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4广东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50092
2014广东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50092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4-05-30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X”的感慨?

1.X处最恰当的引文是:(    )(3分)

A.江州司马青衫湿          B.如听仙乐耳暂明 

C.同是天涯沦落人          D.杜鹃啼血猿哀鸣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委身(托身)为(商人)人妇      (题名)曰《琵琶行》

B.转徙(迁移)于江湖间              (这)夕始觉有迁谪(贬官)意

C.出官(京官外调)                  (安静)然自安,感(这)人言

D.(因此)(作)长句(七言诗)  (作歌)以赠之

3.对下列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左迁:升官                  青衫:唐代低级官吏穿的服装

B.善才:指琵琶师              命酒:叫(手下的人)摆酒

C.管弦:指音乐               《霓裳》:唐代乐曲名

D.击节:打拍子                呕哑:形容单调的乐声

难度: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6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联系前文内容,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有某些相通之处,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所以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因:副词,于是。虚词有多个义项,要依据语境、词性等来理解。例如:①介词,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②介词,趁着。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左迁:降职,贬官。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考点:识记古代汉语常识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坐。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两,皆蠕动。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奔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节选自《聊斋志异·妖术》,有删改)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能人生死        决:判断           

B.倚剑坐          危:端正

C. 之,则纸人      烛:燃烧         

D. 手弓而矢        腰:腰里插着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公自卜           执付有司而杀之    

B.公奔出           手弓腰矢             

C.审视,土偶       及地高如人    

D.断而两           皆犬血模糊   

15.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B.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C.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D.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于公面对狡诈可怕的纸人、土偶、木偶的攻击,毫不畏惧,奋起搏斗,既表现出大勇又表现出大智。

D.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最终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1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② 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3.C

14.A

15.D

16.B

17.①(3分)爱护于公的人,都替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人(给予解救)。( “为”、“罄”、“哀之”各1分。“爱”不可翻译作“喜欢、喜爱”。)

②(3分)(于公)才醒悟过来,那些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方”、“遣”、“神”各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烛:拿灯照看。此处为动词。“烛”有时作名词,火炬。例如:反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A.副词,于是,就。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相当于“原来是”,副词/就,连词。D.动词,成为/动词,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断句。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的说法不当。于公相信占卜,只不过觉得小法术不能解救人的性命而已。假如他不相信,就不会给仆人占卜了。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求语句通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爱”“为”、“罄”、“哀之”、“方”、“遣”、“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有个姓于的,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明朝崇祯年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仆人病得卧床不起,他很忧虑。刚巧市上有个高明的算卦先生,能判断人的生死,他想去替仆人问问吉区。到了算卦先生跟前,还没等说话,算卦的就问他:“你不是想问仆人的病吗?”他愣了一下,就照实回答了。算卦的说:“病人倒没有什么妨害,你可危险了。”于是就让给他自己算算。算卦的给他算了一卦,很吃惊的说:“你三天之内当死!”于公很惊讶诧异了半天。算卦的不慌不忙地说:“敝人有个小小的法术,你给我十两银子做报酬,我可以替你祈祷消灾。”他心里一想,生死已经定局了,一个小小的法术,怎么能解救呢;没有应声就站起来,想要往回走。算卦的说:“舍不得这么一点小钱,你不要后悔,不要后悔!”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捏一把汗,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倒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于公不听。

一转眼就到了第三天,于公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静静地窥测动静,直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灾祸。到了晚上,他关上房门点上灯,倚着一把宝剑,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突听窗缝有响声。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抓着戈茅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于公抓过宝剑跳起来,急忙迎头一击,飘空而没有击中。小人想要逃走。他迅速砍去,小人应手倒在地下。拿灯一照,原来是个纸人,已经被拦腰砍断了。

于公不敢躺下睡觉,继续坐在凳子上等着。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怪物穿窗而入,面目狰狞,像个恶鬼。它刚刚跳到地上,于公眼急手快,挥剑一击,断成两截儿,还都在地上蠕动着。于公又连续砍着,剑剑都砍中了,而且中剑的声音不是柔软的肉体。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泥塑的偶像,一片一片的,已经砍碎了。

于公就把座位移到窗下,不错眼的瞅着窗缝。过了好长时间,听见窗外呼哧呼哧的好像牛在喘息,有个东西正在用力推窗户,房梁和墙壁都遥遥晃晃的,好像要倒塌。他奔了出去。只见窗外站着一个大鬼,和房檐一样高;在昏暗的月光下,上身没有穿衣服,脚上没有穿鞋子,手里拿着弓,腰里插着箭。于公刚一愣神,大鬼就射了一箭。于公用剑拨一下箭头,箭头就掉下去了;刚要挥剑还击,又射来一箭。于公迅速跳到一旁躲开,箭头穿进墙壁,发出响声。大鬼火了,从腰上拔出佩刀,挥动得呜呜风响,朝着于公劈下来。于公从它两腿之间钻过去,挥剑砍削它的脚踝骨,发出铿铿的响声。大鬼更火了,吼声如雷,转身又剁了一刀。于公又弯腰钻过去。大鬼刀落下来,砍断了于公的袍襟。于公已经钻到它的肋下,猛然砍了一剑,铿的一声,大鬼一个跟头跌倒了,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于公挥起宝剑,横七坚八地砍了一阵,发出敲梆子似的梆梆的声音。拿灯一照,原来是个木偶,又高又大,像个人形。弓箭还缠在腰上,刻画得很凶恶;被剑砍伤的地方,都流出了鲜血。于公(害怕还有鬼怪前来伤害他)就点着灯烛等待天亮。这时他才醒悟过来,三个鬼物都是算卦的派来的,想致人于死地,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

第二天,于公把这个情况告诉给所有的朋友,和大家一起到算卦的地方。算卦的老远看见了于公,就隐蔽起来让人看不见。有人说:“这是隐身法,用狗血可以破它。”于公依照这个说法,心有戒备的又去找算卦的地方。算卦的又和刚才一样隐蔽起来了。于公迅速把狗血泼到他刚才站着的地方,只见那个家伙,头上和脸上全被狗血浇得模模糊糊,眼睛亮闪闪的,像个鬼似的站在那里。于公就把他抓起来,交给有关的官吏杀掉了。

异史氏说:“有人曾经说过,花钱算卦的人是傻子。世上有些人想从卦里得知吉凶,可是算了一卦之后,跟自己的生死丝毫不差的,有几个人呢?算一卦,如果和生死实际不符,就像没算一样。而且即使明明白白的告诉我死期已经到了,算一卦又能怎么样呢?何况还有借别人的性命以证明他的卦术高明的,那不是更可怕吗!”

二、选择题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红楼梦》中,向黛玉学诗的是谁?(    )(2分)

A. 妙玉      B.湘云      C.香菱       D.宝琴

难度:
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红楼梦》内容的了解。。《红楼梦》书中有著名的“香菱学诗”一节,并入选中学课本。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考点:识记中外作家及其代表作。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1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B“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 C“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语病题做题思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病句还可以根据病句的语言标志词来识别。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终于,由人作保,16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毕业后,马寅初于1916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营关押近5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6亿,并且以每年l300万左右的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5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一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6.下列对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提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

B.马寅初的“人口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远见卓识,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建议,批判马寅初使中国失去了及时控制人口数量的机会。

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开始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艰难的境遇中;体现出了高贵的品质。

B.马寅初抨击蒋介石,主要是因为蒋介石维护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大发国难财,而不只是出于私怨。

C.“马首是瞻”是人们对马寅初爱国行为的褒奖,表达了人们对他的信任、支持、拥戴和景仰之情。

D.在关系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马寅初始终坚持自己人生理想,一次又一次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抉择,表现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

8.马寅初一生作出了多次重要抉择,结合本文,简要概括。(4分)

9.文章题为“大气人生”,“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4分)

难度: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6.C

7.B

8.少年时代,放弃家业,走上了求学之路;解放前,不屈服于蒋介石的利诱与淫威,坚决鞭挞批判国民党统治者;解放后,不屈服于国内公开的批判,坚持自己的人口论。(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9.坚持理想,百折不挠(1分,对少年时代性格的提炼);淡泊名利(1分,对担任北大教授事件的提炼);勇于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强权、利诱面前不改自己的政治操守和学术品格。(2分,对解放前后的提炼)

【解析】

6.

试题分析:“开始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错。一开始不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不只是”错。应当改为“不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中对马寅初的一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解放前,解放后。然后答出在每个阶段所做的事情,只需简单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根据题干要求,“大气”包含着马寅初的哪些品质。回答时应联系文本内容,抓住马寅初的品质分析。少年时代坚持理想,百折不挠;担任北大教授时期淡泊名利,不畏强权;解放后,不屈服于国内公开的批判,坚持自己的人口论,应知难而进,决不应向困难低头。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卷还有6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1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7
63.63%
基础
3
27.27%
容易
1
9.09%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2
18.18%
选择题
2
18.18%
现代文阅读
2
18.18%
名句默写
1
9.09%
未分类
1
9.09%
填空题
1
9.09%
语言表达
1
9.09%
作文
1
9.0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
1
9.09%
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 单元测试
2
18.18%
病句辨析
1
9.0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9.0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9.09%
人物传记类
1
9.09%
其他
1
9.09%
1
9.09%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9.09%
命题作文
1
9.0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FJ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