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届河北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4-04-1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

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B.刘女士为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多半年来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间奔走相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

而身心俱疲,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C.部分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却宣称绝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

掩耳盗铃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D.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人分析。做

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B“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C“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D八面玲珑: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贬义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

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弗识别了进人中圜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

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

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

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 A成分残缺,改变少宾语,结尾应加上“……的管理体制”;B语序不当,应为“识别并查证”;D成分残缺,“省政府”少谓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

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

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

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

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  B.②⑥④③⑤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④①⑥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

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②为句首因为语段的中心是“亚洲鲤鱼”,且注意“美国人”一词;⑥承接上句;注意④中的“但”;③阐述原因;⑤①是奥巴马政府的措施。因此答案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孳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厦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禾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舍。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微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速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4.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稚的音乐品格。寄

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

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

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冲、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

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

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徽位按弦.或对准徼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

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

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

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才成为

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琴之

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

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

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68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4.B

5.B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结合原文可知:B.理解错误,“厚重深沉”的单调是散音: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

反对什么。“概括”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结合原文可知:A.范围缩小,原文是“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

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迟来的偿还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

    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铺陌生的土炕上。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却的眼睛在看着他。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前面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

    他在恩人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被骗光了钱。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800块钱。“是借给他的路费。”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成你的本钱。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他收下恩人的钱说:“等我翻过身,一定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想了想有补了一句:两年内不管混成怎样,我都会回来。”

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了别的生意。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还上欠别人的2万块,早点还上欠救命恩人的8百块,并且早点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心循环,他赚了很大一笔钱。可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的太远。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吧。把生意做大些,救命恩人会更高兴的。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800块钱,而是8千块,8万块。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人不但救了他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

他又打拼了三年。三年后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他在各个城市间穿梭,忙的不可开交。他经常会想起山村里的救命恩人,可是,身为总经理的他,几乎没有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想在等一等吧。总有一天他会带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的。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那个山村。他算了一下坐飞机到市里,从市里转车去县里,再从县里转车去村里,也不过两天的时间。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却整整拖了十年!可是他并没有找到恩人。村子还在,恩人的草房还在,只是已经不见了恩人。他的房子被另外的村里人买走了,那个村里的人说,他离开了村子,至少有七八年了。

    “七八年了?他去哪了?”

    “去县城了。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年,他就去了县城。如果还留在村里靠那几亩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听说一开始他在县城里捡垃圾,后来有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日子过的很苦。”

    他后悔莫及。七八年前,虽然事业刚刚起步,可是他已经攒下一笔钱。假如那时能来一趟,还了那800块钱,说不定还可帮恩人一把。假如恩人多了这800块钱,也许他不会去、县城捡垃圾吧?

    村里人只给他一个模糊的地址。拿着地址,乘坐当天的公共汽车,他去了那个团塞的县城。他在县城里呆了三天,才找到那个地址可是恩人仍然不在那里。

“他身体还好吗?”他小心翼翼的问。

    “很不好。”邻居叹一口气说,“他以前就有病,这几年在外面捡垃圾,打小工,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病就更严重了。我记得他儿子接他哪天,是把他背上汽车的。”

    “你是说他已经走不动了吗?”

    “是的,走不动了。没办法啊,他儿子那年刚刚大学毕业,那有钱替他治病?其实需要的钱也不多,听说那时侯花三四万就能把他的病治好,可是去那弄三四万块钱?还听说他和儿子在省城过的也并不轻松,似乎这几年他上午病又重了。”

    当着那个人的面,他流下了眼泪。五年前,他已经有还几个三四万,他也很愿意那出很多个三四万块为恩人治病,可是他总是把见恩人的时间一拖再拖。是的,他忙,他很忙他总以为自己有好多时间来偿还恩人。

    其实,当一个人有意将一件事情无休止的拖下去,那么,他肯定会寻找出一个恰当的将自己说服的借口。假如那时侯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一定要找到恩人!”他下定了决心,哪怕生意再忙,也要找到他。拿着一个更模糊的地址,他去了省城。

    是打出租车去的,他一刻都不敢耽误。可是在省城里寻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才有了恩人的消息。那是一座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那也是省城最后的平房。

    他走进那个贫穷的家。他没有看见恩人,可是他看见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妻子正在往一件毛线衣上钉着纽扣。她的旁边放着很多这样的毛线衣和很多这样的纽扣。他在为某个外贸成衣厂做着外活,那活很辛苦,而且收入很低。

    “他在医院里。今天儿子在照顾他。他的病很重,医生说治不好了。”她红了眼圈,“如果一年前有十万块,也许……"

    她低下头,泪水恣意流淌。他陪她一起流泪,一年前他在干什么呢?不管他在干什么,总之他没有来看恩人,他轻轻地安慰她,然后要求带自己去医院看恩人。他说:“我愿意出钱帮他治病,出多少都行,因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一进病房,恩人就认出了他,恩人的脸刹那间绽开了笑容。恩人向他打招呼,示意他坐到床边。恩人说:“知道你会来。”然后他把头扭向身边的儿子,对儿子:“我说的没错吧?”我说过,总有一天他会来找我。”

    恩人再一次笑了。他说不用了,医生说治不好。“你能够来,我已经很高兴了。因为你的出现,几天以后,我想我可以微笑着离开。”

(《小小说选刊》2008年24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的细节,说明“他”对恩人十分感激。产生了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

也预示了后文寻找恩人的情节。

B.“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兑主人公因为自己丁作

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

C.小说以大量篇幅交待主人公从山村到县城再到省城寻找恩人的情节,突出了恩人境遇之艰难,也暗

示了报恩之晚,照应了小说题目。

D.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多,如“七八年”“呆了三天”“五年前”“半个多月”“一年前”等,其目

的在于暗示“他”偿还之晚、报恩之迟。

E.“那是一片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的描写,照应了前文恩人被接走的情节,暗示了他们生

活艰难,对恩人形象起了衬托作用。

    8.文中有许多照应题目的文字,试从“他”一处,并加以分析。(6分)

    9.小说中“他”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0.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8分)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0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7.C E(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

8.“他”的角度: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假

如”说明来得晚,“看看并帮助”照应了偿还。(2分)

邻居的角度: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这话说明“恩人”没有得到及时的

帮助。(2分)

妻子的角度: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妻子话说明偿还及时,丈夫还会有希望治愈,暗

示偿还来得不及时。(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9.知恩图报,真诚善良。他被救之后决心报恩,遵守诺言,十年以后终于做到了。

有经营能力,勇于打拼。他是个生意人,有经商头脑。凭着恩人给他的本钱,经过数年打拼,资产达到几千万元。

事业心强,志向远大。总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对报恩一事有等靠心理。总想“带着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忽视了两年内会回来的承诺,一拖再拖,

使得偿还来迟。  (每点2分,写出三条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情节结构上,照应开头。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

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恩人”的性格。“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他人性善良心胸开阔,他没有因为“偿还”到得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

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

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

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 A项从细节描写角度设置,“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的分析值得商榷,此时,“他”还没有本钱,是不是改行可能尚未决定。图谋报答的心思肯定是有的,但是否决心干一番事业则难以看出。所以给1分。B项错在“因为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一、他并非无法前往;二、“悔恨”程度有点重。这时,他的心态还不到悔恨的程度。句子本身也无法表现这一意思。D项错在“呆了三天”“半个多月”,这两个时间的交代只是说“他”寻找恩人很努力,并不能说明偿还得晚。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照应类题目一般考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做此类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照应方式: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文中可从他、邻居和妻子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

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小说中“他”这一形象的特点有:遵守诺言、真诚善良、勇于打拼和志向远大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是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然,如只破天惊,猛烈

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3
25.0%
偏难
1
8.33%
中等
7
58.33%
容易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25.0%
现代文阅读
3
25.0%
文言文阅读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未分类
1
8.33%
语言表达
2
16.66%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2
16.66%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其他
1
8.33%
1
8.33%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新闻类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陈子凡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