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15湖南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月考试卷61203
2015湖南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月考试卷6120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5-01-13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人氏          /殒身不      童山濯/发难数

B./          /堂彩          /断壁      吹毛求/牙咧嘴

C./          /白洋          /相形见      众周知/官野史

D./          /袖子          /喁私语      铛作响/书声

难度:
知识点:字音
使用次数:18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读准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别和记忆)。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A项,pú/pǔ,suì,xìn/xù,zhuó;B项,pí/pī ,mán/mǎn,xuǎn/yuán,xī/zī;C项,ān/àn,diàn,chù,bǐ/bài;D项,biǎn/biān,wàn/wǎn,yú ,láng

【思路点拨】只要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要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语音方面的知识,坚持多读、多问、多查、多练,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力求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多音字。

2.

2.下面词语中,字形全对一组是

A.沐猴而冠           头晕目眩       闲情逸志       死有余辜

B.响誉中外           鞭辟入里       一筹莫展       独辟蹊径

C.锲而不舍           历经苍桑       馨竹难书       声名鹊起

D.出神入化           矫揉造作       仓皇失措       锱铢必较

难度:
知识点:字形
使用次数:19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项,志—致;B项,响—享;C项,苍—沧。

【思路点拨】对形近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3.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拔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项,“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全逻辑,错在两面对一面。

【思路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①感审读法。在审读的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胆大我认为是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②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③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语法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逻辑上却存在毛病,这是我们就应该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④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语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语病。⑤规律标识法。绝大部分病句都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词语或者敏感部位。其中我在高中实习期间发现考卷中总能出现“能否”、“是否”一些词语但后部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单独出现这就形成了语病。这就是“双面对一面”,还有就是在数字减少是出现“几分之几倍”等。

4.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难度: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使用次数:12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③句的“和谐不是”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下句“强调”衔接。只有④句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事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③⑤①②④。

【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④衔接要自然:没有脱节,即没有缺少的词语(含关联词、介词等)和句子;没有冗赘,即没有多余的语句。⑤文气要贯通:即语言的特点(或特色)要一致,如严肃、诙谐、朴实、藻饰、直白、含蓄……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12. 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 中倾诉。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难度:
知识点: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4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2【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第三自然段开头“不是说……,而是说……”句意在强调中国艺术在“深沉的把玩上”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

13【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文尾“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落花时节”并非指“暮春时节”。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 A“只要……就……”,依文章前后不是充分条件关系。C.“都不是”“只在乎”太绝对。D.“让欣赏者”的说法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基础
3
23.07%
中等
10
76.92%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38.46%
文言文阅读
1
7.69%
语言表达
3
23.07%
名句默写
1
7.69%
现代文阅读
2
15.38%
作文
1
7.6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字音
1
7.69%
字形
1
7.69%
病句辨析
1
7.69%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
7.69%
公文类
1
7.69%
1
7.69%
其他
1
7.69%
科普类文本阅读 社科类文本阅读
1
7.6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5.38%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2
15.38%
材料作文
1
7.6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夜雨寒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