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福建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70653
福建高二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70653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15-07-25
题号
评分
一、选择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影响中国的三重文化 

修建军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对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礼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仁政”。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而正是由于“仁”的出现,以及“仁”所具有的某种挣脱外界束缚的独立性,使得孔子所倡导的政治文化带上了鲜明的理想化色彩。

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执“法”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的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对管仲来说,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真正要做的是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

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在老子看来,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有的政治策略都会导致社会危害。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

儒家、法家尽管文化走向不同,但是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目标是安抚民众,改造社会,稳固统治,伸张王权;而以老子为鼻祖的道家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对立面出现。它把人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而对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深恶痛绝,从而走到儒法的反面。而恰好在这一面,道家走向对肉身的感悟,强调了对精神自由的思考,把文化的视野收束到了个体那里,追求一种柔弱、安静、素朴、自然的生命状态。

至此,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化流派都已生成。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发展出了“王道”;在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那里,膨胀为“霸道”;而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那里退化为“无为而治”。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对立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出现浓重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和“礼崩乐坏”有直接关系,社会危机催生了诸多思想家及思想流派。

B.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思想主张纷纷提出,孔子、管仲、老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张,对后世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C.儒、法、道三家思想均是为了使诸侯国解除内忧外患,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齐之以礼”表明孔子对礼的社会功能的重视。

D.儒家文化属于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是“礼乐文化”,核心是“礼”。西周时“礼”是上层人士的特权,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目的是想通过礼来使社会秩序井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仁”及“仁”的独立性使儒家文化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在“礼”和“仁”中,“礼” 应该是核心,“仁”是方法手段。

B.孔子“仁政”思想的产生,其实是吸收并发展了殷周“礼乐文化”,以伦理感和道德心为依托,以“仁”为人性依据,把“亲亲”之爱扩大为“泛爱众”。

C.管仲属法家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严厉,表现较为强势,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终目的是延伸王权实现“霸道”。

D.道家在动荡的社会面前采取的是逃避策略,认为社会退步,文明才能发展;“无为而治”“绝圣弃智”是逃避策略的典型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法两家主张均体现了民本思想, 两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而道家走向了儒法对立面,关注的是生命的个体。

B.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重性,正是这多重文化的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才让中华古老文化不断焕发出生命力。

C.儒法道三种思想构成中国文化的双重对立结构,第一重是由有理想化色彩的儒家和实用主义色彩的法家构成;第二重是由法家与注重精神自由的道家构成。

D.孔子的“齐之以礼”,管仲的“‘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是同一种政治文化,而老子强调对个体生命的自觉感悟,追求精神的自由。

难度: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一二节找到相对应的句子,进行比对分析。D项,“儒家文化属于政治文化,其基本框架是‘礼乐文化’,核心是‘礼’”有误,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从文化渊源上看,孔子思想核心似乎是礼”。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段,最后进行比对。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等。B项,“以伦理感和道德心为依托,以‘仁’为人性依据,把‘亲亲’之爱扩大为‘泛爱众’”错误,从文章第二节可以知道,以道德为依托,以人性为依据的不是仁政而是礼,选项张冠李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解析: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段,最后进行比对。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等。C项“第二重是由法家与注重精神自由的道家构成”错误。儒法两家虽思想不同,但属同一种政治文化,而老子的道家走到儒法的反面。所以第二重对立是儒法和道家的对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5.下列各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3分)

A、必竟       讴歌      前扑后继      真知灼见

B、亦或       殉职      泾渭分明      别出心裁

C、想往       陷井     苍海一粟      既往不纠

D、奔弛       抱歉      人才倍出      墨守陈规

难度:
知识点:字形
使用次数:119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字形与其意思和构字法有关。A项,必竟(必,必须)——毕(究竟、最终、到底),前扑后继——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B项,亦或(亦,也)——抑或(或是。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C项,想往——向往(指因热爱 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陷井——阱, 苍海一粟 ——沧(形容海,应与水有关),既往不纠——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D项,奔弛(与“弓”有关,松弛)——驰(奔跑,与“马”有关),人才倍出——辈(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墨守陈规——成(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节日将至,变相的公款消费、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现象可能抬头,此类腐败现象将受到严厉查处。

B、有公众质疑,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奖不但加重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C、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D、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难度:
知识点:病句辨析
使用次数:12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方法如下:一看语病的典型标志,比如判断词“是”、两面词、并列词等等;二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不当。A、“变相的公款消费、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现象可能抬头”并列不当,“公款消费”包括“公款旅游、公款吃喝”。B、主客倒置。“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应是“公众对于茅盾文学奖”。成分残缺。缺少“阻碍”的宾语中心语。D、“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一种是“(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一种是“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7.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2)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    ,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A、自以为是、博闻强识      B、自以为是、见多识广

C、自行其是、博闻强识      D、自行其是、见多识广

难度:
知识点:词语
使用次数:19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主要看适用对象、感情色彩、使用范围、适合语境等等。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见多识广:指见闻较多,经验学识丰富广泛。第一句中,后面说“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可见应是说“说话”而不是做事,故应使用“自以为是”;第二句中后面说“并且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中已经包括“记忆力”,故不能使用“博闻强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⑤③①②④⑥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③⑥①④⑤②

难度:
知识点:句子衔接
使用次数:104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该读懂文意,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界定,其中⑤界定范畴,③界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据此,正确答案应为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填空题 (共3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8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3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11
84.61%
基础
2
15.38%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选择题
5
38.46%
填空题
3
23.07%
现代文阅读
2
15.38%
文言文阅读
1
7.69%
语言表达
1
7.69%
作文
1
7.69%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
1
7.69%
字音
1
7.69%
字形
1
7.69%
病句辨析
1
7.69%
词语
2
15.38%
句子衔接
1
7.69%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1
7.69%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7.69%
人物传记类
1
7.69%
其他
1
7.69%
1
7.69%
材料作文
1
7.69%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何赞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