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山西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7142
2015山西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月考试卷57142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4-10-2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暑运出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各大火车站是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混乱不堪。

C.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如何变幻,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难度:
知识点:成语(熟语)
使用次数:20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A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是贬词褒用。B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这里不合语境。C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满足基因复制和变异这两项基本的需求,生命系统必须设法将每一个基因和它的“产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保障分子复制过程中原料和自由能的供应。

B.在中国,有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即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备受大众追捧的“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树立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新标杆。

D.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7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B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既然“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那么“反腐败的问题”怎么会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深恶痛绝的”呢?C搭配不当,“中国好声音”不能与“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搭配。D句式杂糅,“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可以改为“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因素”或者改为“这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有效应对粮食危机的战略性改变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垂直农场可以说是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养活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一场革命。

①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

②可以全年进行食品生产

③作物感染疾病的风险也更小

④而且不需要化石燃料驱动的机械把农产品从遥远的农场运送过来

⑤减少数量可观的淡水使用

⑥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室内的垂直农场中种植农作物

A.①⑥②④⑤③    B.⑥①②③④⑤     C.⑥①②⑤③④    D.①⑥②③④⑤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06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六句话的意思和关系,二是分析空格前后的内容。从整个文段看,“垂直农场”跟“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相比前者是总述而且标点符号是句号,故在前,在后,然后是,“生产”涉及“淡水使用”,故后接,由“也”和“更”可知后接由“而且”和“农产品”可知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4.D

5.C

6.B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结合短文内容逐项排查,其中,D项,“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这个假设关系不成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一说法绝对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B项,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平凡的幸福

〔俄罗斯〕列伊拉·米勒佐耶娃

车驶上大路的时候,穆拉德想趁绿灯亮着的时候,把车开过去,所以就朝着信号灯猛地向前冲了过去。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就谁也不知道了。卡米拉只感到自己被什么东西重重地砸了一下,她听到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然后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也不知道汽车是掉到排水沟里翻了。

    接下来是医院、来来往往的医生和亲人们的哭叫声。还算万幸,一切都过去了。她睁开双眼时,穆拉德就在身边,拉着她的手,朝她温柔地微笑着。

    卡米拉出院后,双方亲友立刻为他们准备婚礼。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理想。期待已久的大喜日子终于到了,他们从举行婚礼的豪华饭店回到自己的房子里,这是穆拉德父亲送给新婚夫妇的礼物。卡米拉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

    卡米拉回头看了看,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了,她有了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

    卡米拉的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她所有的梦想都出乎意料地变成了现实。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她工作的地方正是她一直梦想的地方。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感谢命运对她的厚爱!

   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卡米拉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切都像卡米拉希望的那样。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有时候也有一些小问题,有时候问题还很大。但这才是生活,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健全的生活。卡米拉也明白,在别人眼里,她所谓的这种幸福对一个女人来说可能是再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她认为自己的幸福一点都不平凡,充满了神奇,难遇难求,那是上天对她的偏爱。

    卡米拉有很多美好动人的经历。丈夫还像从前一样浪漫,他们全家一起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看过!

    幸福的日子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和与一大群朋友的亲密交往中飞过。朋友们的聚会、孩子们的调皮为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他们先嫁了女儿,然后两个儿子也结了婚。小儿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卡米拉又该照看孙子了。命运真是特别眷顾卡米拉,送给她一大群孙子。卡米拉一次又一次地感谢上帝对她的恩赐。

    明亮的灯光,浓浓的艾蒿的芳香……透过一层薄雾她看见一扇打开的窗户和悬在她身体上方的一盏明亮的灯,还有一张张正俯在她身上的脸。

   “她醒过来了。真是奇迹!”一个陌生的声音说。

   几天后,卡米拉已经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这个地方很陌生,周围的人也都不认识。

   “穆拉德在哪儿?”她问,可她的声音她自己都听不出来了,“我的孩子们在哪儿?我的孙子们呢?我这是在哪儿?你们是谁?”

    终于,来了一个女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我的亲人们都哪儿去了?” 卡米拉央求着问。

    “我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您,”这个女人痛苦地说。“但您一定要坚强……您昏迷了四十年了。”

    “什么?”

    “您睡了四十年了……”

    卡米拉沉默了好一会,她觉得即使想再问点什么,她的舌头也不听使唤了。终于,她还是说出来了:“我丈夫呢?”

    那个女人沉思了一会后,声音低低地说:“出车祸时,您还没结婚呢。”

    卡米拉像傻了似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照片上,就是奥利娅在那次聚会上拍的。照片上是一张张神采奕奕的脸庞。卡米拉的目光注视着正在幸福地微笑的穆拉德,注视着自己,注视着已经永远消失了的朋友们。

    卡米拉后来打听到,车祸中穆拉德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了婚,搬走了。 他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现在还住在西方的某个国家。

    卡米拉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这一生,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当她艰难地把身子挪 到镜子前的时候,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的脸。她凝视着自己的眼睛,企图弄明白上天 给予她的这份神奇的、难得的恩赐的意义……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始简单地介绍了车祸发生的情况,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张本,也为下文中叙写穆拉德在车祸之后离开卡米拉做了铺垫。

B.小说对卡米拉的梦境与幻想的描绘是不真实的,结婚生子、甚至还照看自己的孙子等都是虚构的。

C.作者对卡米拉的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尤其是对穆拉德的“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以及“还像从前一样浪漫”等的描述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D.作者借助卡米拉的梦境与现实,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因此没有必要为暂时的不幸而懊恼不已。

E.作者借助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遭遇,写出了自己的悲剧命运,这恰恰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8.卡米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做概括分析。(6分)

9.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特点?(6分)

10.如何理解小说最后一句“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的含意,请结合文章作一分析。

难度: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8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7.A给3分,答C给2分,其余不给分。

8.热爱生活;渴望真情;乐观知足。(每答出一点,并作出分析,给2分。)

9.一方面作者借助对梦幻的描述、心理的描绘来展示卡米拉的“平凡的幸福”;另一方面用没有结婚的事实与子女满堂的幻觉进行对比形成矛盾冲突来凸显卡米拉形象的悲剧意味。(每答出一个方面,给3分。)

10.(4)“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每一个角度给4分):第一个角度,运用反语,(1分)命运对她不是不薄,而是让她的命运充满悲剧性。(1分)因为如此珍惜爱情、极易满足的卡米拉所希望的能和丈夫相亲相爱、能过子孙满堂的平凡的幸福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是极其无奈又极具悲剧色彩的。(揭示出悲剧的内涵给2分)

第二个角度,命运对卡米拉真的不薄。(2分)因为现实中她的未婚夫穆拉德并未像卡米拉所梦到的是一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还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而是一个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婚的薄情之人。命运对卡米拉不薄,让她四十年来躲开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纷纷扰扰,一直在梦中享受幸福。(分析出“不薄”的内涵给2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磁体需要结合文本内容逐项排查。B.梦境的描绘不存在真实不真实的说法;D.文章的主旨不在于“没有必要为暂时的不幸而懊恼不已”,而是突出现实生活中充满许多的悲剧因素;E.“实际上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遭遇”的说法没有依据。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需要根据人物的言行等加以分析。从文中“生活真是太美妙了!卡米拉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穆拉德是个既懂得爱又感情专一的好丈夫,也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一切都像卡米拉希望的那样”、“他们全家一起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哪儿都去过,什么都看过!”等可以概括答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一定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来分析,诸如文中“卡米拉后来打听到,车祸中穆拉德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等不及卡米拉醒来就和别人结了婚,搬走了。他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现在还住在西方的某个国家”、“卡米拉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这一生,最后她终于明白了: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命运真是对她不薄,让她做了一辈子梦”等可以概括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考生可以答命运真是对她不薄,也可以答命运真不是对她不薄,具体解答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解答时,都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3
25.0%
中等
8
66.66%
容易
1
8.33%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3
25.0%
现代文阅读
3
25.0%
文言文阅读
1
8.33%
名句默写
1
8.33%
未分类
1
8.33%
语言表达
2
16.66%
作文
1
8.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成语(熟语)
1
8.33%
病句辨析
1
8.33%
句子衔接
1
8.33%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8.33%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8.33%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8.33%
人物传记类
1
8.33%
名句默写 单元测试
1
8.33%
1
8.33%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8.33%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
1
8.33%
材料作文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feixue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