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在食品中添加化学污染物等,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全社会对他们的行为都向天而唾。
B.真正好听的音乐可以与人的灵魂直接对话,我们亟待一首能够被大街小巷万人竞相传唱的华语歌曲,来证明华语歌坛并没有江郎才尽。
C.许多人对个人信用“黑名单”不以为意,但银行信用黑名单实施以后,人们才知道它的厉害,上了这个“黑名单”,与银行打交道真是寸步难行。
D.雾霾之袭与雾霾之滥,挡住了行人的视线,也拦住了多少国人的梦,看到那迷雾中的人群和车辆,不少人戴盆望天,期盼早日实现天更蓝之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向天而唾,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选项望文生义;B比喻才情减退,此句对象错配;D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此句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
B.国家接二连三地宣布降低药价,而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却很快从市场上消失了,代之同类的高价药,这让消费者非常不满。
C.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D.法新社援引李克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话称,李克强的表态意味着中央政府将在大范围削减开支上做出表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结构混乱。“必须本着公平均衡的原则”和“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两个句子杂糅造成结构混乱;B 不合逻辑,主客倒置,“代之”后加“以”;C搭配不当,“减轻”和“成本”“难度”搭配不当,“减轻”改为“降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依次填入文段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空气质量优劣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PM2.5等悬浮颗粒及有害气体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②并且在城市中污染物不易扩散
③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滑
④进一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性
⑤给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⑥雾霾天气大大降低空气能见度,影响交通
A.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⑥②④③⑤ C.③⑤②①⑥④ D.③⑤⑥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文段整体是总分结构,③⑤是总说应放在前面,也可根据此处的句号来断定③⑤与前面构成一句话。⑥是雾霾对交通的影响,承接第一句分说。①②是雾霾对身体的危害,较⑥更进一层。②④再进一步说明在城市中的严重危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4.下列表述的内容,对“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5.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答案】
4.A
5.C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原文说“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选项曲解文意;C原文说“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几乎没多少影响”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答非所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A从原文表述来看是说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说法绝对。B因果倒置,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D “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可见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选项曲解文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9块金币
刘志刚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我每天都能讨到填饱肚子的食物,甚至有时还能讨到一截香肠;我每天还有这座破庙可以挡风遮雨;我不为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为什么不快乐呢?”皮克这样回答那些羡慕他的人。这样回答问题的皮克总是快乐得像个天使。
可是有一天,皮克脸上的快乐突然丢失了。
那是因为,在一天下午,皮克在回破庙的路上捡到一袋金币,准确地说是99块金币。其实,拾到金币的那个晚上,皮克是最最快乐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块金币! 这够我吃一辈子啊!99块,哈!我得再数数。”皮克怕这是一个梦,皮克不敢睡觉。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时,他才相信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没有走出破庙,他要把这99块金币藏好,这真的需要一番功夫。“这钱不能花,我得攒着。我要是拥有100块金币就好了。我要拥有100块金币!”从来没有什么理想的皮克现在开始有了理想。他还需要一块金币,这对一个叫花子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理想。
半响午,皮克才出去讨饭,不!他开始讨钱,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饿,他只讨到一点儿剩饭。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还差91分。”晚上他反复地数着他的金币,他开始忘记了饥饿。
一连几天,皮克都是这样度过的。这样过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没有吃饱过,同时也再也没有快乐过。
讨钱越来越难了。难的原因是别人愿给剩饭而不愿给钱,还因为皮克用来讨钱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当然也因为他不快乐了,别人也不愿再施舍给他。
“皮克,你为什么不快乐了?”
“咱是叫花子,快乐个啥!”
“你原先可不这样。”
“……”
皮克越来越忧郁,越来越苦闷,也越来越瘦了。终于有一天皮克病倒了。这一病,皮克就几天也没有起来。这几天里皮克就想着一件事:还差16分就100块金币。
“皮克,你难道没有收到我给你的金币?你为什么不看医生?”突然,一个富商到破庙里对生命垂危的皮克这样说。
“什么?”皮克惊问。
“皮克,你的快乐,是你的快乐救过我。三年前,我在一次买卖中赔尽了家产,正准备自杀,我见到了快乐的你,我明白了身无分文的人也能快乐地生活。后来,我就东山再起了,赚了很多钱。那一次,我带着99 块金币出来游玩,见到你,就把钱丢到了你走的路上。可是你现在为什么还做叫花子呢?为什么不快乐呢?生了病为什么不拿钱去看医生呢?”
“我想拥有100块金币。还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从腰里取出一块金币给他。皮克接过钱,把钱装进袋子里,然后又全部倒出来,很细心地数,他终于有了100块金币。
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
这时一个游僧路过这里,见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问明了情况,便开始为他诊治。
“什么?你又给了他一块金币?”
“是的!”
“这下完了!”
“怎么了?”
“因为他有了99块金币的时候,就会希望有100块金币。这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贪欲,贪欲赶走他的快乐。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块金币,这样他或许有救。现在,你反倒满足他的欲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撑下去的动力了。你开始时给他99块金币,你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天使;你又给他一块金币,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个生命。”
富商试了试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么时候都不会快乐了。
贪婪一旦被诱发出来,那么在它支配下的人就会永远的失去快乐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3年24期)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首段文字两句均以“皮克”作为主语,意在通过重复强调他的快乐,句意递进;“地球上最快乐的”点明他的快乐无与伦比,“叫花子”则又点名他的特殊身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皮克“怕这是一个梦”而“不敢睡觉”,是因为金钱来得太突然,他太过于兴奋,也怕睡觉时金币会不翼而飞,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
C.小说文字轻快,口语较多,注重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还差91分”“还差16分,就差16分”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皮克的自言自语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D.小说擅长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在对话中展开故事情节。小说还通过人物前后境况、个人与他人的对比与衬托,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中富商的出现丰富了小说内容,他的两次“好心”是造成皮克悲剧的直接原因,小说正是通过这一点揭露“金钱是万恶之源”这一主题的。
8.小说多次多处出现“为什么不快乐”,分别说明这样写的作用。(6 分)
9.小说中的皮克除了贪婪,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10.有人说小说中的游僧角色纯粹是多余的,小说也应该在“皮克笑了,然后就昏倒了”之后结束,你是否赞成?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7.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8.①第二段连续使用两句反问“我为什么不快乐呢”意在强化皮克的天使般的快乐,与下文他的“快乐突然丢失”在情节上突然逆转,大起大落;②讨钱时与别人的对话中出现的疑问句“你为什么不快乐了”引出他的回答,起过渡作用;③富商对皮克说话时使用反问句“你为什么不快乐呢”,是对他不肯花掉那99块金币的不解,与前后两个疑问句构成排比,增强气势。前后三处反问前后呼应,形成反差,有力地揭示出人物性格。(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①敏感脆弱,心理承受力低,捡到钱后不敢睡觉,因金币而坐卧不安,最终丧命;②自大而又自贱,快乐时忘乎所以,失败时颓废庸碌;③吝啬而又可怜,成为金钱的奴隶,守着一袋金币而被饿死。(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亦可。)
10.答案示例:
赞成 :①小说在富商揭出谜底,皮克“昏倒”之后结束,结构更加紧凑;②人物塑造也已完成,皮克的“昏倒”会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联想;③对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和贪心是不快乐的本源等主旨也已经揭示出来了;④加上游僧角色及后面的情节反而显得狗尾续貂,主旨点得太过明确,反而失去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读者的再创造性。
不赞成:①游僧角色的出现使小说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因为富商的第二次“好心”反而将皮克推向死亡,使情节更加完整;②结尾情节使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也揭示出了皮克的最终命运,同时对富商的塑造也更加立体;③通过游僧的言语揭示了深层原因,深化了小说主旨;④去掉后内容显得单薄,小说的主题有所削弱。(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这一定义告诉,首先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第二、在这三要素之中人物是中心。第三、小说的主题是最终目的。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在赏析小说时,一定要考虑这三个方面。B项“太过于兴奋”不正确,应该是担心再次失去金币。“更多的时间守着他的金币”出现在后文中;E项“直接原因”不正确,造成皮克悲剧的是他的性格。本文的主题并非是揭露“金钱是万恶之源”;C项“间接写出了一个叫花子乞讨生活的不易”不完全正确。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语言的作用分析的题目,每次的文意上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回答,然后要总体上答出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上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对象是结尾的情节的作用,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探究情节和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中心的表达的关系,然后看情节的完整性和含蓄性的好处,总之要有观点,并且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050102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