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4浙江高中语文高考真题50477
2014浙江高中语文高考真题50477
高中
整体难度:偏难
2014-06-10
题号
评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6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钦重  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壁立  徒: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泛舟而还     齐兵

B革辞囚执既久  敛赀财送其行

C革厉色言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誓不人执笔  公我献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谓 革 曰 船 既 不 平 济 江 甚 险 当 移 徙 重 物 以 迮 轻 艚 革 即 无 物 乃 于 西 陵 岸 取 石 十 余 片 以 实 之 其 清 贫 如 此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C

2.D

3.B 

4.(1)(谢朓)看见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铺着一层坐席,却沉迷于学习不知疲倦,便脱下所穿短袄(给江革披上),并亲手把毡子割下一半给江革充当卧具,然后才离开。(“弊”“耽”“襦”各1分)

(2)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经常对此加以贬斥,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恒”“疾”“谢”各1分,句意1分)787

5.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

1.相:表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

试题分析:

2.D.代替。A.于是/才;B.把/来;C.表修饰,地/表递进,而且。

试题分析:

3.江革被放还朝,是作为魏帝请梁朝放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的交换条件,而非“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

试题分析:

4.略

试题分析:

5.略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国,在诸臣右,意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  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厥庸:他的功劳。 崖分:合适的界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顷王室不   造:建立

B未满  望:怨愤

C军国事  知:掌管

D诏有司治  鞫:审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授朝邑尉    古学者必有师

B不杀武三思    吾尝终日思矣

C功授中书舍人    愿十五城请易壁

D幽求自谓有劳国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翌 日 贬 睦 州 刺 史 削 实 封 户 六 百 迁 杭 郴 二 州 恚 愤 卒 于 道 年 六 十 一 赠 礼 部 尚 书。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6.B

7.D

8.C

9.(1)临淄王入宫诛杀韦庶人(或译为“平民韦氏”),幽求参与重要谋划,这一天夜里号令诏书都出自刘幽求的手。(“诛”“大”“是”“一”共2分,句意1分)

(2)崔湜等人都与太平公主结党,日夜密谋,如果不早做打算,将产生大的危害,皇帝将不能够高枕无忧了。(“与”“阴”“且”“太上”3人,句意1分)

10.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解析】

试题分析:

6.“望”应解释为“愿望,心愿”。

试题分析:

7.A.音节助词/的;B.却/地;C.凭借/拿;D.都解释为“对”。

试题分析:

8.C项“诬告崔湜谋反”不对,崔湜等人依附太平公主,有反叛的计谋是事实,幽求并非诬告。

试题分析:

9.略

试题分析:

10.略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疏论丁谓奸邪,不宜还之内地;胡则,谓之党,既以罪出陈州,不当复进职。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前后所论甚众。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久之,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未几,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改三司盐铁副使。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徙宜州,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召为户部副使,入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坏辄以他木之     易:更换

B随为绳之  按:捆绑

C有司希旨不治  穷:彻底

D疏论丁谓奸邪  累:多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随得罪了转运使李士衡,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后经数百夷人的请求,朝廷才重新起用他。

B刘随先后弹劾李溥、钟离瑾、丁谓、胡则、王钦若等贪官污吏,最终使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刘随询问军国大事,只听从皇帝意见,又建议太后不应经常到外戚家,这样使得太后很不高兴。

D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以清廉正直著称。他处事精明果敢,在蜀地时被称作“水晶灯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会 随 请 外 出 知 济 州 改 起 居 郎。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5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1.B

12.B

13.(1)刘随于是下令在周围种杨柳数十万棵,使之相互连接,当做界限,百姓于是不再受到打扰。(2)王钦若贪污毫无顾忌,考查他的行为,难道是神仙吗?应该明察他的胡乱行为。

14.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解析】

试题分析:

11.按:查办。

试题分析:

12.王钦若没有因刘随弹劾而被治罪。

试题分析:

13.略

试题分析:

14.略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年十二丧父,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如此。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室,恩礼有加焉。寻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俄迁给事中、黄门郎。时高贵乡公(曹髦)好属文,在位者多献诗赋,汝南和逌以忤意见斥,祜在其间,不得而亲疏,有识尚焉。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中诏申谕,扶疾引见,命乘辇入殿,无下拜,甚见优礼。疾渐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选自《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礼         思:怀念

B以兄霸之子之  妻:嫁给

C因谓祜曰:“常卿前语。”  识:见识

D其先识不如此  伐:夸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送绢偿  二虫,又何知

B举杜预自代  其家逼之,投水而死

C礼遣还  愿十五城请易璧

D祜独安室  天之苍苍,正色邪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羊祜是一个讲情义、重孝道的人。他的岳父夏侯霸投降西蜀之后,姻亲大多与夏侯家绝交,而羊祜却礼遇有加;母亲与兄长去世,他居丧哀悼十余年。

B羊祜不依附权贵。高贵乡公曹髦喜好写文章,在官位的人大多呈献诗赋;钟会受宠,羊祜并不阿附他,等到钟会被诛杀,羊祜便和荀勖共同掌管机要。

C羊祜认为要收复东吴,就要取信于吴人。他与吴人开诚布公,表示十分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都听任其便;即便是与吴国人交战,也不搞突然袭击。

D羊祜深得皇帝与南州人的尊重。他病重进京,皇帝命他乘车入殿,不必下拜,去世后,皇帝穿素服为他哭泣,南州人听到他的死讯,街巷里哭声不断。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寻 卒 时 年 五 十 八 帝 素 服 哭 之 甚 哀 南 州 人 征 市 日 闻 祜 丧 莫 不 号 恸 罢 市 巷 哭 者 声 相 接 吴 守 边 将 士 亦 为 之 泣 其 仁 德 所 感 如 此。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9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15.C

16.B

17.B

18.(1)羊祜与王沈都被曹爽征召。王沈劝他接受征召,羊祜说:“把自己交付给人家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3分。译出大意给1分;“辟”“就”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东吴石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余里,每每造成边境的麻烦,羊祜对此很忧虑,最终用计谋使吴国解除了守备。(4分。译出大意给2分;“去”“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9.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识:通“志”,记,记住。

试题分析:

16.于是,就,两者一样。A.他们/这。C.按照/拿。D.代词,他的/表选择,是……还是……。

试题分析:

17.说“羊祜并不阿附他”,于文无据。

试题分析:

18.略

试题分析:

19.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建及,许州人也。少事李罕之,从罕之奔晋,匡卫指挥使。梁、晋战柏乡,相距鄗邑野河上,镇、定兵扼河桥,梁兵急击之。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将败,顾建及曰:“桥为梁夺,则吾军危矣,奈何?”建及选二百人击梁兵,梁兵败,解去。从战莘县、故元城,皆先登陷阵,以功累拜辽州刺史,将银枪效节军。

晋攻杨刘,建及躬自负葭苇堙堑,先登拔之。从战胡柳,晋兵已败,与梁争土山,梁兵先至,登山阵。庄宗至山下望梁阵坚而整,呼其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因驰骑犯之,建及以银枪军继进,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诸将皆言:“溃吴未集,日暮不可战。”阎宝曰:“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况以高而击下,不可失也。”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请登高望臣破敌!”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庄宗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梁战舰者,至于吐火禁咒莫不皆有。建及重铠执槊呼曰:“梁、晋一水间尔,何必巧为!吾今破之矣。”即以大瓮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斧其竹笮,梁兵皆走。晋军乃得渡。救南城,瑰围解去。

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建及为将,喜以家赀散士卒。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军,令图言:“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即以为代州刺史。建及怏怏而卒,年五十七。

(选自《新五代史·王建及传》)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建及选二百人击梁兵  驰:驰骋

B以功拜辽州刺史  累:多次

C其竹笮  斧:用斧子砍

D喜以家散士卒  赀:财产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柏乡之战,梁国士兵控制着桥梁并发动猛烈攻击,王建及临危不惧,率领晋国两百士兵打退了梁国的进攻。

B王建及在梁国士兵登上土山并已布阵的情况下,仍能从容应对,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

C王建及对部将说军需物资在土山的西边,应尽快去取回,意在激励士兵奋勇杀敌。

D王建及对晋庄宗忠心耿耿,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委以银枪效节军统帅之重任。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即 驰 犯 梁 阵 梁 兵 大 败 晋 遂 军 德 胜 为 南 北 城 于 河 上 梁 将 贺 瑰 攻 其 南 城 以 竹 笮 维 战 舰 于 河 晋 兵 不 得 渡 南 城 危 甚。

难度: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使用次数:11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答案】

20.A

21.C

22.(1)梁国部队撤下土山败走,在土山的西边布阵,晋兵于是得到了土山。(2分)

(2)王建及认为他说得对,就对庄宗说。(2分)

(3)王建及很得军心,恐怕会有别的企图,不能让他带重兵了。(3分)

23.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

【解析】

试题分析:

20.驰:快速。

试题分析:

21.A.镇州、定州属晋国,应是晋国士兵控制着桥梁;B.“完全得益于他在阵前的果敢决断、雷厉风行”说法过于绝对,还有晋庄宗的主意;D.“晋庄宗对他也是充分信任”错,由最后一段看出晋庄宗对王建及还是信不过的。

试题分析:

22.略

试题分析:

23.略

本卷还有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6
总体难度:
偏难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6
10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文言文阅读
6
10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物传记类
6
100.0%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