走,我们全没有旅游路线,在江南小镇旅游,游得越没有章法就越入化境。我不知道怎么地就来到秦峰塔塔前,风铃叮铃叮铃,和两棵曾经沧海的老银杏树的树叶声色叠印,而风铃声更像是走在桥上的历史老人,走过了香花桥、凝薰桥、蒋泾桥、昊家桥……

    下雨了。

    一班人马又聚一起了,到得顾炎武故居,我见到庭院里的老树,心一下踏实。踏实了。就像见到家谱一样。“先生之风,山高永长”,这是范仲淹赞严光,我不妨拿来一颂。

    雨是越来越大了。我辈之雨,无限遐想:

    千灯照我回家。

注:①千灯镇:江南历史文化名镇,伟大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

1.作者在文章开头用什么手法写了对千灯镇的第一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两处写到了“惊奇”,请分别指出两处“惊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1)忽然有惊奇:

   2)忽然又惊奇了:

3.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来表现千灯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其历史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4.作者以“千灯照我回家”为题目,有什么作用和意蕴?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到了千灯镇的古朴、壮美,有英雄气。突出千灯镇的独特气韵,为下文写千灯镇的历史文化作铺垫。

2.(1)是因为作者第—次来到千灯镇,为千灯镇特有的古朴、壮美,有英雄气而惊奇。

  2)是因为作者看到千灯镇的人们在面对现代旅游对历史文化的冲击时,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本色和心态而惊奇。

3.(1)自然景观:河桥、粉墙、秦峰塔组成的古朴村落,历经沧海的老银杏树、石板桥。人文景观:顾坚纪念馆,顾炎武的故居,婀娜的昆曲,人们的日常生活。(每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2)千灯镇历史文化的特点:刚烈、壮美,有英雄气;婀娜、古朴、有历史感。

4.作用:全文紧紧围绕千灯镇的历史文化来展开,以“千灯照我回家”为题,便于统摄全文,抒发感情。

意蕴:“千灯照我回家”一语双关。“千灯”表面看是一个镇名,是作者的祖籍,但深层看却喻指中华民族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千灯照我回家”表面看是作者借一次旅游回到了祖籍,深层看却是作者在灿烂民族文化的招引下穿过长长的历史隧道回到了自己的根,从而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作者对此的深深依恋。

   (本题在回答“意蕴”时有一定开放性,回答能言之成理即可)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孛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技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萨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寞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B(“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

2 D(据原文,“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构不成因果关系)

3 A(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根据。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的原因。D据原文,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三、填空题 (共1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去年7月以来,淮河上游持续不断的暴雨导致干流水位迅速上涨,连续超过警戒水位。10日中午1228分,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紧急开闸分洪。就在开闸分洪当日。在央视新闻专题节日中,主持人海霞竟面带微笑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此新闻一经播出,海霞立即陷入“解说门”事件,网友纷纷发帖强烈要求海霞向灾区群众道歉,请简析一下海霞的主持有何不妥?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0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此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能扣住主持人的情态和语言两方面分析其不妥,言之成理即可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22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22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作文
1
4.54%
现代文阅读
3
13.63%
填空题
11
50.0%
选择题
5
22.72%
名句默写
1
4.54%
语言表达
1
4.54%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作文及写作 单元测试
1
4.54%
现代文阅读 单元测试
3
13.6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3
13.63%
其他
8
36.36%
1
4.54%
病句辨析
1
4.54%
单元测试
1
4.54%
词语
1
4.54%
字形
1
4.54%
字音
1
4.54%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4.54%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