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湖畔/挑衅 高亢/伉俪 蔓延/顺蔓摸瓜
B.蹒跚/ 栅栏 埋怨/ 埋伏 凄怆/ 满目疮痍
C.荟萃/市侩 矗立/抽搐 冠冕/沐猴而冠
D.烘焙/蓓蕾 畸形/ 绮丽 诡谲/大放厥词
B
【解析】
试题分析:A.pàn/xìn, kànɡ, màn/wàn; B.shān/ zhà , mán/ mái, chuàng/chuāng;
C.huì/kuài, chù, guān/guàn; D.bèi, jī/qǐ, jué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形近字,比如“湖畔/挑衅”“ 荟萃/市侩”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音近字,如“诡谲/大放厥词”“ 矗立/抽搐”,多音字比如“埋怨/ 埋伏”。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染指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聚焦于纳粹占领及其对他的国家的影响。此前博彩公司发布的赔率表上莫迪亚诺甚至都未进入榜单,这次黑马突围竟然爆冷斩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可算诺奖评委们的慧眼识英雄之举。
A.染指 B.聚焦 C.爆冷 D.慧眼识英雄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A.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插手或参与分外的某种事情。含贬义。不合语境。B.聚焦,使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比喻视线、注意力等集中于某处。C.爆冷,指在某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D.慧眼识英雄: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临近澳门的珠中江三市,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为澳门发展拓展空间。其中,面积相当于100个澳门的大广海湾,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D.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赘余。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日”字和句中“一天天”意思重复。B.搭配不当。“创造”与“平台”不搭配,一般用“搭建”“打造”等词语。C.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它”应放在“不仅”之前。(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①为此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
②文学作品只要求读者进入为其提供娱乐消遣或者鼓舞升华的系列文字之中
③文学的众多作品可以和平共处,但哲学体系却有争辩好斗的本性
④现在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⑤它们要求读者宣布自己在此之前在这一门学科里所学过的、相信过的东西都是错的
⑥但哲学家的著作却试图使读者的整个思想模式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A.②⑥③⑤④①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②①⑤⑥④ D.②①⑥④③⑤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做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看选项,首项不是③就是②,文段重点讲“文学与哲学”的区别,③是总括句,②⑥对应“文学”“哲学”分述,由总到分,排除AD;观察BC差异,⑤⑥两句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⑤句“它们”一词暗扣⑥句“哲学家的著作”,⑥句的“但”字表转折,而⑤⑥两句内容一脉相承,不存在转折关系。所以应该先⑥后⑤。排除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使用了“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 5分 )
A.王国维首先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就有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一例。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即所谓“境生于象外。”
D.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意境追求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E.有意境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所谓“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因而意境是有限的。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让人通过建筑本身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
C.西方古代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不同,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
D.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表明西方艺术也有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7.为什么清代王夫之说杜甫是“工”而王维是“妙”?请简要分析。(4分)
8.很多评议者认为陶渊明的这几句诗具有深远的意境,请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CD
6.D
7.①意境要超越具体物象,追求哲理性感受和领悟。不是任何好的诗歌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2分)
②杜甫诗描摹非常细致入微,太过逼真,意境不够深远,所以说杜甫“工”(精细)。(1分)
③王维诗突破象(意象)的限制,追求感悟(或感受),意境比较深远,所以说王维“妙”(精妙)。(1分)
8.①有意境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给2分,或答“有意境的作品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给1分)
②这些诗句描摹出一幅采菊东篱的田园生活图景,不仅表现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而且还蕴含着诗人崇尚自然、顺应造化之境(或“无我之境”),让人心生向往与憧憬,因而具有深远的意境。(大意对即可)(2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选项A无中生有,“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是“从近代开始”,并非从王国维开始的,“首先”一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B项对应的原文“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选项为“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原文的前后句是转折关系,而选项变为“因而”成为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E项对应的原文“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强调的是“这一点”(即指代上句“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上的区别,而非其他方面的区别,范围不当。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A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确实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限定条件也较意象多,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意境有限”的结论。B项对应原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主要”一词,并非全盘否定这些建筑本身的审美价值,去掉后变成肯定。C项张冠李戴,“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是中国艺术家。
考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
7.
试题分析: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原文“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沈余儿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