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4山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48694
2014山西高二上学期高中语文期末考试48694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4-04-28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37岁的八一男篮老将王治郅老当益壮,宝刀未老,砍下37分,外加7个篮板4次助攻,帮助助八

一主场战胜山西。

B王大爷和王奶奶的独生子早年死于车祸,前几天相濡以沫的王大爷又去世了,王奶奶一个人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真可怜。

C语文教师应钻研业务,拓宽知识视野,即便不能学富五车也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提高自己的影

响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

D时下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只求时髦,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大家看不懂

的店名,只能让内行的人贻笑大方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17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D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内容重复,搭配不当。A当益壮:年纪虽大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C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学识渊博。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

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我国发明的指南针,不仅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而且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价值。

C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

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D中俄关系已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在发展双边关系、处理重大国际

和地区问题上,两国的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很多。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分析可知,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B项:语序不当。这是递进复句,前后两句内容错位,倒过来才能形成递进。D项成分残缺,“进入”缺宾语,应在“合作伙伴”后加“的时期/阶段”。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__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恰当之谓也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③⑤①②④    C④⑤③②①     D④①②③⑤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

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①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②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③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④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11月和1994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⑤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的目的。

4.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的一项是(   

A.国人对中国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充满自豪感,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

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B.只要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就能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对这一点汉字文化圈

中一些国家是完全理解和支持的。

C.阿辻哲次的《图说汉字的历史》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全部事项进行了

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

D.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

名”,说明在这些国家中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5.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各种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

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D.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

家的关注和议论。

B.世界潮流已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极力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

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

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结果,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

字的魅力。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4D

5C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 D项在第3段的最后4行,原文先说结果,后举例,D项先举例,后说结果。顺序

变化了,但意思未变。A项在第1段倒数最后2行,原文中的指前一句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而并非中国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古国也是无中生有;B项在第2段第3行,必须为必要条件,只要…………”为充分条件,逻辑关系不同,对这一点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是完全理解和支持的属于无中生有;C项在第2段第5行,原文是基本事项并非全部事项,范围扩大。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C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沟通的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A项在第1段的3-4行;B项在第3段的1-2行;D项在第1段最后一句和第4段的第5行,以韩国为例进行说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

反对什么。概括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结合原文可知:B项在第41-2行,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极力主张也原文无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记录了不断重演的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于是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意义之一在于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让他们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值学术研究的最佳年龄,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创立新亚书院的另一个意义是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薪火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校歌的目的在于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意义所在,使之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8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88,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

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毫无学术成果,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值得。

B.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

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含恨离开大陆由

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傅斯年为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

D.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

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E.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

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8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

析。(6分)

9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概括。(6分)

10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钱穆先生心怀祖国,勇于担当,传扬民族精神的故国情怀

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7BDD3分,答B2分,答E1分,答AC不给分)

8①学生中有“校外旁听者”,说明钱穆学识渊博,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所讲课

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②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学生们“争坐满室”,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③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②能

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

【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①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

族精神传扬的工作。②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③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本,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①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

的传扬尤为重要。②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③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本,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

注:只要就观点一、观点二中的任一分观点分析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 A项,说钱穆“十余年毫无学术成果,并认为他这样做很不值得”,错误,只是这时精力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C项,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没有得到聘书”,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析为“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傅斯年为人心胸狭窄,容不下不同意见的人”也于文无据,“含恨”也于原文没有根据。E项,“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的角度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去提取关键信息,可知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从“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这是先生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争坐满室”,他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影响较大的表现。另外引用严耕望的原话,也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感染力。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去提取关键信息,可知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的意义之一在于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让他们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另一个意义是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薪火的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也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这也是新亚书院创办的重要意义所在,使之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钱穆先生心怀祖国,勇于担当,传扬民族精神的故

国情怀。纵观全文,启发许多。如,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他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懂得了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保有民族情怀就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民族危机之时,更要多做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要心怀祖国,勇于担当;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要有“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等等。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3
27.27%
中等
7
63.63%
容易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27.27%
现代文阅读
2
18.18%
文言文阅读
1
9.09%
名句默写
1
9.09%
未分类
1
9.09%
语言表达
2
18.18%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9.09%
病句辨析
1
9.09%
句子衔接
1
9.09%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外国文学
1
9.09%
图文转换
1
9.09%
压缩语段
1
9.09%
材料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韩菲菲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